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谋杀黄昏(12)CP

作者: 折周 阅读记录

他当然记得。

培训老师让他们演一个多重人格,是一节很有挑战性的课。而那时候的林思弦,被老师单独拎出来作为范例,在一群学生围起来的圆圈里单独演了三次。

年少之人都怯场,尤其在众目睽睽之下,但林思弦应对得很好。他把这一圈目光想象成摄像机——他迟早会在这么多台摄像机面前的,所以不能慌张,不能局促。

现在的林思弦的确没有这种情绪,因为摄像机在他面前。

谢洛维的紧张并没有缓解,又重来了三条、四条,还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他毕竟年轻,性格又直,什么事都表现在脸上,NG多次以后整个人气场明显低了下去,蔫蔫的有些可怜。

宁沛叫了暂停,让他先休息十分钟,找找状态。

“早知道今天还不如去过节。”扶满活动了下双肩,玩笑道。

“又来了,”苏红桃说,“这荒郊野岭的,你去东边那池塘看能不能找只青蛙陪你。”

“要不我打望打望,看看四周有没有跟我相同想法的女演员。”

毕竟太闲,扶满还真环视起来。

电信发了条短信,推送最新的优惠套餐,林思弦正逐字逐句读着,突然听见扶满说:“嗯?陈编怎么来这儿了?”

林思弦手一顿,顺着声线抬头,果然发现陈寄正站在五十米开外的地方。

“他不是不来盯戏吗?”

“我倒是听说......”

扶满欲言又止,还是没止住:“我倒是听说一个八卦。”

“八卦?”

“嗯,”扶满说,“我听说陈编跟咱们男一号之间好像有点什么,但我一直没信。”

这句话仿佛有声控效果,林思弦看见谢洛维朝陈寄的方向跑去,他也比陈寄矮上十厘米,仰头跟陈寄说着什么。陈寄背朝他们,无法得见其表情,但谢洛维的情绪有目共睹地随着对话上涨。半分钟之后,谢洛维上前短暂地拥抱了陈寄,没等陈寄有任何动作便转身跑回片场。

“我靠,”扶满不用细思也极恐,“不会是真的吧?”

林思弦笑着反问他:“你听说的时候怎么没信?”

“我以为陈编铁直呢,”扶满说,“不该啊,怎么看他都是这个圈子里咱们异性恋的好兄弟。”

扶满的“兄弟我懂你”从来没对过。

林思弦在心里无声道。陈寄这个人还真是固执而守旧,这么多年来拒吃甜食的口味没变过,冷漠寡言的性格没变过,心上人的类型没变过,讨厌的人也没变过。

第7章 类似的话

“可我爱你。”

“可我是真的很爱你。”

这两句台词听得耳朵生厌。

林思弦在看原著时便记得这几句对白,当时还觉得文字太过简短,不像一些带有暗喻的情话那般让人回味,此刻结合布景和演绎骤然领悟,言语只是情景的修饰,在如此激烈交融的情感中,越利落的表达越能深入人心。

显然谢洛维在跟陈寄交谈之后积极性提升很多,虽然还是重来了很多条,但每条都微有调整,跟女演员对视的眼神逐渐按照剧本描写那般变化,几句被情绪裹挟的嘶吼也不再生硬。

反复的失败终于换来一个成功的CUT。此时早已过了饭点,得到宁沛肯定的答复后,谢洛维的助理赶紧去送水和毛巾,在地上躺了一上午的小胖子缓缓诈尸。

林思弦视线若无其事重扫过去,发现陈寄不知何时已经离场。

苏红桃半个钟头前突发腹痛提前回了酒店,而扶满依旧还没从他世界观破碎的冲击中出来:“假如陈编跟男一号在一起的话……这算潜规则吗?”

林思弦听乐了:“谁潜谁?肉体换金钱,他俩谁缺钱?”

扶满:“我缺。”

“潜规则我是提供不了了,”林思弦安慰道,“请你吃顿本土豪华猪肉馄饨吧。”

“思弦,你真好,”扶满很感动,“穷人自有真情在。”

片场附近有一家不大不小的面馆,提供最常见的几种面食,味道平平无奇,换在繁华城市或许无人理睬,但在这里便成为了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可惜两人还没出发这顿情人节午宴就提前告吹。林思弦手机响了,上面是一串没有存进通讯录的号码。

林思弦知道这是谁,因此迟迟没有按下接听,等到电话快要挂断时才拿到耳边:“喂?”

陈寄说的话比他写的台词还言简意赅:“来停车场,最左边的辉腾。”

陈寄要到林思弦的号码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前两次让林思弦替他开车,也是直接来电,等待接通时间十秒以上,通话时间不会超过三秒。

林思弦很想建议他直接发短信,效果是相同的——反正自己也无权拒绝。

不愧是陈寄。情人节来片场看望不明关系的对象,还要林思弦开车送他回去。上车之前林思弦甚至考虑过车上会不会有两个人,不过转念一想男一号又不像他跟扶满那般清闲,正戏拍完还有若干采访和花絮,没办法在下午抽出时间过节。

说不定晚上陈寄还要再召唤他一次?

林思弦回忆起自己当群演时,曾在一部霸总偶像剧里演过司机,情节是霸总在后座与女主卿卿我我,意外被仇家的越野车撞翻,霸总像只蚯蚓一般往女主方向蠕动,脸却是冷峻与绝美,引得女主火烧到身上都忘了疼,要跟他深情一吻,一吻就吻了半首歌,而林思弦就安心睡在旁边当唯一的牺牲者。

犹记得当时也拍了蛮久,林思弦维持着一个别扭的姿势,腿躺麻了,导演喊完cut却无力蹬开盖在小腿上的铁板,右脚就在空中徒劳地一踩一踩……

上一篇: 蝴蝶眨几次眼睛 下一篇: 如果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