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我的宿主是个渣(623)
换句话说,姜敛秋作一首诗的时候,那竹筠可是要作两首的。
有很多人暗自后悔,甚至觉得唐灵凤真是傻人有傻福,身边坐了竹筠这样一个作诗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的人,连罚酒都不用喝。
见大家对姜敛秋和竹筠的比试更上心,郡主齐萱索性叫停了飞花令,让姜敛秋与竹筠单独比试。
到这时候,作诗已经不是单纯的玩乐,而是单纯谁才是京师第一才女的定性一役。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一场胜负也足以拿到外头好生传言一番了。
毕竟如今的女儿家,要想寻得一门好亲事,家室是头一等要考虑的,其次便是名声。
而名声里头,尤以才名最值得称道。
姜敛秋自然也是如此想的,只心道她不能输,也决不会输!
相比起来,师攸宁却是轻松的多。
毕竟比起姜敛秋盗用他人的诗词,她用的是自己的旧作,显然更顺手些。
当然,人的记忆并不会坚挺到岁月难侵,遗忘是自然而然的事。
但师攸宁有龙凤册这个开挂利器在。
龙凤册倒是不用替师攸宁做诗,只将她某些不大清晰的记忆翻出来晒了一晒。
毕竟,几百年前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师攸宁就是再逆天,也不可能一字不差的记着。
如此,那些曾经写过的诗,此刻尽汇聚于师攸宁脑海之中,若繁星点缀夜空,取用之间比探囊取物更容易。
在行飞花令的时候,在闺秀们的外围,是专门有好几位记载席间诗词的小丫头的。
如今,这几个小丫头专门记载姜敛秋和师攸宁你来我往的诗词对决。
宣旨一张张的摞起,当真壮观的很。
对比于师攸宁的平静一如往昔,姜敛秋渐渐有些支撑不住。
即使她所穿越之前的华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其中脍炙人口的诗词不知几何。
但有些诗词即使她知道,也是不能随意说的。
毕竟这可是封建社会,一旦映射朝政或者旁的敏感事情,她到时候可就说不清了。
第521章 憋屈
可即便谨慎了再谨慎,姜敛秋为了不被对面的少女压制,在情急之下也不知不觉说了好几首与她身份不相符的诗词。
譬如年老垂死的,譬如新婚燕尔的,总之对于一个姜敛秋这个云英未嫁的姑娘来说,这几首诗实在是不像她所作的。
最终,姜敛秋在几次张口结舌之后,还是认了输。
对此,师攸宁只浅淡一笑:“姜姐姐真厉害,我那些诗都是凑数儿的,倒是姜姐姐屡成佳句,真是让竹筠敬佩。”
姜敛秋一时气短。
她输的又惊又怕又不服,因为姜敛秋第一次这样清楚的认识到,如今的竹筠改变的实在巨大,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这样的认知让她心头发慌。
至于不服,眼前少女的确成诗比较多,可是若不是她为此不犯忌讳将自己所知的诗词都用了,未必会输。
姜敛秋此时还没有意识到,她自己如今挖空心思的将华国上下五千年有名的诗句都一股脑的倒出来,到底给自己招了多大的祸事。
她和师攸宁所作的诗,在未来的某一日一齐流传了出去。
就像齐允曙所说的那样,姜敛秋虽有才名,但那些诗或豪迈或婉转,委实不像是一人所作。
而姜敛秋一日成诗将近百首,很多首即使是难得的佳句,但其中之风格迥异太过,稍微有些才学的人便可看出不是出自一家。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诗中感叹生老病死的便罢,竟还混杂了表述青楼女子苦闷幽怨的词句,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毕竟,若是个男子写青楼中事,不过一段风流韵事而已。
但这诗的出处是姜敛秋这个大家小姐,其中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
不但姜敛秋自己名声因此而败坏,便是整个姜府百年世家都会因此而蒙羞。
至于与姜敛秋这些诗词做对比的师攸宁,她的诗自然也是被拿去细细研究的。
然而,比起姜敛秋那天马行空像大杂烩一样的诗词风格,人们发现竹筠的诗虽然偶有心境不同,但风格很是统一,绝对是一人所写。
如此,比起姜敛秋这不知从哪里偷窃别人诗词的欺世盗名之徒,竹筠倒更当得起京师第一才女的身份。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且说眼下,
姜敛秋自入京之后凭借诗词上的便利,轻易便摘得了京师才女的头衔。
虽然这头衔给了她更多的荣耀和便利,但随之而来的也有许多嫉妒和诋毁。
毕竟,才女也是和其他人比较出来的,那些被当做垫脚石,被当做衬托的闺秀们,焉能轻易放下此事。
如此,师攸宁便收获了好几个闺秀的夸赞和邀请。
夸她才学出众,邀请她有空去府上做客。
反观姜敛秋,比起平日的众星拱月来,如今身边便冷清的多。
众人或奚落或幸灾乐祸的眼神落在身上,即使只是偷眼打量,这滋味也够姜敛秋受的了。
宋玉竹是习惯了维护姜敛秋的,不忿的上前:”竹筠姑娘你诗做的这般好,想必琴棋书画都差不了,不如也让大家瞧瞧热闹。“
她还记得方才自己丢脸的事,这会儿说话竟还学会拐弯,没有像以前那般大咧咧直接说类似“会作诗又怎么样,有本事如何如何”的话。
“玉竹妹妹,作诗本就是玩乐,当不得真的。”
姜敛秋不赞同的道,神情柔和又体谅:“早先是我误会竹筠妹妹了,你何止读过书,怕是学问比秀才都不差,也不知从何处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