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顾清衍安慰道。
章念完全不能安心,尤其是他被拦在了雅间之外。
顾清衍朝他点了点头,这才进入了雅间。
吕翰林正站在窗前,他的位置往下看,应该正好能看到门前来来往往的行人。
“学生参见吕大人。”顾清衍开口行礼。
吕翰林回头,他是典型的读书人,模样儒雅,气质也较为温和。
唯有眉宇间一个川字,略显严肃。
“你就是顾清衍,果然是一表人才,小小年纪连中三元,是个可造之材。”
顾清衍眉头微动:“多谢大人赞赏,学生只是侥幸,还需苦读学习。”
吕翰林笑了一声:“虽稚嫩一些,但却有才华,否则此次院试也不会选你作为案首。”
话锋一转:“听说你之前在陵川县县学读书?”
“正是。”
“你们马教谕我也认得,不知道他现在可好?”
顾清衍心底更加奇怪,吕翰林这番话,倒像是跟他套近乎。
不过用马教谕来套近乎,顾清衍不但没觉得亲近,反倒是更警惕。
“马教谕在县学多年,一直勤勤恳恳,正因为有他精心教学,学生才能考中秀才。”
吕翰林也是人精,一听这话便知道,顾清衍跟马教谕亲近不到哪里去。
也是,能攀附上裴家,哪里看得上一个乡野之地的教谕。
吕翰林直接撇开:“瞧我,看见少年人心底高兴,都忘了让你坐下。”
“快坐,喝茶。”
顾清衍有些拘谨的坐下来。
吕翰林看在眼中,心底闪过一丝诧异,想到顾清衍堪称神奇的经历,故意问:“说起来,本官与你养父李侍郎还是同期,私底下也有些交往。”
“虽说你不是李家亲生,到底在李家养了十五年,恩情是斩不断的,若是你想,不如由本官出面,认作义子,岂不是两厢便宜?”
顾清衍心底警种大震,忙起身道:“多谢大人厚爱,倒不是学生忘恩负义,而是两子互换,让许夫人难以接受,看见学生便新生不喜。”
“幸得丁知府从中调解,让学生得以偿还养育之恩,如今桥归桥路归路,各自安好。”
吕翰林眼眸微沉。
他几次三番递出橄榄枝,顾清衍不知是没听懂,还是不想接。
顾家有什么,不过是山沟沟里的童生,父母双亡,家境贫困,能给顾清衍什么助力。
李家却不同,顾清衍毕竟在李家养了十五年,若能回去,看在这些年的份上,只要顾清衍出息,李侍郎肯定不会吝啬提拔。
这般好处,顾清衍居然一口回绝了。
吕翰林眯起眼睛来:“哦,竟是如此,倒是本官多事了。”
他喝了一口茶,又笑了一声:“如今你考中了秀才,可有想过将来如何?”
顾清衍回答:“自是闭门苦读,来年参加乡试,争取一鼓作气。”
吕翰林哈哈一笑:“本官是此次主考,也算你半个恩施,如今跟你说一句实在话,这天底下考中秀才的多,考中举人的少,若想要高中进士,则难上加难。”
这番话倒是也中肯。
顾清衍十分赞同:“正是如此,读书人十年寒窗,实属不易。”
不过对不起来,顾清衍还是觉得读书已经是最轻松的活儿,在梅岭村,其他孩子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吕翰林笑看着他:“对于别人而言,自然不易,可若有名师,则事半功倍。”
“如今你已经考中秀才,勉强符合洪山书院的入学要求,在青州府地界上,还有什么书院能比洪山书院更好,何不一试?”
顾清衍愣住,他没想到吕翰林见他,是要让他入洪山书院。
谁都知道他跟洪山书院的恩怨。
不提陆院长,当初青州亭死了四个人,三个都是洪山书院的书生。
虽然他不是凶手,可在洪山书院的口碑极差,但凡在洪山书院读书的,多对他极为敌视。
这样的情况下,洪山书院再好,顾清衍也不可能去书院里头受罪。
“多谢大人提点,洪山书院乃是青州府泰山北斗,读书人向往之地,可惜学生胸无大志,不愿意外出求学。”
吕翰林眉头一皱。
“若是因为陆院长,你不必担心,洪山书院还是有这个气量。”
吕翰林不知出于什么目的,透露一个消息:“陆家确实有人心怀不轨,想在院试中栽赃陷害,不过本官早有准备,这才让你顺利考完。”
顾清衍一怔。
他想起在考场之外的时候,好几次都感受到恶意。
后来一切顺利,顾清衍还以为自己被迫害妄想症,将这件事抛之脑后。
见他诧异,吕翰林得意笑道:“本官向来公正严明,不会允许任何人在院试作祟。”
“多谢大人。”
顾清衍先道谢,正要拒绝,忽然硬生生停住。
洪山书院,花家,顾家,这三者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
左护法的那封信再一次浮现。
也许他是该去一趟洪山书院,即使不进学,也可以到处踩点,看看能不能爆出真相。
就如当初他进了镖局,直接爆出账本来。
要是他进入洪山书院签到,直接能得到当年的真相,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疑惑了。
心底一转,顾清衍立刻拱手:“大人一番厚爱,学生却之不恭。”
一听这话,吕翰林朗声大笑,亲昵的拍了拍他的肩头:“这就对了,进入洪山书院,对你只有好处,将来若能高中进士,入朝为官,也有师兄弟们相互照顾。”
这幅做派,是要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