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所谓漪人(61)

作者: 元迦 阅读记录

“原来姑娘说徐家是引火上身,是这个意思。”昙云侧着脸,小声回道。

“这场火是他们烧起来的,如今想灭,也得看看王爷这个当事人的意思了。”

崔清漪掏出帕子,用力擦了擦眼下残留的泪痕,痕迹未褪,反倒染上了一层闷红。

“可宫里那边,一直对王爷不冷不热的,如今出了这样的事,圣上会帮王爷吗?”

昙云犹豫许久,还是将那层窗户纸捅破了。

“宫里其他人帮不帮,这说不准,但圣上心里,一定是在意王爷的,只是碍于贵妃罢了。不然,圣上为何会默许萧绥从扬州回来?”

崔清漪知道,宫里如今也是风急浪高,表面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

就像当时在宫里遇到梁贵妃,她们无冤无仇,可梁贵妃转头就给自己来了那种下三滥的招数。

大胆如此大,显然没把皇宫规矩放眼里,甚至,连圣上也没放眼里。

宫里有些话,兴许就是她传出来的。

崔清漪笑了笑:“故作晕倒,其实我还想单独见一见林书臣。”

“见他?”

“如今络婉和阿月已经在去扬州的路上了,可林大夫却困在了这里,怎么逼他一把,让他现在就起身呢?”

崔清漪淡然自若,接着便伸出了手,示意她凑近一点:“待会儿,你这样……”

昙云点了点头,不复进来时的担忧,轻快地出了沁水居。

崔清漪躺在床上,任由光影在鞋边流转,慢慢地,骄阳正中,沁水居外的荷花边角也蒙上了一层腻腻的油光,皆在美滋滋地热闹交谈,仿佛晨时的阴霾一挥而散。

一听说崔清漪晕倒,林书臣来的很快,也不顾萧绥的药,直接提着药箱到了沁水居。

他本想着昨日便去扬州,甚至连东西都准备好了,可还没动身,便被请到了王府,忙了一夜,如今又出事了,要去扬州的计划也不得不推后几天了。

“林大夫快来看看,我家王妃方才晕过去了,现下还没醒的迹象。”昙云似焦急,似提醒。

林书臣皱眉:“把你家王妃扶起来。”

昙云忙坐在床边,轻轻地将崔清漪的身子靠在自己怀里,扶着崔清漪的手腕,放在了迎手上。[1]

林书臣铺上帕子,轻轻搭在她的手腕上,双眸微合,全神贯注。

“肝脉郁结如缠丝线,她这是郁气凝结导致晕倒,日后还需宽心为好。”他语重心长道来。

昙云神情慌张,不放心道:“那……我家王妃,什么时候能醒来?”

林书臣扯下帕子,张开眼,笑道:“其他没什么事,就是着急上火了。昙云,你扶着她的胳膊,我给她扎两针。”

针刺进了她的皮肤中,宛如沙棘枝梗上的刺儿,疼的让崔清漪轻睫颤动,迷迷糊糊睁开了眼。

她在心里算了算时辰,此时醒来是最合适的。

“林?林大夫……昙云?我这是怎么了?”崔清漪面色憔悴,声音柔哑。

“姑娘方才在玉兰阁晕倒了,王爷忙喊我将你扶回了沁水居,这不,林大夫正给姑娘施针呢。”

昙云故作什么也不知道,小声问道:“姑娘现下怎么样了?还有什么不适吗?”

崔清漪何尝不知,微微一笑,细弱道:“现下身子有些乏力,多谢林大夫了。”

林书臣没想到崔清漪会醒这么快,但也没深思,毕竟醒了就好。

他将那几根针抽出来,调侃道:“要真谢我,不如将你从前作的画送我一幅。”

崔清漪眸色渐明,她从前还是云漪的时候便会作画,只不过那时候的笔法还稍显稚嫩,后来在崔家又学了几个月,现如今的笔法倒是好了许多。

也不知林书臣是怎么知道自己会作画的,她微微抬眼,故作强撑着身体,笑道:“从前那些也不过是涂鸦之作,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林大夫若想要,不如我送林大夫一份特别的。”

此话一说,引起了林书臣好奇,他放下药箱,扭头去看崔清漪:“特别的?是什么意思?”

“林大夫前些日子不是说要找心上人?”

“我想,林大夫不妨将那姑娘的外貌告知我,我依照你的描述,给那姑娘作一张画像。到时候,林大夫找那姑娘,也就更方便了。”

崔清漪委婉道来,声音虽然不大,但她确定,林书臣听清楚了。

“真的?”

林书臣不自知地我握紧了药箱上的把手,拇指摩挲着,他有些不敢相信。

有了回应,崔清漪忙起身,搀扶着昙云,走到林书臣面前,淡淡道:“林大夫多次救我和王爷,我们理应感激您。这画我明日就能作出来,只不过……”

崔清漪笑了笑,打趣道:“林大夫若找到了那姑娘,可要告诉我们才行。”

林书臣身体肃立,后退一步,微微鞠躬,以示感谢:“多谢王妃。”[2]

说罢,林书臣便提上药箱,准备离开。

见他要走,崔清漪放大了声音:“林大夫且等等。”

崔清漪透了一口气,走上前,小声说道:“王爷的伤,还要多久才能痊愈?”

林书臣掐指算了算,肯定道:“短则三四月,长则五六月。”

“那岂不是耽误林大夫了?”崔清漪担忧看他,谁知他却笑了笑:“看看这两天他恢复怎么样?若是没什么大问题了,最快后日就能走。”

“那……”

林书臣知道她想问什么,于是轻松道:“我走了,会安排我徒弟来王府照顾王爷。”

见她还是满脸担忧,林书臣劝解道:“你呀,就是太操心了,不然刚刚怎么会晕倒?你且放宽心,等我走的时候,会来告知你们一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