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可以(248)
他不能去反省,不能去细想。人一旦破了戒,是经不起任何道德层面的审判的,所以他只是麻木地拿起玻璃球。他宁愿江落摘去他的心肝脾肺肾。
柳章回过头,正好门开了。
柳钟僵硬地站在门后,恨不得挖个地缝钻进去,“我以为你们走了……”
家门不幸,柳章脑子里冒出这四个字。
……
长安。
官兵把守街道要塞,清理垮塌民房,道路淤泥。来往民工扛着木头穿梭于大街小巷。
受过大灾和烈火的长安满目疮痍。
府衙门口架起施粥棚子。流离失所的百姓拿着碗排队,队伍蜿蜒如龙。死人太多,发了瘟疫,全城药材快被买空。到处乌烟瘴气,时不时有路人倒下,被官兵拖走。善堂停满尸首。马车一遍遍拖着尸体到城外集中焚烧。
长安遇到百年难得一遇的劫难,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大街小巷,张贴着通缉告示。告示上布满划痕。经过的人都要啐上一口唾沫以示鄙夷,伴随恶毒咒骂,纵然将其千刀万剐,难消百姓心头之恨。一张画像贴不到半天,毁得不成样子。上头通缉的是楚王柳章。
画中人生得好皮囊,君子端方,从皲裂的纸张上也能窥其神采。
可恨是个罪大恶极的奸人。
告示明明白白书写着他的罪名。勾结妖魔祸乱长安,杀害皇帝皇后,掳走太子。
那日长安大乱,妖魔作祟,皇帝驾崩。长安变了天。百姓惨遭无妄之灾,在混乱中度过了一段时日。民间流言纷起,矛头直指楚王柳章。据说他收的那个徒弟是魔头。流言愈演愈烈,传得有鼻子有眼,说他私下豢养魔物,图谋不轨,弑兄杀君,夺取帝位。
他犯下滔天大罪,人神共愤。
秦家军浴血奋战闯入宫中勤王,却晚了一步,没能救下君主。
如今皇帝驾崩,太子失踪,社稷岌岌可危,数位大臣趁乱勾结,称国不可一日无主,有意扶持宗亲即位。秦太尉极力反对,称太子才有资格继承大统。须得找到太子,再谈新君册立之事。双方僵持不下。
时局动荡,太子妃秦愫挺身而出。
她着蟒袍,入崇明殿主政,代太子行权。令秦家军维持秩序,赈济灾民。统筹六部官员,筹措钱粮征调药材,极力稳住民心,太子妃深明大义,自愿捐出全部嫁妆救助百姓。又亲临民间施粥,安抚百姓。她为了大义甘愿站到风口浪尖。
有的攻击秦愫牝鸡司晨,骂秦家有夺位野心。有的直言秦家谋反。骂战不休,秦愫所下政令,也备受攻讦,难以推行。因而爆发了几起抄家灭族的惨剧。
秦愫党同伐异,铁血手腕镇压不平之论。她刚柔并济,赢得民心,对付政敌也是毫不手软。秦愫临朝之日,有一位老臣撞柱而死。
秦愫命厚葬,写赋悼之。
“古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愫一介卑弱之身,得幸东宫,感念陛下隆恩甚已。今日家国蒙难,社稷风雨飘摇。吾不忍见百姓流离失所,愿效仿先慈独守崇明殿,盼太子归来。纵负千古骂名,九死未悔。秦家军在,柳氏江山在。”
此举引发轩然大波,秦愫手握兵权,又有太子妃的身份。其他藩王争立对抗,皆不能服众,几方僵持,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先找到太子。
找得到,那么秦愫名正言顺。
找不到,秦愫独木难支,早晚会死无葬身之地。
一个女人,还能翻了天不成。那些肱骨大臣大多拥立太子,之所以疯狂攻讦秦愫,更多的是怕秦太尉趁机上位。然而秦愫竟能稳住父兄,苦等太子回宫,这勉强算个好消息。因此局面暂时稳定了下来。秦愫果真入主崇明殿,朱笔批红,下达政令。
因她的母亲杨玥晓誉民间,是个女战神一
样的人物。人们心中天然有层好感。加上她手腕不凡,迅速**,施粥散药。秦家更是在暴雨夜大开门户,收留无家可归的难民。她招揽民心,力排众议,竟强行稳住政局,避免了长安爆发内乱,也算有功。
民间或有诋毁之声,连乞丐都站出来为她说话。
那些个底层官员更不用说。有个县令更加直白,扬言“朝廷有粮有钱,才叫朝廷。只要百姓不饿死在我衙门前,我管他男人当皇帝还是女人当皇帝。”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秦愫评论两极分化。当然也有文人抗议,不过秦家门口的粥棚依旧人满为患。许多墙头草见风使舵,倒向秦愫,对太子妃歌功颂德。一个多月内,有的人加官进爵的,有的人获罪流放……乱象层出不穷。
伏妖司张道长主动投诚,拜倒在秦愫门下,官升三品。
林园陪同师父走出皇宫,看见街头通缉楚王的告示,闷闷不乐。他们当然清楚楚王没有勾结妖魔,朝廷往他头上泼脏水,无非想洗清骂名推卸责任,给百姓的怨气找个出气筒。
出了这么大的祸事,总要有人背黑锅。
林园满腔悲愤,要为柳章平反。明明是柳章舍生取义,为了长安险些牺牲,却被千夫所指。他们怎么能忍得下去。但张道长拦住了他,不许他们出头,保持沉默。并在朝廷动荡之际倒向秦愫。林园从没想过师父会是这种人,十分震惊。
张道长心知徒弟嫉恶如仇,道:“她能稳住朝廷,手腕可见一斑。园儿你记住一句话。我们捉妖师,可与妖魔斗,可与鬼怪斗,千万不能与权斗!”
林园是个读圣贤书读傻了的,道:“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