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漪人(18)
“六安多谢王妃提点。”
六安低着头悄悄摸了把眼泪,崔清漪只当看不见。
“对了娘娘,这是王爷送您的玉佩。”说着,六安便小心翼翼地把那枚玉佩掏了出来。
曦光透进来,可所谓玲珑剔透,玉佩含着的淡淡墨色更显得超逸出尘。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你家王爷怎想的送我一枚玉佩?”[3]
崔清漪本以为是来拿衣裳的,并未料到萧绥还送东西过来,所以有些许惊讶。
六安郑重摇了摇头,轻叹道:“王妃有所不知,我家王爷虽是个冷性子,但在礼仪上未有半分逾距。王妃既赠王爷衣裳,王爷自然也要回赠王妃一份心意。”
顿了顿,六安怕她不收,又道:“见此玉佩如见王爷本人,王妃收下,岂不是多行便宜?”
说的倒是没错。
“那我先收下,辛苦你跑一趟。”崔清漪怔了片刻,随即便收下了那枚玉佩。
崔清漪轻睫微颤,她有些摸不着方向。
这玉佩之于萧绥如此重要,他为何送给自己呢?
崔清漪摇了摇头,脑海中的想法一拍而散,既然送到了她面前,那她就收下,毕竟今后行事会更便宜些。
“六安不辛苦,王爷近日倒是辛苦了,昨晚王爷为查案子,如今还没回来。”他替萧绥有些委屈。
“那今晚,我带着糕点去瞧瞧他。”说着便向昙云使了个颜色,昙云意会,忙送六安出门。
“多谢娘娘!”
六安闻之欣喜,雀跃地拿起衣裳,行了个大礼,便悠哉悠哉离开了。
终于让他办成一件高兴事,他得在六福面前好好吹嘘吹嘘。
待昙云回到屋子里,就看见崔清漪翻起了书,待走近后,悄默声地来句:“姑娘不戴上看看?”
“现在不戴。”崔清漪立刻回道:“晚些再戴。”
“我瞧着王爷和姑娘倒是心有灵犀,晨时,姑娘才说少了块玉佩,王爷跟听见了一样,这不,让六安巴巴的送来了,甚至配色也一致。”昙云不紧不慢,娓娓道来。
崔清漪眼神不离书,微微皱了皱眉:“许是碰巧。”
昙云眉眼含笑,却瞥嘴,看向崔清漪道:“姑娘说碰巧那就碰巧吧,可这世间哪有这么多碰巧的事呢?”
崔清漪放下书,无奈瞅着她,这丫头如今说话也学的如此粘牙,也不知跟谁学的。
“你呀。”
崔清漪顺势轻轻刮了一下她的鼻尖。
昙云乖巧一笑,退了出去。
春日午后总是让人犯困,崔清漪看过书后在罗汉床上浅寐了片刻,待至黄昏,稍感凉意,她才醒来。
花香被暖风吹进屋内,甜腻腻的,可崔清漪觉得十分舒坦,想到今晚还要去书房,她又觉得有些苦涩。
毕竟,又要演起来了。
“王爷,你在里面吗?”
崔清漪换了衣衫,戴上了玉佩,轻轻地在书房外敲门。
“......”
没人说话,崔清漪便直接打开了门。
萧绥皱眉,手指停留在门后,正要打开屋门时,一阵海棠香迎面向他吹来,让他有些恍惚。
崔清漪睁大双眼,心绪混乱,见势不对,便冲进屋内,站在案牍前,扶着旁边的那把椅子。
此时的她,大脑有些晕眩,脸颊也悄然升起了两朵红晕。
回想着刚刚发生的事,门打开时,她差点贴向他的嘴唇,那一刻,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萧绥转身,入眼便是她忐忑不安的背影。
“玉佩衬你。”
男人冷静的声音慢慢拉回她的思绪,崔清漪扭头,缓缓抬眼,便撞进了他的深眸。
第11章 温润(一修)“王爷,回房吗?”……
崔清漪有些恍惚,又确认道:“王爷的玉佩自然是极好的。”
萧绥微不可测地摇了头,朝她的方向轻挪脚步。
见他走近,崔清漪语气娇柔道:“多谢王爷的玉佩。”
至她面前,萧绥接下她手中的食盒,清冷的语气缓缓传来:“我谢你才是。”
“那衣裳只是小事而已,王爷最近查案实在辛苦,就是......不知王爷从前查案也是如此忙么?”
“偶尔。”萧绥随口一说。
终于让她逮到机会了,崔清漪乘胜追击:“那王爷从前可有过棘手的案子?”
她的话,让萧绥眼前浮现出许多画面,不管是明亮的,还是暗淡的,都如云雾一般聚拢散出水汽,蒙上了他的双眸。
无论是东都的,还是扬州的 ,光是他听闻的案子就不少。
不过要说最棘手的,还是云家那个案子最奇异。
他听闻这个案子的时候,还在襄阳。待他到了扬州后,问谁谁不知道。去年他回东都后,本想再打探,可东都人也知之甚少。
云家那事似乎人间蒸发了。
“没有。”
“那王爷可听过......”
话还没说完,萧绥便出口打断:“你想让我听过什么?”
崔清漪看他有意避开自己的话头,也觉得自己刚刚说的话也显得刻意了,于是默默地低下了头。
她分明是在设圈套,落在他眼中却十分乖顺。
萧绥转头在八仙桌旁打开了食盒,取出春梅酥,轻放在了桌面上。
崔清漪并不知道他爱吃什么,于是就送来了自己爱吃的春梅酥。
“你亲自买的?”萧绥说话间便坐在旁边的交椅上,冷淡抬头,眼神锁着面前的女子。
崔清漪小声答:“那日回来,带了许多。”
他脸色没什么变化,依旧淡淡道:“我并不爱吃这些甜食。”
“我觉得挺好吃的。”崔清漪对上他的眼神,心中却有些发笑,这么好吃的糕点,他不爱吃?可真没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