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黄昏(26)CP
林思弦随和道:“没事儿,我们关系好嘛。”
所幸是夜班,车上几乎没人,林思弦兀自坐在倒数第二排靠窗的位置,陈寄将两辆车放在后排座椅。
林思弦靠在座位上,头朝后半转:“几点了?”
他听见陈寄回答:“凌晨一点半。”
“这么晚了,”林思弦打了个呵欠,埋怨他,“你推得好慢,今天我又得晚睡。”
但凡有人目睹这一切,都会觉得林思弦买这辆破车,就是为了折腾陈寄。
可惜没有人。
从初夏到现在,林思弦跟陈寄“和睦相处”快一学期。语文课代表都被他们俩的关系所打动,曾提出想以他们化敌为友的故事做案例,出一期“以和为贵”主题的板报,提倡同学们多向优秀范例学习。
林思弦听完十分感动,然后亲切地拒绝了他。
林思弦承认自己的报复手段也许有些幼稚,但他乐在其中。既然陈寄先提出讨厌他说谎的姿态,那他便可以问心无愧地对陈寄提出那些要求,因为那些无理的要求皆是真心实意。
他就是想在奇怪的时间点想吃香草布丁,就是想在出行无忧的情况下买一辆合眼缘的老破车,就是想在某个寒夜不看地图以自己稀烂的技术骑车乱行。而这些肆无忌惮的后果,通通交由陈寄来承担。
在一个下雨的周三下午,林思弦请假去拍摄一组证件照。
按照吕如清很久之前就拟定的计划,再过两个月他便要开始艺考培训,艺考机构发来的个人信息表上需要一张新的两寸照片。
其实他经常去的连锁照相馆,在学校附近的百货商场旁就有一家,但林思弦那天午饭后,非常想吃一种只有在南区金融中心才有的进口曲奇,经过短暂的考虑时间,林思弦决定打车去远处。
由于地理原因,除了购物,林思弦很少来金融中心。进门时他有些迷路,张望着试图寻找一个指路牌。
于是他就在一家母婴店门口看见了林泓和他的女友。
这是林思弦第二次见到这位外貌和穿着都很朴素的女人,而他至今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因为她的工作和家世都太不出众,别人谈论她时只会摘取她最耀眼的标签——林泓的出轨对象。
离得不算近,她和林泓正有商有量地打量着店门口的展示架,没有挪开目光。
而林思弦也仅为他们驻足了两秒,便顺着指路牌去了二层的照相馆。
摄影师和化妆师都很专业,拍得很顺利,旁边的服务员在拍摄期间一直在夸赞他的相貌,不知道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专业精神,要为顾客提供情绪价值:“你五官真好,所有角度拍出来都好看。”
林思弦保持着拍摄时的微笑:“谢谢,你也很漂亮喔。”
事情顺利完成后,林思弦回了学校,刚好赶上最后一节英语课。
很幸运,刚进教室窗外就开始下雨。冬季的雨无声而绵密,沿着枯枝淌下,滋生出潮湿的寒意。
灌入身体的冷冽毫无约束、恣意妄为,因此即使林思弦尝试去阻止自己的神经回路,他七岁时的部分记忆还是被冻醒过来。
是一次他上当受骗的记忆。
那一年林思弦姥爷的半山别墅刚落成,乔迁仪式那日,吕如清带着父子登门。吕老爷子那天情绪很高,虽表面不露声色,但难得跟林思弦说了几句亲切的话——“你就把这里当家一样”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晚饭后大人去书房鉴赏字画,信以为真的林思弦在玻璃储藏柜里看到了一个长发的天使玩偶,他曾在母婴店里看过类似的,但从出生到现在都没得到过毛绒玩具。
林思弦回想起了吩咐自己的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意味着他可以玩;“把这里当家一样”,意味着砸东西不是一件大事。于是他就这样砸破了储藏柜的柜门。好巧不巧,他挑的工具是姨父带来的有一定年份的瓷杯。
所有人将他围了一圈,老爷子主持大局:“怎么摔坏的?不小心还是故意的?你说实话,不怪你。”
林思弦再度上当,实话实说:“我故意砸的。我想要那个天使。”
一句话引起轩然大波。场面实在喧嚷与尖利,记忆有些模糊,林思弦只深刻记得最后老爷子一掌扇在林泓脸上后那几道鲜红的掌印。
“这就是你们教育出的东西!”
“一个男孩子喜欢玩偶,像什么样子!”
七岁的林思弦泫然欲泣,吕如清冷着脸,恨铁不成钢道:“你怎么有脸哭?就不能说你不小心摔的?”于是林思弦又把眼泪憋了回去。那是他离哭泣最近的一次。
林泓在半山别墅里毕恭毕敬倒了好几次歉,回家跟吕如清吵了三天三夜。第三天晚上,吕如清开车带林思弦离开,中途还是没忍住接了林泓电话,争吵的声音盖过了汽车电台。车速越来越快,生理性的恐惧让林思弦攥紧了安全带,然后眼睁睁看见车头往一棵树上撞去。
出了车祸家里反而消停了很久。每天都有人登门问候,林泓守在母子俩病房,温和地回礼致谢。
病愈出院后,林思弦一月之间学得如何聪明。
在后来的几年内,他在饭局上主动编造吕如清带她去公园,在半山别墅回答姥爷林泓替他修改作业,吕如清把他拎到琴房,他告诉她自己很爱钢琴——最后这句半真半假,在家里练琴时,吕如清会坐在他旁边观看,他的确是爱这两小时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三个人都在努力维系这个完美模型,为事业、为面子、为家庭本身。但就算林思弦再没惹过任何麻烦,也无法阻止它内部的腐化与溃烂。唯一有所改变的是,林思弦如今已经可以告知自己,他对此根本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