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眉头微皱,低声道:“其实不至如此,即使不离开朝廷,我们也有自保之力,更别提如今你在百姓眼中名声极好。如此,将来皇帝心生不满,想对付你也难。”
顾清衍摇了摇头:“告老倒不是全为了这个,说真的,我已经在朝廷待腻味了,整日里勾心斗角也很累。”
这点裴玄心知肚明,所以之前才会同意。
不过此刻见顾清衍有些不舍,才会开口劝说。
他想了想,又说了句:“这些年来你殚精竭力,为百姓做了那么多事情,一旦离开朝廷,也许很多政令都会闲置,你真的舍得吗?”
顾清衍有些诧异。
“今日我告老会闲置,他日我死了也会闲置,除非我长生不死,年年月月亲自盯着,否则迟早都要撒开手。”
“既如此,早一些,晚一些,有什么区别。”
裴玄一愣,许久摇头失笑:“是我想岔了,总觉得你心为百姓,定会撒不开手。”
顾清衍此刻却沉静说了一句话:“百姓是水,时光如洪流,我不过是其中一艘轻舟,纵有一番驰骋,最后也是水过无痕。”
裴玄敏锐察觉这话不对,不禁拧起眉头来。
顾清衍笑了一声,又说了一句残酷的话:“难不成你我要造反,还能登高一呼不成。”
裴玄脸色微变。
“你……”
顾清衍拍了拍他的肩头,补了一句:“若哪一日你我落难,治下百姓也不过叹息一声,既如此,何必将自己看得太高太大。”
裴玄眉头紧拧,心底不知为何有些发凉。
也许是顾清衍所说太过真实,以至于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顾清衍反过来安慰他:“人心如此,不必强求,我们已做了能做的,其余的且看时间。”
他心想,自己又不是大周皇帝,除非他想要造反,自立为王,否则迟早都是要退下来的。
至于造反,到时候岂不是天下大乱,无数百姓枉死,顾清衍觉得自己下不了这个狠心,裴玄别看脸上冷,其实心比他更加柔软。
既然如此,晚一些不如早一些。
裴玄听懂了他的未尽之意。
顾清衍比他与小皇帝更加亲近,更加看得清小皇帝亲政之后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细微,却很致命。
从一开始先帝驾崩后,小皇帝的依赖和敬慕,到现在已经生出几分忌惮和防备。
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裴玄设身处地的想,自己若是小皇帝,有一个手握重兵的亲叔叔,还有一个权倾朝野的太师,这两人既是辅政大臣,还是夫妻。
光是这么想着,都觉得如同有利剑高悬,哪能放得下心。
裴玄心知自己并没有反叛之心,可人心最为难测,多疑却是帝王本性。
正因为如此,顾清衍才会决然提出告老还乡,他并不是试探和以退为进,既然提出来,那是必定要走的。
正好他在公布所做的事情都已经告一段落,如今离开并不会半途而废。
至于离开之后的事情,顾清衍也管不得那么多。
正如顾清衍猜测的,顾望晴夫妻俩是一种试探。
退让一次后,众人便都知道顾清衍的软肋在哪里,想尽办法拿捏顾望晴,到时候顾清衍又该如何。
既如此,倒不如一开始就态度分明。
顾望晴夫妻俩无功而返,顾清衍只是闭门不出,无论谁上门都无用。
满朝文武看在眼中,态度也有了变化,一开始,他们都以为这位顾大人是对皇帝不满,所以以退为进。
可如今看着,顾太师这是真的想告老。
一时间小皇帝也心急起来。
两人在朝的时候,能起到震慑作用,若是他们走了,小皇帝不想也知道自己将面对的压力。
第160章 挽留
“陛下, 太后娘娘有请。”
小皇帝正发愁的头秃,听见这话眉头拧得更紧了,自从顾清衍提出告老还乡, 太后整个人都兴奋起来, 恨不得立刻替他答应下来。
柳家在朝上不得力,这些年过去, 太后依旧认不清娘家人没能力的事实, 一个劲觉得是朝上有人打压。
这个有人, 自然也包括了全勤朝野的顾清衍。
所以顾清衍提出告老还乡后,最高兴的居然是柳家人和太后。
捏了捏眉心,小皇帝想着这是亲娘, 到底还是走了一趟。
依旧是嘘寒问暖那一套, 太后刚回来的时候, 每次如此, 小皇帝便觉得心暖, 母子情分越来越好。
可次数多了,太后每次嘘寒问暖后总爱说些让他不高兴的事情,小皇帝如今一听这番话, 心底不但没放松, 反倒是提心吊胆。
果然,太后这一次依旧没看懂儿子眼色, 开口道:“皇帝,如今你已经亲政, 顾清衍执意要告老,难道不是好事儿吗?”
小皇帝意味深长的看着母后:“顾太师是父皇钦点的辅政大臣,大周肱骨,他要走是大周的损失。”
太后不以为然, 在她看来三年一次科考,朝廷最不缺少的便是可用之人。
甚至觉得顾清衍管太多,这些年来对皇帝的影响太大,以至于她这个太后都可有可无。
私心里,太后是巴不得顾清衍早些走的。
这会儿便叹气道:“先帝看重寿亲王与顾太师,这些年来他们确实也算兢兢业业,可如今皇儿一亲政,顾清衍便拿乔,不就是盼着皇帝去请他,求他,这是逼着皇儿您低头啊。”
即使明知道太后没见识,但听见这话,小皇帝不禁也升起来几分不悦。
也许他内心深处也有这般的猜测,只是被太后说了出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