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临州破晓(126)

作者: 面麻 阅读记录

“不,是王平。”

“王平?”黄寻江回忆着。

想了好一会儿终于想起来,那日午膳是他做的。

“你确定?”

他对此人着实是没什么印象,大约记得是个年纪不小的,身形肥胖,性格腼腆胆小。

怎么也不像是能做出这么些事儿的人。

“李君和的信,他应当有参与其中。至于是否杀害了李君和,我还没有定论。”柳凤将驿站信件一事告知黄寻江。

“行,我这就派人悄悄盯着。”

正说着,巧的是,临州府魏天的信件也到了。

打开一看,里面正是当年为了追踪曲跃画的画像。

确实很是周正。

薛誉盯着画盯了好久,片刻后说道:“曲跃应该就是王平。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人会老,外形会变,但人的头骨是不会变的。”

“我方才仔细看了画中人的骨相,确实和王平有七八成像。”

“你们看。”薛誉一一指着画中的对应位置,“此人双眼的眼窝是凹陷的,而眉骨突出。鼻梁有一处弯折,这被叫做驼峰鼻。下巴微微有些后缩,牙齿稍稍前凸。”

“我与王平独处了也有六七日,对他有所观察,与画中人的骨相很相似。”

也就是说,十几年前那个奸污了多名小娘子,脱逃了官府追查的曲跃,最终逃到了徽州,被黄老爷收留,摇身一变,成了黄家的下人和厨子。

李君和是不是他杀的,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

但他在这一个月间,伪造李君和的笔迹与黄清轩通信,将李君和的尸体用糯米灰浆封在酒楼内,都是不争的事实。

黄寻江立刻吩咐,“包围黄府,盯紧王平,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来报。另外,将黄清轩叫来,见过王平年轻时模样的,也就黄家人了。”

黄清轩还没带回,文城和飞鸣先回来了。

他们带回的消息,更加证实了,伪造李君和信件之人,应当就是王平。

有人称,前一个月,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个送信件的将一封信塞进一户人家的门缝里。

那户人家早就空置了好多年,信塞进了屋,没人会管,都是一帮上了年纪的,也没那精力去管。

文城和飞鸣将四处空置的房屋打开,确实看到地上有落灰的信件。

但信件上,收信人的名字,不是李君和,而是季群积。

问那些村民,都说也从来没听过季群积的名字。

而有机会将李君和名字改了的,柳凤能想到的只有王平。

只有他,有接触到回信的机会。

文城这次还带回来一个稍稍年轻的农户。

“当年俺大约二十来岁,家里父母见这外乡人好看又能干,想留下他给俺

姐当女婿。他答应得好好地,俺爹和俺姐可信他了,给了他一笔钱,把咱家都交给了他。”

“幸亏我当时不服气,偷了一大半藏在自己屋。第二日,那人就卷着剩下的钱不见了。”

“这人就是化成灰俺都能认出。俺记得他鼻骨有一段凸起,还有些微微龅牙。”

柳凤指了指一旁曲跃的画像,“是他吗?”

“对对对!就是他!”

即使只是一幅画,那农户都恨不得上前将画撕碎。

“你们官府要抓他?他是不是又骗别人钱了?”

柳凤摇摇头,“十三年前,他是临州府的通缉要犯,奸污了几个女子。”

农户听完,脸色煞白,摸着心口喃喃,“俺姐逃过一劫,俺姐逃过一劫。”

过了一会儿,有人来报,黄清轩到。

黄知州命人将农户安顿在里屋,又将曲跃的画像有意无意散落在桌子旁。

“黄知州。”黄清轩看起来憔悴了不少。

上回剖腹验尸后,州衙就将结果告知了黄清轩。

作为家人,当诸多事实都指向了李君和,他们很清楚,这尸体就是他的,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葬礼准备得如何了?”

“这几日在准备了,定在后日。找人选了个吉时,将尸首带回双河镇,与他爹娘葬在一块儿。”

黄寻江点点头,没说话。

“不知黄知州今日叫我来,可是杀害君和的凶手有着落了?”

“啊,还没有。”

黄掌柜的眼神又黯淡了几分。

“是这样的。李君和在徽州只有黄家一户亲戚,但是在双河,他住了十多年,应当是有不少熟人的。你能不能写下那些人的住址和姓名,我们想去细查一番,扩大调查范围。”

柳凤躲在不远处的墙根处嘟囔,“真能扯。”

只见黄知州起身,“黄掌柜你直接坐上来写吧。”

“这……不大合适吧?”毕竟那是知州的位置。

“无需在意细节,笔墨纸砚都在此处,方便些。”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

黄掌柜大步上前,落座后,凭着记忆写了几个名字。

正望着不远处回忆时,忽目光落在桌面的人像上。

“咦,这……这不是?”

“你认识?”黄寻江掩饰不住的激动。

黄掌柜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许是看错了。敢问你这画上是何人啊?”

“哎,我就说是她做梦呢。方才忘了收起了,抱歉。是一老妇人,非说十三年前曾在徽州城外被此人救了一命,如今自己也有了些积蓄,无儿无女命不长矣,希望官府能替她找到此人,她必将家产尽数拿给此人,还他当年救命之恩。”

柳凤继续摇头称赞,“佩服。”

只见黄掌柜的眼珠子转了能有十来圈,忽放下笔拦下黄知州收起画像的手,“给我再看看,想了想还是觉得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