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女配靠医术逆袭(334)
齐老三点点头,拉上枣花,两人去了城北的都尉府旁边的县衙,直接去衙门专门写诉状的小吏处,将事情经过以及那些契书文书拿出来,支付了十个铜板换得一份诉状,递给了黑水城的县尉何大人。
何大人仔细看了诉状和证据,问道:“这红契倒是齐备,可怎地都是泰和十三年的?”泰和十三年,也是陈朝之前的前朝时。
齐老三战战兢兢答道:“草民父母在泰和十三年相继去世,这是他们在去世前来衙门立的契书,原本是想让那族人收了草民家的家产,住在草民家,也能看顾草民长大,没想到他们却……”他一直没下决心来官衙告官,也是听说前朝的契书在陈朝不适用。
不过刚才帮他写诉状的小吏告诉他:民产依契为凭,不拘前朝今朝。他才心中有了底气。
“所以他们一家是按照契书约定照顾你长大,并不是你的养父母,而你除了要让他们离开你家房子外,还要他们返还这些年强占的你家的家产?”
“是,”齐老三苦笑道:“我从八岁开始便被他们赶出去找事做,他们却住在我家里,吃喝拉撒全是用的我爹娘留下的银钱,等到我娶了媳妇后,他们更变本加厉,让我们夫妇赚钱养家,他们一家人吃饱喝足住在我家房子,还将我们赶到院子里去睡,没得办法,我只能在院子里搭了个棚子住。这就算了,前段时日我娘子大着肚子被她们给推早产了,他们连稳婆都不愿请,最后孩子生生憋死在腹中,当我抱着那孩子小小的青紫的身躯时,我心中那个悔恨啊!”
何大人听到他这话,眉头一皱,又将诉状和证据细细看了一遍,喊上四名衙役,一行人匆忙出衙门往后巷街而去。
正巧从都尉府侧巷里出来的身披灰麻色斗篷的身影瞧见了不远处的一行人,因着有衙役,这身影角度一顿,阳光落在这人的脸上,正是徐嬷嬷。
看见一行人往南走,她等了一会儿,等双方隔了有段距离后,她才往一行人离去的方向前进。
第185章 诬陷证据
晚霞当空,映照着世间万物。
街上行人不少,大多行色匆匆往家奔,只有那走街串巷的货郎和摊贩还在吆喝,徐嬷嬷半低着头从这些人身边路过,往城南而去。
在进入巷口前,徐嬷嬷突然在一个卖胡饼的摊位前站定,“给我来一个胡麻饼。”
“好咧,两文钱。”摊贩动作麻利地用黄麻纸包住饼给对面人递过去。
徐嬷嬷趁着侧身拿荷包时,不着痕迹地往来时那边瞅了眼,递过钱取回饼子。
一口咬下去,烘烤酥脆的饼皮搭配着胡麻特有的香味在口腔里弥漫扩散,徐嬷嬷咽下口中食物对摊贩说:“你家这饼子可真不错!再给我拿五个。”看了眼天色,心知等她再回来时怕是摊贩都回去了,赶忙又买了几个,从荷包里拿铜板时,正大光明地往身后看了好几眼,感慨道:“没想到这会儿了,街上还如此热闹。”
卖胡麻饼的摊贩咧嘴笑道:“是咧,许多郎君、娘子这个点才下工,路上顺带买些再回家。”黑水城是边城,女子出来做工的并不少。
徐嬷嬷笑着接过摊贩递来的胡麻饼,继续往城南走去,虽然她没有找出是谁在跟着她,但直觉告诉她,身后必有人跟着,她心思一转,在一条岔路口前往右一转,打算去一趟医药馆。
脚下的步伐还是如同之前一般,不紧不慢的,直到走到一个巷子口,她眼角余光似是瞧见了个熟悉的身影,她脚步一顿,立马又跟着那个消失在街角的身影而去。
那身影不是尹红吗?
但她的脚步加快了,前面的人脚步更快,快得她小跑着才只看到那人消失在一个巷道里,巷道两侧排列着八扇门。
她硬生生刹住脚步——这条巷子竟是柏兰巷!
巷口飘来一阵甜腻的脂粉香,混杂着酒气与男人的调笑。徐嬷嬷攥紧了手中的胡麻饼,指节发白。
天色愈发暗了,檐角灯笼次第亮起,在石板路上投下昏红的光。徐嬷嬷退到街边阴影里,目光死死咬住那八扇紧闭的门。
并不是她死脑筋,虽然十余年没见过尹红,但她确信自己没有认错人。俩人从五六岁时便一同在教习嬷嬷那学习规矩和如何伺候主子,又一同在夫人的院子里伺候了十五年,直到小姐出嫁,她们又一同成了陪房……
那些以为早已遗忘的记忆全部涌入到了徐嬷嬷的脑中:
“徐云,你一会儿别说话,这茶盏就说是我打碎的。”
“可这样莫嬷嬷会责骂于你!”
“没事,她家小二郎还想着去阿爹掌管的铺子里做活,她对我不会狠下责罚之手的。”
“那好吧。”
可事实便是,莫嬷嬷虽未下狠手责罚,尹红却被她娘亲给打了一顿,还带着去老夫人面前谢罪,因为打碎的是老夫人最喜欢的一套茶具里的……
她就那么都不带眨眼地盯着柏兰巷,要不是从体型能看出她是妇人,街边的路人差点以为她是想来柏兰巷寻求快乐的恩客。
晚霞从绚丽到深沉。
正在徐嬷嬷犹豫要不要离开时,靠近外街的那扇门打开了,她的视线与里面的人对上了个正着。
俩人四目相对,徐嬷嬷轻声问:“尹红,是你吗?你还记得我吗?徐云,我是徐云。”发颤的尾音泄露了她的情绪。
十余年对于刚出生的孩童来说,可能认不出长大后的模样,但对于她们来说,无非是脸上多了些岁月痕迹。
“记得。”尹红答道,声音粗涩,早已不复年轻时的温婉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