调戏少卿大人(78)
*
朱门紧闭的宅子里,一人拿着羽扇,摇摇晃晃,一脸从容推门而入。
书房内站着一个身形颀长,锦衣玉带的郎君,神情不怒自威,带着上位者与生俱来的压迫。他俯视着眼前的一局棋,不因有人来了而移神。
“王爷,大理寺方得了消息。不过那消息着实古怪,您好奇入耳吗?”方才拿着羽扇的人,此时竟自然坐下了,丝毫没有君臣之分。
“说吧。”锦衣郎君坐下,终于知道这局棋该如何破了。清脆一声,一子已落。
“大理寺查到了前不久庙会劫人案的那伙真凶,严刑拷打一番后,您猜幕后黑手是谁?竟然是宋奇贤,那可是太子的老师啊。”说话者摇扇自乐。
锦衣郎君却并未因这消息快意几分,停下下棋的手,沉思须臾。嗤笑一声道:“这消息大理寺才得知不久吧,以这线索的严密度,这么快便传到了本王耳中?难道不是有人故意为之?莫要高兴太早。”
雍王一番提点,他这才察觉不对劲来。
“王爷所言有理。可我们还未动手,谁会先搅乱表面的平静呢?除了太子,还会是谁?难不成他们是自导自演,污蔑王爷您不成!”
雍王摇头,“我了解皇兄,他不是会想出这种计谋之人。”
“太子殿下想不出,难保他身边人不会啊。”
下棋时平静的心全让人搅乱了,雍王沉吟半晌不出声。“按兵不动,先瞧大理寺会如何处理,他们不是最会泥中清吗。且看这回,他如何不牵连进来。”
第41章 红得耀眼他对她太过依赖
日头正盛,应祉牵了匹他的乌骓,往郊外校场而去。过城门,马蹄疾,长安城外尘土飞扬,穿过一片树林,晚秋枯叶飘落,日光照下来,映的应祉脸上树影婆娑。
“驾——”
一声令下,马儿得了指令,跑得更快了,愈发显示出久经疆场的老练。
这匹乌骓经历也颇为坎坷,先后共经历了三个主子,前两位主子皆是在战场上牺牲了,后来它本可以光荣退幕,可惜乌骓虽老,但志在千里,犹不愿养老。骑兵校尉便估摸重新给它找主子,奈何无人可降服它。那年,应祉方回长安便被父亲拖去了军营,意气风发的男儿却正好与老骥伏枥的马儿相逢了,生命迸发出了别样生机。
自此,乌骓认下了第三位主人,一直跟着应祉到今日。
一人一马来了校场口,守卫看见立即拦住了,“干什么的!太子殿下在此习武,闲杂人等回避。”
应祉翻身下马,拿出鱼袋,“本官是大理寺少卿,来此见太子殿下和宋将军。麻烦军爷去通传一声,应某在此谢过。”
那守卫见面前这人气度不凡、说话有礼,又是朝廷官员,便唤了一名小厮去替他通传。
不过须臾,那小厮回来了,对着守卫点了下头,守卫便命人开门放了应祉进来。
长安的西校场算是大的了,堪比北疆的战士操练场,应祉牵着乌骓进到里面,有群士兵正在围着场子跑,时不时喊出一些振奋人心的哨子。倒让应祉回想起了那两年的峥嵘岁月,看罢,应祉往靶场而去。
先是太子殿下认出了应祉,“应少卿!果真是你啊,放才小厮来通传,本王尚有些怀疑,不成想,真是你!”太子不知为何,见到应祉,一脸兴奋。
“下官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免礼。”太子立马扶他起来。应祉随后对一旁的宋齐贤行礼:“宋将军。”
“应少卿。”宋齐贤不愧为太子之师、久经沙场的老将,说话沉稳些许。
而太子果然是副孩儿心性,竟要拉着应祉教他射箭。
“应少卿,本王知道你擅射术,可否今日来教教我。”
“这……”
一旁的宋奇贤自当提醒殿下,“咳咳!殿下。”
太子一脸茫然地看向宋将军,后知后觉自己方才失态了,也是,他太过急切了。
宋将军来替太子圆场,“应少卿,不知今日追来校场是有何事要问太子殿下吗?”
应祉作揖道:“非也。在下听闻宋将军一把大刀耍得极为威风,便想来向宋将军讨教讨教。近日案子查得下官头昏脑涨,郁闷气结,故而想耍把大刀,让脑子里的杂事放放。”
宋将军笑了笑,“在下确实会耍大刀,但除了我的几个小弟,我还不曾教授过谁。”
言下之意——不教。
应祉赧然抱拳道:“是在下鲁莽了,宋将军一身绝学怎能轻易传授外人,失礼。”
宋齐贤微不可察地扫了应祉一眼,不做声。
正当无比尴尬之际,太子出声圆场:“宋将军,应少卿是我的救命恩人,与我有恩,学生替应少卿向您请教一二。”
“殿下!你……”殿下怎可向着一个外人说话。
而太子又补充道:“且应少卿为人正直,查案尽职尽责,有这样的好官,是大燕之幸。”太子说得恳切,应祉羽睫微眨,忙谦让未遑。
“多谢太子殿下夸奖,下官尽本分罢了。”
宋齐贤从头至尾打量了遍应祉,观他虽是有求于人,却腰身挺拔、玉颈直立,凝视他,目光也毫不畏惧,得太子夸赞,也能谦逊不邀功。笑了笑,道:“既然太子殿下为应少卿求情,那请吧。”做了个请的手势,俩人往刀架子旁去了。
架子上一排铮亮的大刀,稍小的刀锋似月牙,稍阔大的刀面似芭蕉叶。甚至,最大的那把刀长要比过人身高了。那些刀就这样从小至大的摆成了一排。
“这把刀轻盈,应少卿若是第一次练,就选这把吧。”宋齐贤为应祉选了把稍小的刀,脑中不免细想,不知应祉是否会认为他在轻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