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媒人(146)
“这是长安公主所书,她去往封地后励精图治,将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朝臣们不明所以,但纷纷恭维。
“不愧是长安公主!”
“公主之贤明,颇有皇上之风。”
皇帝静静等这群马屁精吹完,又道:“她还上奏了一事,有关封地里妇人因提和离,丈夫不满,勾结官府阻拦,最后报复妻子将其殴打致死的事。”
此话一出,朝堂上立马安静下来。
徐昭眉头一皱。
“诸位爱卿如何看待此事?”
半响,林左相出列:“老臣以为,应该增派人手,严加巡视,防止此类惨事再次发生。其次,还应下令让各地方官员加强对国律的解读提醒,防止愚民因不知不懂而犯法。”
这般处理算是周全的,不亏是在朝堂上混迹了数十年的老狐狸。
可徐昭却觉得,这些话并没有说到那位的心里。
他挺身而出:“皇上,臣有一问。”
“说。”
“犯下如此大罪之人,他的身份如何。”
“是当地的富商之家,熟读四书五经,是秀才之身。”
徐昭道:“由此可见,并非无知,而是蓄意为之,以强权藐视国法。”
“臣以为,左相说的不无道理,但归其根本是因为那位惨死妇人提出的和离没有得到重视。在这样一个夫妻相厌、相恨的情况下,若依然要两方同意才能和离,未免不妥。”
他的话让群臣一默,不由得想起了近日在京城甚火的芳娘子。
渐渐的,有几位臣子出列赞同徐昭的提议,不仅是相熟的武将,还有同样觉得婚律欠缺的文官。
皇帝没有对这两人都提议发话,许久才宣布退朝。
出去后,林左相又找到了徐昭。
他音色里带着不解与困惑:“下官以为昨日与将军将利弊已说透了。”
“左相之话颇有道理,可却未曾考虑过其他因素。”
林左相不解:“其他因素?下官不懂,还请将军指点迷津。”
徐昭站定脚步看他:“昨日,左相以和离之事相劝,可未曾考虑过徐某与夫人情深几许。”
林左相:……
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只能勉强答道:“就算将军与夫人之间已然深情,不会被此事所扰,可将军也需考虑倘若婚律改革对军队军户产生的影响。”
“这件事徐某相信有左相和诸位大人殚精竭虑,一定会有个两全其美的答案。”
他轻飘飘地把问题抛了回去,走前还道:“左相,此事已经不可避免,还是多想想后面该怎么去修缮律法吧。”
总归不是他的活。
回府后,徐昭直冲卧房,将自家的小猪给挖了出来。他宠溺失笑:“怎么还不起?”
“嗯嗯。”白云起敷衍了两句,又过了一会才勉强睁开双眼,谴责道:“若将军想让我能起来,昨晚就不该折腾那么晚。”
徐昭滑跪道歉:“是我的错,让夫人受累了。”
白云起一点也不脸红的接受了道歉,美滋滋地享受徐大将军的服侍,穿衣洗漱,梳头描眉,他现如今已经将这些活做得极为熟练了。
失业迟迟:没关系的,我很好,真的。
用膳时,徐昭将今日之事说给她听。
白云起全无意外之貌,只是淡定地“嗯”了一声。
看来长安上书言及此事也有她的授意。
白云起如稳操胜卷的常胜将军一般不疾不徐,料事如神。
芳娘子的影响还在发力,有许多深受其扰的妇人敢于反抗、敢于走出结束的那一步。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白三姨的帮助,她带来的商队驻扎进了京城,提供了许多新的岗位。
白家并不歧视女工,在他们看来,只要你能力行,是男是女都无所谓,反正工钱也不会因为性别的变化而减少一枚铜板。
在这股改革之风愈演愈烈,吹到顶端时,白云起再一次进了宫。
这次她可谓是有备而来。
“皇上请看,这是我收集到的,各地五年内因和离不成反遭其扰的名单册子。”
厚厚的书册,每一页都代表着一段不幸的婚姻、一位不幸的伴侣,无论是男是女,他们敢在这册子上留下姓名,已是下定了决心。
皇帝草草翻了几页便将其合下,无奈道:“你这是逼着朕做决定。”
“臣妇不敢,皇上乃一国之君,一朝天子,怎么会受一妇人胁迫?皇上之所以有此感
受,一方面是为百姓之遭遇而痛心,一方面是为国策不足而烦恼。”
“换而言之,若皇上不是位贤明的君王,大可拒绝。”
她笑得跟只狐狸似的,看得皇帝头痛。
“好了好了,每次你一来就没什么好事。”皇帝已经不知是何事就对这人没有了以前的欣赏认同,现在看在眼里之觉得是个麻烦的小辈,“去吧。此事虽已有定论,但其中细节还需要多番商讨,短时间内律令不可能改动。”
白云起知道这个理,也不催,反正她已经拿到了准信,乐呵呵就走了。
她打算回家就拉着徐昭庆祝一番,好歹也有他的一点功劳,可不能亏待了自己人。
……
时过境迁,又是一年过去了。
这是个平常的一日,既无节日庆祝也无天灾人祸。
可百姓们却聚集在了官府的门口,看他们雀跃紧张的神情,似乎是在期待某件事的到来。
这样的奇景持续了一会,直到数名骑着高头大马、威风禀禀的皇家侍卫带着旨意前来。
他们将一张黄表纸贴在官府门口上的告示栏,又策马赶去下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