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末世重生后我接受了百万分手费/末世重生女基地主(110)+番外

作者: 无意苦争春 阅读记录

想了想,沈玥又道:“还得考虑一下,咱们基地的扩张计划。”

“咱们旁边的江山多娇小区很不错。”

“等毒雾散后,咱们把基地扩到那边去。将里面的高层住宅划成种植园。”

队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沈玥的提议蛮可行。

就是想要将基地扩到江山多娇去,需要的中级防护罩数量不少。

“江山多娇附近还有几个小区,大部分是高层,洋房也有。”文皓接话道。

“为长远发展,不如也扩进来算了。拿来种植金币向日葵或者住人都可以。”

听到“住人”两个字,众人都来了兴趣。

要有别的选择的话,他们当然不想住宿舍。

“可是,扩那么多地盘进来,管理起来难度会变大。”魏善翔接话道。

“所以,各堂都需要增加人手。”沈玥道。

“都提前准备起来吧,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还有,最近出来的中级防护罩就别往外卖了。留下将基地铺完,然后将基地往江山多娇的方向扩。”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是!”很快应下。

沈玥满意,望向了文皓。

“你继续。”开口道。

文皓正了正色,继续道:“我这边暂时没更多事了,黄洋,你来说下商务部的情况吧。”

第95章 收获巨大

黄洋被点名,起了身来。

“我分两个部分来说吧。”

“先说说基地里的产业部分。”

“商务部出资不少,在商业街总计开了十二家店。同时,也有基地内居民找我们租铺子开店的,目前总计是六家。来咨询,并有意开店的人不少。”

“接下来一周,我们的计划是再开两家店。同时,接纳十到二十家私人店铺。另外,鼓励和推动地摊经济。”

“地摊点我们已经规划好了,今天把线划出来,明天就能启动。”

沈玥点头。

“除了商业街的投资部分,商务部还划拨了部分资金,用于对基地的规划和改造,以及对外采购物资。”

“花钱最多的地方,主要在采购物资上。”

“我们基地底蕴不够,末世前物资比较匮乏。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

“这段时间,我们先后从炽阳基地,光辉基地,长风基地以及蓝天基地采购了大量物资。”

“其中最多的是冷冻物资,重量高达七千多万吨。然后是各种汽车,汽油柴油之类的。以及大量超市物资,百货衣物等等。”

“虽然我不知道,各大基地各自有多少存货。但我认为,我们星月基地目前的存货数量,绝对是基地中高的。”

众人听到这儿,一个个的心中骄傲。

这些都是基地的底气啊,基地里物资充足,大家日子才会好过。

黄洋眸色略有些激动的望向了沈玥。

“这么多东西,可不是凭空得来的。”

“它们几乎全是其他基地用来跟我们抵款的货物。”

“我们星月基地有今天,老大居功至伟!”

“大家鼓掌!”黄洋激动道,带头鼓掌。

其余人纷纷应和。

看得沈玥也有些被感染。

等到掌声停下,黄洋继续开口。

“除了海量的物资,我们基地里还有2万5千多株金币向日葵。每天光是金币向日葵产生的金币收益就超过百万。”

“然后种植园里,每天都有大量果蔬出产。”

“出产的果蔬,早已能满足我们基地内的消耗。多出的部分,按照老大的吩咐,我们暂时是存起来的。”

“目前有个情况是,炽阳基地那边已经在建食品加工厂了。”

“他们正在跟我们谈,希望我们把多余的农产品卖给他们。”

黄洋望向了沈玥。

“对这事,我们商务部的建议是,让炽阳基地把部分加工厂搬到我们基地来,并且让我们入股他们的加工厂。”

“这样,既能解决一些我们基地内的就业问题,同时,我们对工厂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炽阳基地地大人多,花钱的地方比我们多得多。过去这段时间,他们商务部的金币向日葵,全是卖给我们的,没有自种。”

“这就导致,尽管我们星月基地地方小,基地里的金币向日葵数量却超过了他们。”

“接下来,随着我们继续种植金币向日葵,我们的果蔬产量还会继续增加。”

“只要我们要求合理的话,我相信,炽阳基地那边应该不会拒绝我们的提议。”

当然,不会拒绝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老大跟柳少,呵呵……

反正都一家人,厂子建在哪儿不是建呢?

众人纷纷望向沈玥,对黄洋的意外之语,纷纷心领神会。

沈玥瞥了一眼黄洋。

“那你们去谈吧。”开口道。

公事公办,她才不要去钰哥那儿讨人情呢。

黄洋有些失望,却没勉强。

“是。”应了一句。

稍微整理了下思绪后,继续往下说。

“接下来,说说我们商务部的对外贸易部分。”

众人都打起了精神来。

“这部分内容,老大之前跟我有过约定,具体的数字我就不报了。”

众人立即泄气。

黄洋笑了笑,继续道:“大家只用知道,我们能攒下这么多家底儿,全靠对外贸易就行了。”

“为了将对外贸易做好,挣更多钱。接下来,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为基地培养出更多六级强者。”

“我这边明确告诉诸位,三倍双倍经验金币卡,金币向日葵以及跟它相关的商品,在市场上几乎不可见。而中级防护罩,打从出现,就是最紧俏的商品。虽然最近价格稍有走低,但依旧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