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室女养家日常(美食)(16)

作者: 酒酿葡萄 阅读记录

就着韭菜盒子,乔檀蹲坐在面茶摊后面的长凳上,与小甜一起狼吞虎咽起来。

周围都是周围几个村的百姓,不少人边走边吃,边吃边看,像乔檀、小甜这样席地而坐撸起袖子干饭的人更是多如牛毛,毕竟大家都顾着享受美味了,谁还在乎被不被人看呀!就是这种乱糟糟热闹闹的氛围吃得才香!

“香!”喝下了一大口面茶的乔檀称赞。

“真香!”啃了一大块韭菜盒子的小甜夸奖。

乔檀一碗面茶快要见底,她意犹未尽,叹道:“这面茶实在太好喝了,回头我也试着做点,给小樱,小松尝尝。”

“檀儿姐,你之前没吃过面茶吗?”小甜专心致志地嚼着韭菜盒子,全然不知门牙上粘了两片韭菜叶。

乔檀摇头:“见都没见过。”

小甜张了张嘴又闭上,心道乔檀娘几个真是惨,虽然是富户家的外室,见识还没有她这个乡野丫头广。

两人风卷残云,不一会儿便将韭菜盒子和面茶干光了。

吃饱喝足,乔檀着手进行采购。

在村集上转了一圈,她已然对物价有了个大概的了解:米一升七文钱,重量大概是一斤半,面便宜些,一升六文,其他粮食价格再低些,诸如黄豆、荞麦、粳米、玉米大多三到五文一升。

肉以猪肉最便宜,上好的五花肉不过二十文一斤,其余部位十五到十八文不等。羊肉五六十文一斤,牛肉最贵,要七八十文。鸡、鹅的价格差不多,五十文左右一只。鸭子便宜,不到七十文能买两只。鱼虾的价格和猪肉差不多,冬日贵些,夏日便宜些,至于盐、糖、酱油、醋、姜、椒、茴香、艾子等调味料,价格有高有低,总之一句话,物以稀为贵。

油大多自产自制,最常见的是菜籽油,豆油,也有用莱菔油蔓菁油的,还有花生油,猪油。除了自制,粮油店里也能买到油,或带着自家的菜籽花生去榨油,出个工钱即可。

乔檀一圈逛下来又想喜又想哭,喜的是邕国物产丰富,悲的是一穷二白,什么都买不起。

好在邕国物产丰富,地大物博,只要花得起银子,什么好吃的都能吃的到。

经过一番纠结挣扎,她买了米、面、油、黄豆、辣椒、盐等调味料还有两个炸糖糕,一斤花生,十个价格十分低廉的陶碗。

一百一十三个铜板,一个不剩,全花了。

“真不容易啊,这钱还没攒下几天呢,就都花出去了。”小甜替乔檀心疼道。

“谁说不是呢。”乔檀苦笑。

小甜主动帮乔檀提了油和面,一壁带她往回走一壁说:“我也想挣钱,听说卖一天的黄鳝能挣一百多文钱,去有钱人家浆洗衣服,缝补打扫,一天也能挣个几十文,就是辛苦些。”

乔檀叹气:“挣钱就没有不辛苦的。”

二人话音刚落,忽听前方不远处传来一阵吵嚷声,似有人因什么事发生了争执。

第10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这鸭子,卖给自己村的才三十三文,你说要多买几只,好,我算你三十二文,结果你就买一只,还只给我三十文,这是何道理?”

便见一瘦瘦高高,穿着旧布衫,挽着裤腿,趿拉着鞋的老人委屈又生气地对一四十出头,生着八字胡,长得贼眉鼠眼的无赖道。

无赖死死抓着一只肥鸭,挺胸抬头,瞪着小眼睛叫嚣:“老头,你嚷嚷什么!你让大伙瞧瞧你这鸭子,瘦了吧唧的,给你三十文不少了!还三十二文?啊呸!”

“我的鸭子瘦?嫌瘦你别买!你若非要买,那好,三十四文一文不能少,否则把我的鸭子放下!”

老人说着一脚跨过摊位,便要去夺无赖手里的鸭子。

无赖侧身避过,用力推开老人伸过来的手骂:“老货,你坐地起价是不是?刚刚说好的三十二文!这会儿又三十四文!”

老人怒不可遏,黝黑的面庞泛起了红,额上青筋暴起:“三十二文?那是买好几只的价格,你就买一只,还不是我们麓平村的!就收你三十四文!”

集市混闹,可二人的争吵声还是清清楚楚传到了乔檀和小甜的耳朵里,小甜扯扯乔檀衣袖,讶道:“檀儿姐,那不是卖鸭子的大爷吗?”

乔檀也将那据理力争,被无赖气的脸红脖子粗的老人认了出来。

“是他。”她拍拍小甜的手背,“走,咱们过去看看。”

二人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好不容易挤到老人摊子前时,老人与无赖的争执已到白热化阶段。

“就三十个铜板,你爱要要,不爱爱拉到!没见过你这么卖东西的,一会儿一个价,想讹人钱啊?要不是看你这老货可怜,老子才不买你的鸭子!”无赖扯着嗓子骂骂咧咧,边骂边对老人指指点点,地上,是他洒下的三十个铜板。

老人气得浑身颤抖,扯着无赖一条胳膊,一个劲摇头拒绝:“我、我不卖你!你把我鸭子放下!”

无赖将鸭子背在身后死也不肯放手:“钱都给你了!凭什么不让我把鸭子带走!你放手啊!再不放手我不客气啦!”

“我不做你生意!还我鸭子!”老人伸手去抢。

无赖用力推搡着老人,不顾老人脚下踉跄,狰狞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鸭子是我的了!”

眼看着二人就要打起来,乔檀疾步上前,把快要摔倒的老人扶住了。

“阿爷。”她搀扶着老人,“你没事吧?”

老人绷着脸一愣,怔怔看了乔檀许久才把她认了出来。

“是你呀。”

乔檀点点头。另一边,小甜趁无赖走神的功夫一把抢下他手中奄奄一息的鸭子,捋着鸭子毛道:“你吓到鸭子了,再被你掐一会儿,它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