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怀了敌国质子的崽(75)

作者: 觅唐 阅读记录

*

派出去搜寻的禁军不出所料的没有任何收获。

先前出城的那四支队伍,也花了好一番气力,确认没有什么问题。

探亲的苏家一路南下,与去燕国的方向并不相同;严记成衣铺的马车如期抵达了梼县,开始贩卖新制成衣。

押镖的队伍过了半月,已经送完镖回途了。

而那何老板和小儿子因为天气严寒,行步极慢,过了十几天才走了不到百里地,被几番盘查时虽面色有异,却也没有在队伍中发现可疑人的踪迹。

而刑部大牢里的宁阆闹了许多次,见没人理会他,才渐渐消停下来。

好在宁诩不算苛待他,至少命人给他准备了床褥,一日三餐也照常送入,但无论如何也不把他放出来。

“狱中的宣王,今日又闹着要见陛下。”夏潋道。

宁诩正在练毛笔字,端详了一会儿纸上勉强算得上清秀的字迹,随口回了一句:“随他闹吧,朕给他判的可是无期徒刑。”

夏潋笑了一笑,轻声说:“陛下又在说臣听不懂的话了。”

宁诩把毛笔搁下,想起什么,问:“还是没有段晏的消息吗?”

夏潋摇摇头。

“这都半个多月了,”宁诩说:“别找了,叫外面的人都回来,快过年了,早些回家吧。”

夏潋有些惊愕,但因为是宁诩的旨意,他还是应了下来:“陛下仁慈,想必大家都会感念陛下这个决定的。”

“只是……”他迟疑了片刻,问:“质子失踪,如何向朝廷上的诸位大人们解释?”

这半个多月来,每次早朝时,一群老头子总是义愤填膺,先是扬言要宁诩大力惩戒疏于看守的宫人,而后又将话题转到宣王宁阆身上,最后再提要如何如何与燕国协商。

折子也雪花般飞来,宁诩好久没见过小山高的奏折了,每日踏进御书房又忙不迭退出去,隔着门缝对夏潋道:

“小青,快快叫人把这堆东西搬去库房,朕见了就心慌。”

段晏失踪,绝不只是后宫中少了一人这么简单,更是涉及两国之间微妙的平衡,而眼看着那个平衡点即将消失,朝廷上的官员们焦急也情有可原。

宁诩坐在圈椅里沉默片刻。

“是朕的错,”他道:“若不是那天晚上让值守的宫人减半,或许段晏不能如此轻易地逃出去。”

“他们要骂朕就骂吧。”宁诩又展开一张新的纸,叹着气说:“多骂几声,可能气就消了不少。事情虽然无可挽回,但他们年纪大了,还是要保重身体。”

夏潋有些不忍心:“陛下和善,是臣明明该主理后宫之事,却没有防范到位,以致此事发生,是臣的过错。”

宁诩临摹了几个字,听见他的话,偏过脸来看了看夏潋。

“不怪你。”他说。

前有宣王宁阆,后有太监马三钱,再有北三殿、御膳司、宫门禁军等的守卫松懈,桩桩件件,又岂是宁诩这个穿书才几个月的试用期皇帝,和夏潋这个新手秘书能解决的?

段晏身在昭国京城中这段时日,应该早已将外强中干的昭国弊端摸索得清清楚楚。

再加上他突兀地选择在一个其实并不十分合适的时机匆忙行事……

宁诩心里隐隐有了点预感,垂下眸,又对夏潋道:“明日请兵部尚书来一趟御书房吧,朕有话要对他说。”

*

第二日,年逾四十的兵部尚书忐忑不安地踏进御书房。

他是几月前由兵部侍郎擢升至尚书之位的,上一任老尚书跟着先帝奔赴与燕国对战前线,因为舟车劳顿,病成了偏瘫,只能告老还乡,让他捡了这个漏。

吕疏月就是他的小儿子,不过兵部尚书家中妻妾众多,对这个小儿子没太多印象。

他资历虽浅,宁诩却没有给他甩脸色,依旧以礼相待,请他坐下。

“陛下召臣来,所为何事?”兵部尚书小心问。

宁诩坐在御案后,默了默,才道:“朕是要叫你近日整顿好军备,调配些兵力到燕国边境、京郊外,随时待命。”

兵部尚书心凉了。

自上一战后,昭国内的军力几乎折损大半,直至现在也没能恢复一二成。

他倒是想调配兵力,但也要用足够的兵力给他调配啊!

先前听闻燕国质子失踪的消息后,兵部尚书是连日不能成眠,就怕这一日到来,但不论他如何担忧,还是从宁诩口中听见了。

“陛下……”他颤巍巍道:“是又要和燕国开战了吗?”

宁诩无奈:“只是做好准备,没说马上就打了。”

就算现在要打,打得过吗?

燕国境内兵力仍留多少,他并不清楚。但就凭段晏毫不犹豫地逃出宫一事,可见他们并不畏惧昭国出兵。

燕国与昭国不同,燕国现在皇位上坐着的,可是位举国称赞的明君,数十年来励精图治,将从前弱小的燕国治理成了一方强国。

而反观昭国,却是每况愈下,尽显颓败之势。

宁诩心里沉甸甸的,还要分神劝慰六神无主的兵部尚书,最后也累了,道:“总之你就按朕说的先去做吧,别想太多。”

兵部尚书抹了把要出来的眼泪,应了。

正事说完了,两人相对无言片刻,宁诩又开口:“那你就先回去吧。”

尚书点点头,站起来往外走了几步,还没迈出御书房的大门呢,就见外面一个人身影匆匆赶来。

定睛一看,是兵部的一个郎中。

兵部尚书正在想,为何自己的人会跑来御书房寻他,就算事情十万火急,也不必立即就撞到陛下跟前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