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女配靠医术逆袭(117)

作者: 月半冬月 阅读记录

武芠抓着曹茵的胳膊,“二姐,阿爹会不会有事?”声音发颤。

“肯定不会有事的,你放心,阿爹只是配合官老爷而留在县衙而已。”曹茵感受到武芠抓住她的隔壁的力道,拍拍她的手,柔声安抚道。

而她这话也不止是说些好听的话而已,回来的路上,她反复思考胡三说的话,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知府夫人插手绝对不仅是面上的理由;二是县衙中有人想要帮他们,但碍于知府夫人的身份不能明着帮。

曹茵有六分肯定帮他们的人应是县令大人,这是从张达的行为中推测出来的。

大白日的跟他们一前一后离开县衙,又特意在茶楼坐在相邻的两桌,看着像地下党接头,实则破漏百出,真要有人盯着他们,细心一点便能发觉。

曹茵的话语也让武氏回过神来,“茵娘,你是觉得你阿爹这次只是配合官老爷,而不是……”官老爷整治平民百姓的办法多了去了,“……咱们需不需要通过张达、胡三他们递些银钱过去?”

她感觉这事不简单,而且用的是这个缘由,对于他们家来说伤害已然造成,毕竟就算还已清白,孩子他爹也很难再继续在福来客栈做事了,但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最要紧的是能尽快从里面出来。

“银钱暂时不需要,但可以准备点厚衣裳和吃食送过去,入秋后夜里寒凉了许多,阿爹穿的衣裳稍显单薄,”曹茵想了想,“正好我一会儿送去县衙。”不管心中是不是已然想明白了,还是想要去看一眼,见上一面才能安心。

再一个,若真是按照她的推论,别人设计了一切,她若是不出现,戏如何开唱?

她这话让武氏的关注重点转变,嘴里念叨着要准备的东西,便去了厨房,武芠跟在武氏身后去帮忙,武蕴看向曹茵,“二姐,一会儿你过去时我也要去。”

曹芜想也没想拒绝道:“三弟,大牢阴冷又晦气,你还小又常年读书,别去了,我跟你二姐过去就成。”

武蕴看向曹芜,“二姐才比我大多少,她都能去,为何我不能去?”又看向曹茵:“二姐,我熟读陈朝律令。”

这句话让曹茵原本想要拒绝的话语吞进了肚子里,武蕴没说的没错。

与此同时,县衙后院偏院里,知府夫人孟氏正在书房里听着孟十二的汇报。

“属下见胡三和曹家兄妹俩一前一后去了茶楼,因着没法靠近,从唇上看出是在说曹承德之事,言语中提了夫人您。”孟十二穿着黑色劲装站在书桌前躬身向孟氏汇报。

“哦?很好!”孟氏嘴角微微上扬,不枉费她去信府城让心腹跟福来客栈的东家接触,“银盘,你现在就去县衙那边守着,等到看到曹家那小娘子过来,给她带句话。十二,你让十五接触接触五里村那些村民,将曹承德入了大牢的事传出去。”

“是,夫人。”银盘和孟十二应声后离开了书房。

俩人出来的身影被隐在院子角落里的人看见,等到这边没了动静后,那一抹身影悄声去了后院进到禹孟琅的房间,她甫一进去,就听到小姐着急问道:“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

“小姐,奴婢远远瞧见孟十二和银盘姐姐从书房出来往前院而去。”丫鬟银花小声将自己看到的一幕说出来。

银花原本是在书房附近伺候,上一次小姐生病晕倒后,在小姐房内伺候的平安几人被夫人罚去后院做粗使活,临时安排她过来小姐房内伺候,她脑子比较笨,别的也不知道,只知道小姐安排她做什么便做什么,禹孟琅也是看中她这一点,才安排她去做这件事。

禹孟琅拉着银花的手慎重交代道:“银花,你能去前院与衙门那边看看,你银盘姐姐是不是过去了,若是被看到了就说是我让你出府帮我去巷子里的扁食摊子买吃的。”

银花被小姐这突然的拉住手给惊到了,圆圆的脸上浮现出红晕,“小、小姐,银花知、知道了。”紧张到口吃。

禹孟琅听到她的话语,拿出个嫩绿色的荷包递给银花,“去吧,就算被发现了也别紧张。”

偏院去往县衙跟去德容巷买扁食是一条路,而娘亲和身边的人都知道她爱吃那家店的素馅扁食,就算看到了银花,也不会太为难她。

这会儿时间,武氏已然准备好拿给曹承德的厚衣裳和吃食,这么点时间,别的东西也不好带,只能开火做了点蛋饼过去,用磨好的小麦面加蛋、加水、加葱碎做的,简单又好吃,薄薄的一片,肉眼便能看出其中没有夹带什么不该带的东西。

最终这趟不仅武蕴去了,就连武氏和武芠也一同去了。倒不是曹家人心大,而是实在是一方面是担心,另一方面,曹茵想着或许一家子人过去正好能显示出他们已经乱了心神,更能试探下县令大人的态度。便没有拒绝武氏想要一同前往的话语,而武芠则是连武氏都去了,一家人齐齐整整的都去一趟吧。

就这样,张达看到面前的五个曹家人时,眼角不由跳了跳,曹家人的心可真不是普通的大啊,大牢那种地方,还带着这么小的孩子来。

开口想要拒绝让最小的那个孩子进去,但眼睛往下对上对方那期待的眼神时,他又不忍拒绝了,这,大人说了曹承德只是配合调查,严格来说也不算是监禁,所以这一家子去看他们爹,好像也不是

不行。

被自我说服的张达只犹豫了一瞬,便领着他们去了县衙大牢,看管着大牢的牢头老白见到张达,原本耷拉着的脸笑成了一朵菊花,他笑着问道:“张头,你这是来提审犯人?”张达来衙门前在边关的厢军做到百户,按陈朝的规定,他退伍后回到武义县获得了捕头的职位,衙门里的人也尊称他为一声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