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州破晓(48)
男人的心思你别猜,让他先静一静吧 ,晚上回去再聊一聊。
柳凤脸上又堆起笑,她端起一盘蜜饯,往旁边那桌走去。
“各位各位,这盘蜜饯请你们的。”
“你是……”其中一人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在下姓柳名风,初到昌州。方才听见诸位聊天,很是感兴趣,不知能否与诸位交个朋友?”
那人朝柳凤抱了抱拳,“柳兄,在下于之孝。这些都是我在州学的同窗。”
果然是读书人。
“于兄。方才听到你们在说当年燕州一战?”
“不错,不知柳兄对于当年燕州一战怎么看?”
柳凤一点也不客气,在于之孝旁边坐下,“过去已是定局,再如何评说也改变不了。如今新帝登基,我相信,宸国定能夺回属于我们的一切!”
“好!说得好!”
“柳风兄弟,没想到你看着文弱,倒也是个血性男儿!在下李靖。”另一个男子自报家门,称赞道。
“李兄。我生平最为崇拜薛将军,只是可惜……”柳凤故意住了嘴。
果然,李靖接话了,“唉!是啊,先帝昏庸无能,活活把薛将军给气死了!”
于之孝推了推李靖,“李靖兄,你小点声!虽然先帝已逝,但此话若被人听去,你这脑袋怕是不保。”
“还不让人说实话了?我偏要说。若不是那人,薛将军能败?燕州一战薛将军两次击退昆仑兵,最后溃败全拜那人不派援兵又下令投降所赐。结果呢?自己做的决定,却要薛将军承担恶果。他给薛将军安上抗旨的罪名,又罢了他的官,薛将军府上一夜之间一落千丈。如此寒心,薛将军怎能不气绝?”
柳凤听着李靖慷慨激昂的陈词,暗地里点了点头。
原来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气绝身亡。
可惜了,一代名将。
正想着,几人又继续聊了起来。
于之孝继续说道:“说起来,此事牵连的人倒是不少。还有当年的宰相赵明修,此人为人坦荡,敢于直言,与薛庞为好友。得知薛将军一事,上书谏言,却被先帝贬官,举家迁至福建路福州。”
柳凤左边听听,右边听听,喝着茶不时“啧啧”两声,很是忙碌。
造化弄人啊。
总归是有些伤感惋惜的话题,李靖叹了口气摆摆手,“不说这些不说这些,说说柳兄吧。”
“我?”
“柳兄方才说自己初来昌州?可有落脚的地方?若是没有,之孝有一处空置的别院,倒是可以收拾收拾给你住段时日。”
柳凤看了看于之孝,此人长相儒雅,皮肤饱满光泽,生活应当很是滋润。
身上的衣裳虽素净,但凑近可看到丝绸的光泽,隐约透出暗纹。
应当要花不少银子。
“那是我老丈人为我和我娘子添置的,平日里也没人住,空着倒是浪费了。若柳兄当真无处去,住上一段时日也无妨。”
柳凤笑笑,“多谢多谢,倒是不必了。城东的宁家别院,柳某便住在那儿。”
几人本在说笑,突然笑容僵持在脸上。
“宁家别院?你说的,是昌州首富宁理家的别院吗?”
柳凤细细回忆了一下,那安顿他们的官员,确实说的是宁理。
“应当是的。”
于之孝脸色惨白,他缓缓开口:“你们可是昌州新上任的知州魏天一行人等?”
柳凤挑了挑眉,“不错。柳某乃是魏知州的书吏。于兄如何知晓?”
于之孝低头不语,喝了口茶。
倒是李靖,快人快语,答道:“之孝兄娘子的姐姐,便是宁理的儿媳。”
柳凤捋了捋几人的亲戚关系,恍然大悟,点了点头,“倒是有缘。于兄,这杯茶,我敬你。”
“只是……你们为何选择住在那儿……”李靖小声问道。
“怎么?这别院有什么问题吗?”
李靖看了一眼于之孝,片刻后摇摇头,哈哈笑道:“没有没有。我的意思是,知州上任,怎能安排别院。大家说,是不是啊?”
剩余几人呵呵笑着应和。
柳凤觉得有些奇怪,但刨根问底肯定得不到答案,干脆便不问了。
李靖扯开话题,又闲聊了几句。
柳凤见天慢慢暗下来,想到方才薛誉说的话,便起身与众人道别。
“诸位,我先行一步。”
说罢,转身离开,没有看到身后几人收敛的笑靥和拧紧的眉头。
“之孝,我们真的不告诉他吗?”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别院也不是我们安排的,当做不知道便好。”
“可……万一出了事儿……”
“不会的,筱美从未害过人,她只是不愿离开罢了。”
“她……也许是想见你一面呢?了了心愿也好上路。”
“不如不见。”
*
柳凤慢悠悠沿着街市一路往宁府别院走。
也不知是天色暗下来的缘故,还是这别院位置太偏,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铺子也逐间关闭。
甚至有人在见到柳凤行走的方向后,驻足转身盯着她,跨进宁府别院的门槛。
她被看得后背凉丝丝的,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腾。
什么意思?他们看出我女扮男装了?还是觉得奇怪,这多年无人居住的地方竟然住进了人?
柳凤百思不得其解,索性不想了。
魏天和魏夫人的屋子在别院靠里的院子里,与柳凤和薛誉住的地方有一条长长的连廊相连。
里头的院子灯火通明,魏天应当还未回来,但厨房里已经在着手准备着晚膳了。
薛誉的屋门关着,里头点着一盏油灯,将他的身影照映在窗户的丝绵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