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我的宿主是个渣(129)

作者: 慢半拍 阅读记录

以美貌和骨头软出名的楼月国,想不到最美貌的一个竟然是个硬茬,倒是挺有意思,萧引之心道。

因为要讨好天朝上国派遣的使者,宴会办的异常的奢华与绮丽,师攸宁饶有兴致的欣赏宫女的舞姿,至于前些日子找茬的三公主则抱病缺席了,大约生怕出现什么变故,让自己再落到和亲的漩涡中。

不过对这位三姐的着落,师攸宁倒早有打算,反正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王上,六公主素来多才多艺,只是平日里惫懒些,倒是明珠蒙尘了,如今上国使者在,何不让她助助兴?”一舞终,王后轻言柔语的对楼月王道,三公主楼霏霏是她的亲生女儿,平日里自己是何等的娇养,在楼茵茵手里吃了大亏,她这个做娘的自然要讨回来。

“还是王后想的周到。”楼月王恍然,是该让六公主在使者面前露露脸,也显一显自家的诚意。

助兴,你全家都应该出来助兴!

师攸宁心头吐槽,这公主当的还真是有够糟心的,前头跳舞的宫女是什么身份,这会儿再叫自己出来,逗闷子取笑吗?

吐槽归吐槽,她还是在楼月王的要求下站了起来:“儿臣前些日子刚学了一首曲子,如此那便献丑了。”

楼月王心头甚是满意,六公主素日里对谁说话都夹枪带棒的,大场合倒也懂规矩,如此面上便挂出了十二分的慈爱,才要说句夸奖话,又听师攸宁道:“只是,在奏曲子前,儿臣还想求个恩典,免得稍后曲子吹的不好,倒没脸让父皇疼惜一二。”

说着,她似不经意般看了王后一眼,这位后娘素来面慈心狠,可给宿主吃了不少苦头,如今便好好还一还债吧。

王后心中有不好预感,才要开口,身边的楼月王已经心情甚好的让师攸宁说说求什么恩典,一脸说什么都答应的慈父模样。

“说起来,这事儿与母后和三姐姐也有些关系。”师攸宁漫不经心的一眼看的王后心惊肉跳,语气却甚是纯真无邪:“女儿此去大楚路途遥远,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三姐姐的姻缘了,我楼月国英才俊杰无数,文臣武将中又以大将军洪升最为出众,不如父王为他们两人赐婚,如此,茵茵走的也算安心。”

“洪升?”楼月王拧着眉头,似乎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洪升带兵打仗很有一套,是楼月的肱骨之臣,只是年纪有些大了。

臣子们闻言小声议论,王都中谁不知道,洪将军府后门上,时不时便会抬出被凌虐的不成样子的美人,六公主这睁眼说瞎话的功力实在是不俗。

不过听说三公主为了不和亲还曾跳湖陷害六公主,六公主这是报仇呢吧,知道些内情的人心道。

“王上,”王后隐晦的瞪一眼大殿中央,神色欢喜的仿佛干了什么了不得好事的师攸宁,急切的扯了扯楼月王的袖子:“今日是迎接使者的日子,三公主的事日后再议也不迟啊。”

第118章 人小心黑

师攸宁知道自己这主意损了些,可她并不在意楼月国人的评价,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她干的就是这个,没什么对不住人的。

也不怪王后焦急,洪升位高权重是不错,可如今都四十多的人了,战场上凶残暴戾不说,在府里也时常对姬妾动手,这样的人,哪里能配得上她疼爱的三公主,楼茵茵用心何其歹毒!

“那便……”楼月王有些招架不住王后眼眸中的祈求,话未出口便又听小女儿道:“父王是担心洪将军不愿意么,儿臣这便问问,三姐姐貌美如花,性情又好,谁能不喜欢她?”

师攸宁转身,目光在大殿中逡巡片刻,找到了座位在大楚使臣边上的洪升后,竟直接拎着裙摆快步走到了洪升的几案前。

萧引之充当护卫站在品宴的身后,就见那方才语气纯真的少女步履轻快走了过来,站在了自己附近一个武将装束的中年男子面前,这人想来就是她口中的洪将军,此人腰宽背阔面相凶狠,方才还伸手捏了一个小宫女几把,显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至于这位六公主倒是挺会挑人,人虽小但架不住心黑,萧引之微挑了挑眉。

“洪将军,世人都传你爱慕本公主的三姐,如今我便求了父皇让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你意下如何?”师攸宁睁着眼说瞎话,偏生还一脸期待的看着洪升。

洪升满是痴迷的看着眼前的少女,三个月前那事没有得逞,他这心里可一直痒痒着呐,如今眼前这个动不得,三公主也算不错,他状似不经意的前倾了身体,少女幽香入鼻:“多谢六公主美意,臣……臣愿意的很。”

他块头虽大心眼可不少,明知这六公主是在和亲之前坑一把三公主,可还是忙不迭的绕过小几跪在了大殿上,公主们的恩怨他没兴趣,可白捡一个美人,这好处不要白不要,如此乃满是感激的行了跪拜大礼:“王上,臣钦慕三公主多年,若是将公主娶回将军府,必定好生供养,决不让公主掉一根头发丝。”

眼见骑虎难下,楼月王索性甩开手,大度的道:“洪将军为我楼月殚精竭虑,这婚事本王准了。”

王后脸色煞白,她的霏霏啊,洪升心狠手辣在楼月又位高权重,她该怎么办?早知如此,还不如送去和亲呢!

师攸宁嘴角微翘:“父王,这亲事真是天作之合,儿臣可要等到三姐姐成亲了才走,否则岂不留了遗憾。”

王后咬牙,她方才还想着成亲之事日后再慢慢转圜,这下彻底无望了。

目的达成,献艺便没那么难受了,不过跳舞是不可能的,师攸宁吩咐人拿来了笛子,漫不经心的吹了一曲《望月》,这曲子还是前世在大秦的时候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