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别慌,天选打工人了解一下(683)

作者: 肖肖的鱼 阅读记录

王婆子有些不情不愿的。

扣扣搜搜半天,也就分了二十几斤土豆子。

这玩意压秤,说是二十几斤,加上土豆本来就大个儿,二十几斤也没几个。

提着一个大包裹,外加这二十斤土豆子,蒋大军两口子跟着窦小豆离开了蒋家。

两口子心里都发苦,这日子可怎么办。

窦小豆带着两口子直接去了茶棚那里。

“你们两口子先住在这里,明天,你们去镇里把户籍给落下来,回头把茶棚给经营下来,存点钱,还是得买两块地。”

“娘,这是你弄的茶棚,我们怎么能抢你的,这不行!”

蒋大军连连摇头。

这可不行,先不说他两个舅哥会不会同意,就是这也说不过去。

窦小豆抬了抬手,“行了,我又没说白送给你们,以后每个月的盈利分我一半就成了,你们经营,我出草药,坐等收钱。”

陶桃和蒋大军两人还想说什么,可是窦小豆说了一句话让他们闭嘴。

“别说什么占便宜了,我只想我闺女健健康康的,吃东西都不用看别人眼色,顿顿都吃饱!”

蒋大军没话说了。

媳妇嫁给他这些年,确实亏待她了。

连饭都吃不饱,他确实窝囊了些。

现在还得让丈母娘来拉拔。

这么一对比,只给了二十斤土豆子的亲爹娘,他想起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

窦小豆刚跟他们两口子说完,这边赵翠兰就带着陶柱两兄弟跑了回来了。

没看到王花的身影,应该是菜还没有卖完,舍不得回来。

“娘!翠兰说你打上门去了?”

“娘,二弟媳说桃儿被婆家欺负了,不给饭吃?”

俩兄弟看着蒋大军的脸色都有些不好。

蒋大军只能赔笑,什么也没法解释。

再多的解释也是苍白的。

“行了,这么大的人了,一个个咋咋呼呼的,成何体统。”

“大军他们两口子被蒋家分出来了,暂时就住在这里,正好你们回来了,来帮着把棚子搭好一点,至少能遮风挡雨。”

有人帮忙,之前只是支着一个架子的茶棚,现在一下就变成了一个草房了。

至于床,陶柱回家拆了一个门板,暂时当做一个床。

天擦黑的时候,窦小豆让陶铁给两口子背了五十斤粮食来。

虽然不是什么好粮,但是好歹也比吃土豆子强。

有二十斤玉米面,二十斤高粱米,还有十斤大米。

专门给陶桃养身体的。

看着二舅哥背来的粮食,蒋大军更是羞愧难当。

自己的爹娘,那是恨不得他们去死。

当时要不是丈母娘开口,估计二十斤土豆子都没有。

现在丈母娘还送来了五十斤粮食。

当晚,他就让陶桃舀了半碗大米,熬了一锅大米粥,帖了两个玉米饼。

两人就着野菜,一口白粥一口玉米饼。

“娘子,你多吃点。”

陶桃吃着久违的食物,她眼泪啪嗒啪嗒的掉。

“娘子,你放心,以后我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

蒋大军抱着陶桃,心里暗下决心。

第二天,蒋大军就跟陶柱借了两个铜板,进城去找零活儿了。

陶桃也把茶棚收拾了一下。

窦小豆把草药送过来,她就开始熬凉茶,前后一直忙活着。

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吆喝,后面还是看到窦小豆吆喝,这才把胆子放大。

窦小豆从头到尾都在旁边坐着。

以防有人看陶桃一人在这里,来捣乱。

第479章 逃荒路上(9)

对于茶棚交给陶桃来经营,王花和赵翠兰多少还是有点不乐意的。

但是第一天回来,窦小豆就当着两个媳妇的面,把今天分的一半钱,又分了一点给两个孩子。

就这,才堵住两个媳妇的嘴巴。

天气也越来越热,茶棚的生意还是蛮不错的。

整天来来往往的人,没钱去医馆,但是花一个铜板喝碗凉茶的钱还是有的。

八月的时候,王花和赵翠兰同时查出怀孕。

可能是这么多年,就只有一个女儿的缘故,她们俩对这个孩子都挺期待的。

菜也不去卖了,整天就在家里待着。

要不是窦小豆督促着两人做点家务,估计这两人都得给她搁床上躺着。

地里的玉米都是窦小豆自己去收的。

她负责掰回来,这两个就负责在家晒着。

玉米收了没多久,接着又是水稻。

就算是她体力好,这一天天折腾下来,也有点受不了了。

于是她干脆不管了,当甩手掌柜了。

晚饭的时候,窦小豆喊住了准备各自回房的两对夫妻。

“柱子,铁子,你们都先坐会儿,我要说个事儿。”

“娘,啥事儿啊?”

“我年纪也大了,你们两兄弟整天都在镇上干活儿,这地里的活儿,我干着确实也有点累得慌。

我想了一下,我都是当奶奶的人了,也该享享福了,这样,家里的田地,你们两兄弟就分了,水田还有坡地,你们俩平分,以后乐意种啥种啥。

吃的话,你们乐意搭伙儿,那我就跟着吃,要是不乐意搭伙儿,就分开吃,回头给我砌个灶台,每个月一家给我十五斤粮食就行了。”

“娘!您这好端端的干啥要分家啊?”

“就是,干啥要分家啊?”

“不干啥,我就是觉得我一辈子都为了你们,累得慌,想要好好轻松轻松。”

听了这话,陶柱两兄弟都看向了自己媳妇。

他们当然知道,这段时间,自己媳妇仗着怀孕了,在家基本啥也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