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室女养家日常(美食)(7)

作者: 酒酿葡萄 阅读记录

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除了麓平村,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也会出早市,一来挣点钱贴补家用,二来打发时间图个热闹,若是在自己村子的村口摆腻了,也会到别的村子口转转,卖点东西或换点东西都是好的。

慈水镇辖下共五个村,每七天出一个集,每年的七月初一,十二月初一过会,日子宽裕的人家会在过会这天宴请亲朋好友。镇上常有集市,大集日定在每月十五,在大集上别说吃的用的了,便是车马牛羊也能买到。

村里人穷,一年到头去不了镇子上几回,京郊和京城就更别想了,一应吃穿用度都在村里搞定,了不起等几个村子过会时购买。

一想到未来挣钱的机会这么多,乔檀隐隐有些激动,现在的问题是,她们把摊子摆在哪里比较好?

她准备的东西不多,统共一个木桶,一个木铲,一个瓷碗,两个陶罐,十来个小竹筒和若干竹签,一平米就能摆得下,也正因为东西少,要是位置选得不好,压根不会被人注意到。

思来想去,她将摊子摆在了一个卖鸭子的老伯的旁边,鸭子叫声嘹亮,引人注目,她挨着这群鸭子,想不被人看到都难。

卖鸭子的老伯皮肤黝黑,笑容却灿烂,见两个年轻姑娘走了过来,主动往旁边蹲了蹲,让出些位置道:“你们也来出早市吗?”

“是呀,大伯。”乔檀一边摆东西一边和老伯聊天,“这是您家里养的鸭子呀。”

老伯一屁股坐在地上,微微侧身,一手按住鞋面,一手指着面前的鸭子,得意洋洋道:“我养的,还有我三个儿子养的,他们进城里卖,我在村口卖。”

“进城?”小甜自乔檀身侧伸出脑袋,“我娘说,进京城还得交税哩!没挣钱呢,得先贴钱。”

“是得交过桥税,还蛮高。”老伯一脸心疼,转念一想,又宽心道,“不过城里有钱人多,鸭子容易卖,卖不完的拿去给酒楼收了,总之不会亏。”

老伯声音嘶哑,配合着鸭子们嘎嘎的叫声,那音效别提多美妙了。摆好了摊子的乔檀学着老伯的样子往地上一坐,挽着袖子边擦了擦头上的汗问:“大伯,您的鸭子多少钱一只啊。”

一听乔檀问价,老伯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笑容也越发灿烂:“咱村里的三十三文,旁村三十四文,我这鸭子肥,这价值!”

乔檀看了看挤在里鸭笼里,嘎嘎乱叫的胖鸭子,笑着道:“是挺肥的。”

做成烤鸭、三杯鸭、板鸭、啤酒鸭、辣椒炒鸭、酸梅鸭、干锅鸭、周黑鸭、鸭血粉丝汤一定很好吃。

馋了。

心里口水横流,耳边传来老伯好奇的声音:“你们这桶子里装着什么?”

乔檀迅速回过神来,笑道:“是木莲冻。”

老伯挠挠脸:“木莲冻?”

见老伯满眼疑惑,乔檀打开桶盖,用木铲铲了一小块出来。

她将木莲冻放在干净的瓷碗里,打开罐子,用勺子淋了些山捻子汁在上面,最后插上细竹签,递给了老伯。

“您尝尝,清早才做的,味道不错。”

老伯低头瞧了瞧乔檀手里的碗:“看着挺稀奇的,有些软,有些红,就是……”

老伯憨憨一笑:“就是不像吃的,像是块扭扭捏捏的冰疙瘩。”

小甜一听就笑了。

老伯越发不好意思起来,不住地向乔檀摆手,他不吃,乔檀也不勉强,放下碗,向别处看去。

对面卖麻布的大婶已经已经开了张。

看着大婶满脸堆笑地将五个铜板收进钱袋里,说不羡慕那是假的。可人来人往的,便是卖鸭老伯的摊子前都蹲着几个小娃,她的木莲冻始终无人问津。

倒也有人好奇地瞧瞧她们两个姑娘,可一见她们的摊子上摆着一只木桶,扭头就走了。

得,怕是把她当成卖木桶的了,还只卖一只。

“檀儿姐,咱们怎么办啊?”

小甜打量着旁人门庭若市,自家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惨状,忍不住问。

怎么办?

客人不来,就把他们吆喝来呗。

乔檀二话不说,清了把嗓子便喊:“卖木莲冻嘞,香甜爽滑,清凉解暑的木莲冻嘞!吃一次想两次,不好吃不要钱的木莲冻嘞!”

别看她平时说话温声细语,吆喝起来却是气壮山河,颇有平地一声雷响的效果,身旁的小甜都被她惊呆了,反应了好一会儿才跟着小声吆喝了两句:“木莲冻,木莲冻,要不要吃木莲冻。”

鸭子被乔檀的声音所染,嘎嘎叫的更卖力了,成功将周围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原本蹲在鸭子摊前的小娃挪着屁股移到乔檀的摊子前,咬着手指,好奇地看看她,看看木桶。

来逛早市的大多是村妇老人和孩童,村妇大多精打细算,老人大多不买只看,孩童最喜欢新鲜玩意,乔檀抓住机会,立刻将给老伯切的一角木莲冻端到小朋友面前,笑吟吟道:“木莲冻,香香软软的,尝尝吧。”

见有免费东西可以品尝,小娃立刻伸出手,却被身后的奶奶眼疾手快地拦住:“不许吃!吃了又要买!毛病!”

眼看着那即将到手,粉粉嫩嫩,清香扑鼻,从未见过的美食从嘴边溜走,小娃嘴角一咧,便是要哭,奶奶也不惯着他,扯着他耳朵就要走。她一扯,娃登时闹得更厉害了,又是蹬腿又是打滚,吓得鸭子扑腾着翅膀嘎嘎乱叫。

局面即将失控,乔檀赶紧站起来,拉住老太太的胳膊道:“没事的大娘,给孩子尝一点不打紧,不买也没关系的。”她趁着二人消停下来的空挡将木莲冻递给小娃,“吃吧,乖,不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