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怀了敌国质子的崽(31)
夏潋正在帮他泡茶,闻言要往这边走,却被段晏施施然起身,挡住了去路。
“臣扶陛下过去。”段晏道。
夏潋脚步一顿,默默收回了手,暗中观察。
宁诩看起来对段晏有几分抗拒,被扶到软榻上躺下后,又倔强地坚持道:“朕要小青,小青过来给朕递折子。”
而段晏立在软榻边,回头看了夏潋一眼,黑眸沉沉的:“臣来念,不行么?”
宁诩睁大眼:“当然不行了!你是燕国人,朕怎知你不会窃取情报?”
段晏:“……”
这种时候倒又突然变得机灵了。
宁诩坚持要夏潋给他递折子,段晏只好退至一边,却也不肯闲着,索性取了水果来,在边上剥葡萄。
于是在几位急匆匆要寻新帝讨论政事的臣子们一迈进殿门时,就看见宁诩懒洋洋躺在软榻上,旁边一坐一站两位气质容貌皆不凡的男子,既给他剥葡萄,又给他递折子。
臣子们震惊:荒淫,荒淫无度啊!
果然真如外界传言,新帝好男色,喜纵欲,这才登基多久,就左拥右抱好不快活了!
几名老头子面面相觑,但碍于颜面,并且宁诩也没真的在御书房做什么,不好发作,只得依次进殿,行礼后道:“臣等有事要禀,陛下是否可让这两位……退下了?”
躺平的宁诩往上一抬眼,看着段晏:“退?”
段晏幽幽道:“臣与夏公子一同服侍陛下,为何陛下独独赶臣出去?”
宁诩:“……”
小青是他的好工友,肯定要一起听听政事的。
段晏呢?段晏又不替他上班。
“什么事?”左右赶不走人,于是宁诩索性看了看那几个臣子,出声问。
“回陛下,是关于立秋的祭祀一事。”
此事算不上如何机密,宁诩摆摆手,让夏潋和段晏都留下了,叫大臣们继续禀报。
每至立秋,昭国皇帝就要率群臣到郊外的祭坛迎秋,祭拜天地神和先祖。
祭祀是极其庄重的活动,礼部的大臣忧心忡忡地盯着软榻上的宁诩看,生怕这位新帝起了什么特别的念头,将这场活动搞砸。
然而宁诩根本没有想法,因为他并不知道要做什么,于是心安理得地躺着,摆摆手道:“朕知道了,礼部先拟好策划案,交给小……夏潋过目,有拿不定主意的,再来问朕。”
礼部的人出去了,站在殿外,为首的尚书忽然道:“不过,何谓‘策划案’啊?”
“……”
御书房里,夏潋在纸上记了记方才礼部提及的几个要点,又问:“今年随行祭祀的人员,陛下可有想法?还是按往年的规矩……”
宁诩正要开口,旁边的段晏突然往他嘴里塞了个剥好的葡萄。
宁诩:“?”
他抬起眼,就见青年的目光垂落,与他对视上,而后,段晏轻声道:“臣也想一并随行,陛下可允?”
原本正寻思如何出宫,与宫外的燕国探子见面,今日见此良机,段晏自然不会放过。
段晏黑眸微敛,冷冷地想,只要出了这禁卫森严的皇宫,与探子们联络上,便能想方设法建立起一条秘密的消息传递途径。
他不能一辈子被困在这昭国的宫中,但万般计策,也需别人配合,仅凭他一个,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施展。
因此,这趟出宫,他必得让宁诩同意。
青年心中飞快地将许多计划和布置一一理过,面上神色却滴水不漏,只是低低道:“久未出宫,臣在这高墙内闷得发慌……”
宁诩听了,觉得这是中肯的,合理的,但——
“不行,”他断然拒绝:“朕不能让你跟着。”
段晏眉心轻蹙,极快地思索宁诩这样坚决的态度是为何。
是觉得他燕国质子的身份上不得台面,不能进入祭祀场合;还是怕他不受控制,会钻空子从队伍中逃走;抑或是与段晏想得一致,认为他接触外人后,将里应外合对昭国不利……
一霎那间,段晏脑海中掠过无数种可能,两国之间复杂的尔虞我诈一一被剖析开来,甚至想好了应对宁诩各种猜忌的回答。
然而下一刻,宁诩说:“朕怕你半夜爬朕的床。”
段晏:“……?”
什么。
宁诩坐起身来,忿忿盯着他,不满道:“除非你发誓,随行期间不会对朕做任何出格的事情!你敢吗!”
段晏:“。”
第17章
十日后,立秋。
前往西郊祭祀的队伍清早便在广场上整装待发,除了忙碌的宫人,还有朝中所有五品以上的大臣,京中的宣王爷和一些侯爷,以及很少一部分的……
“那两个是陛下后宫中的公子?”户部的一个郎中悄声问同僚:“瞧着面生,没在朝中见过。”
同僚遥遥看了看,点点头,又压低了嗓音道:“左边那个穿青衣的,是夏御史家的公子,听闻入宫后颇得圣宠,常在御书房伴驾,名唤夏潋。”
“右边那穿褐黄色骑射服的,是兵部吕尚书的小儿子,据说还未在明乐宫留寝过,既无圣宠,也不知是为何赖在宫中不出来,真是……”
户部郎中忙打断他的话:“兵部的人就在旁边,慎言。”
两人静了静,过了一会儿,又没忍住分享帝王家八卦的快乐,悄声继续交谈。
“听闻陛下纵欲,刚刚即位就选了十几名公子入后宫,怎的这位吕公子,至今也没有等到侍寝的机会?”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陛下至今也只宠幸过两位公子,别看那夏潋位份高,据说前不久在明乐宫侍寝,夜半竟被另一人将陛下从明乐宫请了出去,留他独守空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