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所谓漪人(28)

作者: 元迦 阅读记录

马车坐久了,倒有些累,再定睛从窗外望去,已经换到了宫门处。

不多久,两人便来到了宴席上。

此次端午宴会设在了群芳园,园内种了许多牡丹,这些牡丹花据说是从前宫里的一位娘娘种下的,从远处看层峦重叠,如同烟霞。

梁贵妃早早地命花房的人,小心呵护这些娇俏牡丹,牡丹的花香被风轻轻吹散,整个园子便都是此香了。

高阳王始终陪在皇帝身侧,昭庆公主则跟在另一侧和梁贵妃有说有笑,这四人缓缓而至,十分亲密。

太子缠绵病榻,前些日子还中了毒,太子妃在东宫照顾太子,两人便都没有来。

此情此景,倒显得萧绥和崔清漪像一对外人。

“儿臣给父皇请安。”

话毕,萧绥冷着眼神抽出一个笑,崔清漪则是依旧端庄微笑。

见皇帝微微点头,萧绥便牵着崔清漪的手走向了他们该坐的位置。

崔清漪偷偷瞄了他一眼,她知道,他心里是有些难受的。

毕竟,自己的亲哥哥缠绵病榻,自己的母后郁郁而终,这般热闹的筵席,他定是会触景生情。

但她不知道的是,刚刚的萧绥牵她的动作,让东都的一些世家小姐都错愕住了。

“这两人不是没感情吗?这怎么回事?”

“谁知道呢?一看就是崔清漪故意的。”

“不一定吧,我记得他们刚赐婚的时候,崔清漪在家里闹的生了场大病,最后不得不答应了。如今看来,两人倒十分恩爱......”

那姑娘挑着眉,讽刺道:“那她就是故意的,故意让王爷可怜她。”

“嘘,她看过来了。”

崔清漪坐下后便注意到了对面人的视线,她故意抬头回看她们,没想到,那些人却悄悄地低下了头。

崔清漪觉得好笑,于是她转而去望着那些牡丹,心下却想:如今这牡丹盛开,一颦一笑皆是风趣,可若日后凋零,岂不是和其他花一样,落入凡尘。

“看什么呢?这么出神?”

萧绥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回想,崔清漪侧着脸,悄悄说道:“刚刚我在想,这牡丹倾城又名贵,倒是让人羡慕。”

他并未回答,只是笑笑。

从前母后最爱牡丹花,母后的一生也如同这牡丹花一样。

一样轰轰烈烈的生。

一样落寞无奈的死。

谁会羡慕这样的结局?

萧绥忽而将崔清漪的手拉过来,感受着来自她手心的温度,淡然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切。

“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

崔清漪心头一凛,没想到他会这样说,于是接着他的话继续说道:“世间万物,各有各的缘法,不管是牡丹还是绿叶,只要舒心地活着,那就是很值得的一生。”

萧绥下意识看了崔清漪一眼,看她莞尔一笑,眼中纯澈,不自觉加重了手上的力气。

她是懂他的。

夜幕低垂,灯火通明,宫廷的乐师们依旧在唱着阖家团圆的曲调。

坐在高座的皇帝和贵妃笑声绵绵,座下的高阳王和大臣门倒是你一言我一语,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情绪。

可所谓“金玉在外,败絮其中”。

崔清漪从前在扬州时,便知道这位高阳王,仗着皇帝和母亲的宠爱,行事作风有时都越过了太子的规格。

皇帝听闻这些事,不仅替他遮盖,甚至还想立他为太子。

实在可笑。

可若这样,那太子中毒,应该不是高阳王做的了。他应该没那么蠢吧,蠢到送去个把柄。

不是他,那会是谁?

该不会是萧绥吧?!

崔清漪轻微摇了摇头,思忖片刻,脑海里闪过一个可怕想法。

是......太子?

她深吸一口凉气,怀疑的眼神望向萧绥,心中不由得打起了鼓,萧绥知道吗?

崔清漪淡笑着,看着他们说话的身影,忽然体会到了从前在书中看到的话——最是无情帝王家。

见徐怀瑾起身,崔清漪这才想起今日来的目的,忙装作不经意心闷去后池走走,可还未走出群芳园,便被梁贵妃的声音拉了回来。

“清漪这般急,是要去哪?”梁贵妃将视线落在她身上,瞧得她脊背陡然生出骇意。

崔清漪不好再往前走,只得转过身温和道:“参见贵妃娘娘,清漪心闷,想去后池走走,疏散疏散心结。”

梁贵妃默默地看着她行礼,故意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快起来!都是一家人,喊什么贵妃不贵妃的。”

“不如陪我去后池走走?”这话听似请求,实则确实命令,崔清漪不得不从,只得点了点头,扶她走去。

一路沉默,伴着花香,到让崔清漪觉得贵妃是个不错的人。

可到了后池,她却有了悔意。

只见那梁贵妃灼了自己一眼:“如今朝堂这形势,你这么聪明,想必也看的很清楚了吧。”

“清漪愚钝,不知贵妃娘娘是何意?”崔清漪心中冷笑,口气却十分谦卑。

“意思就是,想要保命,就别掺和徐家的事。前些日子,你不仅去高阳王府见了徐络婉,晚上还和老三去徐家见了徐怀瑾,你们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娘娘是怀疑我家王爷拉拢徐家?”崔清漪这才明白她喊住自己的原因。

“定王妃果然是个聪明的。只是有一点,本宫想不清。你当时为何会舍了徐家,转而答应了赐婚呢?”

“娘娘谬赞了,圣上赐婚,臣女不敢违抗圣旨,更不敢因此拉拢徐家。况且,我与那徐公子从前只见过一面,却不想被传成了那样。”

一段话直接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像是担惊受怕后的全盘托出。崔清漪慢慢松开了她的手,温婉委屈的望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