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女配靠医术逆袭(295)

作者: 月半冬月 阅读记录

坐上车辕,曹茵顺着舒娘姐的话题道:“该!我把她那段时间传我顾安被革职的事跟顾安说了,让他看着办,我是懒得回去陈山屯弄这些事。”

舒娘点头:“屯子里的房子是兵营名下的,这事本就是他们男人出面最好。这次搬进城也不愿再搬回去了,反正我家大庄早已不是兵营里的人,住那别人还觉得我们家占了多大的便宜。”实则是当初那房子还是大将军强行让自家男人选的,意思是朝廷不能寒了因伤退伍兵士的心。

俩人说着去到了牙行,接上中人,去几家空置着的房子看了看。

因着有马车,房子也都在这一片,看得很快,他们驾车将中人送回牙行,约好时间,便回去医药馆商量去了。

坐在医药馆,喝着蔡婆子端上来的热水,舒娘蹙着眉想着刚才看过的房子,问常大庄:“常大哥,你怎么看?”

曹茵原本以为常大庄不会说,没想到他直接给出了答案,“正阳街后巷巷尾第三家,那里离医药馆和黑水客栈都近。”

舒娘想到后巷街那狭窄的过道以及站在院子里都能听到正阳街上商贩嘈杂的叫卖声,不满道:“那巷道过马车都困难,而且离正阳街过近,吵得很,几乎没有院子,正房三间,加上茅厕和灶房,只能算勉强可以住。”虽然她知道城里的房子不可能像屯子里有宽阔的院子,但也没想过要这么小的。

常大庄却是有自己的想法:“这次看的房子大多没水井,那里离水井不远不近,而且那儿到医药馆,只需要半刻钟不到。巷子里的住户大多是正阳街的商户,白日里和夜里比较安全。”

曹茵听完后,不由感慨常大庄观察的仔细。发觉舒娘姐朝自己看过来,她说:“我赞同常大哥的观点。”

舒娘见他们俩都觉得合适,便同意了。

几人去到牙行,以每月300文的租金租下这个房子,中人在办理手续时,曹茵瞧见桌上放着一张招租的单子,上面写着客栈后巷巷尾第二间,正巧是舒娘姐确定租下的院子的隔壁。

“这房子就在我们适才看的房子隔壁,为何没带我们去看看?”曹茵好奇问。

“你们这边着急住,他这个还要等几日才会退租,”中人介绍:“其实这家房子很不错,院子比你们这边还要大上一些,主要里面还有个小水井。”

曹茵回忆了一下,“可这一户隔壁是巷尾齐家,那包老太可是不好惹的。”

中人看了眼曹茵,“别人都要说她,可曹娘子你不怕呀,那包老太现在见到你都要躲着走。”

曹茵抿了抿唇,没说话,“那这边的租金是多少?”

“这边不租,要卖,卖价30两银子,价格可谈。”

话聊到这里,中人停顿下动作,“你们是想买房吗?”

曹茵不知道,她觉得若不看隔壁齐家,那房子很不错,但这房子不是自己住,所以决定得舒娘姐他们决定。

常大庄和舒娘对视一眼,舒娘跟中人说:“要不带我们去看一眼吧。”有水井还有院子,只是有个不讨人喜欢的邻居,可她在屯子里也有不讨喜的邻居,这对于她来说,算不上什么。

最主要的是,这趟常大庄跑商赚了不少银钱,若是先租下来,晚上几个月再买,也不是不可以。

第164章 柏兰巷女子来求诊

一行人又驾车去了医药馆,将马车停在门前后,他们从医药馆步行到后巷街房子门前,约莫花了一刻钟。

打开摇摇欲坠的院门进到院子里,曹茵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这家院门开在紧西侧,打开院门正抬头见到的是西面那一排房子的侧墙,进院子后,靠南边这建成了一排三间的房子,就好像上一世曹茵去首都游玩时见过的倒座房。这在黑水城并不算多见,毕竟这里院墙归院墙,挨着院墙建房的有,但很少。

西侧院门与南侧房屋形成天然遮挡视角,即便有人站在院门外说话,院内和屋内的动静也全然窥不见。

特别是这家的水井就在这院门靠西面最南侧的灶房外,宽大的屋檐遮住水井上方,即使下雨天打水也不会被淋湿。

还没进去看院子和房间呢,曹茵就觉得这房子很合她的意,至于舒娘姐与常大哥是否满意,曹茵转头看向身旁,却发现舒娘和常大庄已大步走进院内。

常大庄走到南面一排房子前,屈指叩了叩土墙,似在试探墙体是否结实;舒娘姐则是走到水井处,探头往里面看了看,弯腰将放在井边系着麻绳的水桶放下去,提了桶水上来。

曹茵上前几步,凑过去瞧了瞧,井水清澈的很。

一圈下来,除了有主人家住着的一排主屋他们没进去外,其他

房间都看了遍。

西斜的日头被高墙截成锯齿状的阴影,曹茵孩子气地踩着光暗交界线蹦跳,青石板缝隙间零星冒出几茎细草,石面干燥洁净,连片青苔也无。曹茵想起这院子如今的主人是吴松,当日那吴松一脸络腮胡倒是显眼,抬手摸了摸下巴,噗嗤一笑,心想:倒是没看出这人竟是个勤快的。

等一行人走到院门处时,曹茵听到舒娘姐问:“这院子多少银子?”

没等中人回答,隔壁院子传出叫喊声:“阿娘,你又趴东面院墙处做什么?”

从西墙外传出瓮声瓮气的声音:“喊什么喊,你老娘我又没耳聋,这东面院墙在我家院子里,我站在这里为何不行……”后面声音越来越小,但不妨碍这边几人听出了是怎么个回事。

带他们来看房的中人脸立马耷拉下去了,强挤出个笑容:“这家房还有住人,咱们去牙行详说吧。”率先走到大门处,拉开院门,请几人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