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所谓漪人(4)

作者: 元迦 阅读记录

“什么消息?”

“当然是赐婚的事。”

崔清漪深笑,她想把局面弄得再大一些,顺便看看东都其他世家会有什么反应。

“明白。”

阿月应道。

“这事不是已经说定了吗?姑娘怎么还让传这些消息?”昙云纳闷问道。

“私下说定了,但外人现在还不知晓。”

崔清漪笑着拍了拍昙云,眼光却流淌在琉璃窗上,堪堪停住。

昙云扬唇:“姑娘倒是会选地方,丹青楼是东都最热闹的酒楼,人来人往的,这件事定会传遍整个东都。”

崔清漪回神,笑着轻轻刮了一下昙云的鼻尖。

接下来这几月,她干什么都没兴致,不是懒懒地躺着看书,就是在院内晒太阳。

直到那日午后,阿月打听到萧绥在探查自己溺水的消息。她并不惊讶,淡然笑了笑,继续看自己的书。

随他查。

*

四月初三,定王娶妻,崔家幺女出嫁。

崔家在东都也算是老臣,如今圣上亲自赐婚,百姓们更是夹道欢呼。

崔清漪坐在铜镜前,喜娘在旁边描了几下眉尾,点了几朵胭脂。那双漆黑而深邃的眼睛闪烁着淡淡的亮泽,似乎藏着心事。

待她穿戴整齐后,整个人宛如凤凰花盛开一般,美的刺眼,惹人注目。

屋内女眷看到后,皆停住了脚步。

“姑娘从前甚少穿的这样艳丽,今日一见,仿佛天女下凡一般。”昙云手里拿着红盖头,看的有些发晕。

“昙云说什么胡话呢。”崔清漪低头浅笑。

“姑娘不信,你问阿月。”

阿月平日不言苟笑,这会儿也笑了起来,连连赞道:“姑娘就别害羞了。”

外面人声鼎沸,崔清漪在厅堂前忍泪拜别了崔父和崔母,在喜娘的搀扶下缓缓地坐进了花轿。

透白的日光被红帘挡在外面,从她的角度看去,像是冒着热气的血水,幽幽地,刺激着她的双眸。

花轿缓缓驶过街巷,她的身子也随着发生了微动,像是在船上,摇摇晃晃,找不到回岸。

她知道,这桩婚事本就是一场利用,就像这红色的嫁衣,一定会绣着吉祥的纹样。崔清漪清丽的脸淡漠着,轻睫却不自主闪了起来。

此时此景,若轿中是绯红的云霞,那她的身子就是灼热的血雾。

崔清漪的手指被揪得发软,恍惚间,想起来幼时的情景。

那时林家上门提亲,眼花缭乱的聘礼被挑进了云家大门,纳完礼,她悄悄跑到了姐姐身边。

坐在堂上的姐姐,在一片庆贺声中,羞红了脸。她还记得,姐姐弯腰拉起她,去看她的眼:“漪儿以后要嫁人,姐姐也为你准备这些。”

这是姐姐此生对她说的第一句有关婚事的话。

崔清漪离神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皓腕掐出了一道红印。

外面闹哄哄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渐渐映入眼帘的是一双骨节分明的手。

似红晕中的一抹月白,久久不能消散。

心底泛起一层浪,崔清漪慌张地垂下眼,压上了他的手,故意拉近和他的距离,低哑喊了一声:“王爷。”

“走吧。”

萧绥握得很紧,和她一样,像是在完成某种任务。

崔清漪走出花轿后,在喜娘的搀扶下,来到了玉露堂。定王府的下人们也都穿戴整齐,排列在院内两侧。

礼成,崔清漪全程没有任何反抗,任由喜娘牵扯这段红线。

人群中有不少艳羡的声音,说他们是天作之合,但也有人说:“这崔家的姑娘怎就回心转意了?去年不是还因为徐公子溺了水,醒了之后怎么又答应王爷了呢?”

“许是崔姑娘想明白了?”

“低声些,我倒是觉得崔姑娘应该是寒心,自从她落水后,那徐公子跟没事人一样,如今又快攀上了另一家,这让谁不寒心呢?”

“就是就是。”

崔清漪眉心微微一动,抿着唇,便被搀进了洞房。

也许是窗外的渐渐晦暗的夜色,屋内的红烛显得格外刺眼。

崔清漪低头去看自己的手,耳边回响着刚刚的话语,肚子却在这时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

“昙云,我有些饿,替我找些吃的吧。”崔清漪伸手就要拽下这繁重的红盖头。

“姑娘,还不能摘,要是被旁人看到了,指不定怎么笑话呢。姑娘且等等,我去去就来。”昙云笑着将她的盖头调了调位置。

崔清漪无奈妥协,觉得这婚事确实乏味,便靠着床沿浅寐一会儿。

萧绥走到沁水居门口时,六安正要去敲门,萧绥挥了挥手让旁边的人都遣散了,昙云见此状也不得不退下。

过了许久,崔清漪听到动静缓缓醒来,她下意识摸了摸头上的红盖头,下意识地喊了一句:“昙云……”

萧绥盯着她看了许久,见她身体微动,双眸中闪过一丝诧异,淡淡道:“在外面。”

崔清漪不慌不忙直起了身子,等待许久,不见他接下来的动作,于是伸手便取下了红盖头。

崔清漪抬起脸,笑得柔和:“王爷怎来的这么晚?”

萧绥回过神来,面前的女子扬起唇角,直勾勾地盯着他,于是开口说道:“在玉露堂耽搁了。”

她的微笑很美,可眼神却空空无措。

萧绥也不理她,起身朝着屏风后走去。

崔清漪见他离开,轻笑一声,看见桌子上的东西之后,便直接坐在玫瑰椅上。

她将糕点从果匣盒里拿出来,随意掰了一块放入口中,细细品尝。

甚好,就是不及幼时吃的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