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小美人(235)
见到李如玉,舒念念便跟李如玉说道,“林诚临期要从账上支出一笔钱,大概100万左右,他支出的这笔钱挂在我账上,年底从我分红里扣。”
李如玉笑道,“整个青颜都是你的,还说什么扣不扣?”
舒念念赶紧纠正了李如玉的这个观点,“不对,青颜我只占77%,张春阳20%,你占2%,林诚占1%,如玉姐,账要做的明明白白才行,财务不仅要有月度报表,还要有年度报表,要经得起查证,每一笔收入支出都要明明白白,我答应给你们的分红,一分都不能少,无规矩不成方圆,你们付出了多少劳动,就会获得多少报酬,这才是正向的、良性的发展环境,我想让公司这样发展下去,各司其职,公平公正公开。”
第127章
“如玉姐,你着手建立一套对所有员工都适用的、透明的奖惩制度,并在日常运营管理中逐渐完善,凡事员工做了对青颜有利的事情,必须奖励,凡事员工做了有损青颜利益的事情,必须严惩!”
李如玉见舒念念一脸正色,连忙也收起了开玩笑的态度,“你说的我记下了,我今天就开始草拟一份规章制度,另外你说的财务报表,我已经在做了,回头我再优化下,争取把把数据更简练的呈现出来。”
舒念念神情肃穆,眼神深邃而坚定,这一刻,李如玉无法将她看成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她深谋远虑的像一个身经百战的商场女强人。
李如玉经常能在舒念念的身上感受到一种割裂感,她好像有着远超她这个年龄的智慧和手段。
但她偶尔犯迷糊和调皮的时候,又确实和十八岁的少女一样娇憨,她会撒娇,会耍赖,也会哈哈大笑。
起初她只把舒念念当成妹妹看待,可是经过几个月相处,不管是从认知,能力,运筹帷幄的手段,还是开拓市场时的眼光和魄力,都已经让李如玉在内心深处佩服的五体投地,她现在发自内心的把舒念念当成自己的老板。
舒念念和李如玉又聊了一会工厂的产能和仓库库存问题,她给李如玉指明了几个需要注意的方向,便让李如玉去监察并实施,而她自己则是去了路口的药棚。
昨天没领到中成药的人,今天一大早便过来排队,舒念念按照名单将中成药分发下去,并在本子上详细记录了每个人的病症,用药时间,以及预估了一个大概的康复周期,“你们在吃我给你们的中成药期间,不要再用其他的药,这期间你们若是有什么不适的反应或者疑惑,都可以来找我,药棚开放时间是每天早上的8:00--12:00,和下午的1:00--6:00。”
大家见舒念念在本子上详细记录了他们的病症,又说了这么负责任的话,都觉得舒念念靠谱极了,和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江湖郎中完全不一样。
一个大娘这么想着,就这么说了出来,大娘心中口快,没有什么心眼,是个爽朗的人,舒念念借机宣传,“那是自然,我现在路口开药棚,只是在做市场调查和改善药方,等下半年我还要在海城开中成药药店呢,我可不是忽悠人的江湖郎中哦!”
“真的假的?!你是说以后咱们只要去药店,就能买到对应病症的中成药?”
“对!”
“那你那中成药店什么时候能开张哇?等小舒大夫你开业那天,咱们去给你捧场!多买点中成药。”说完,大娘好像反应过来了,她赶紧呸呸呸,紧接着又哈哈哈大笑几声,“小舒大夫你别介意哈,我可不想生病,不过,你要是真开了药店,我可以推荐生病的亲朋好友去你那儿买药,对了小舒大夫,你准备在哪个地方开店哇?”
舒念念笑道,“在紫金花商业街,已经在托人看门面房了。”
大娘想了半天才想起紫金花大道在哪里,她赶紧跟舒念念说道,“哎呀那个地方偏得很,咱们逛街都不去紫金花商业街,你把药店开在那里,你会赔本的哇!”
舒念念安慰大娘,顺便也拔高一下自己的节操,“没关系,我巴不得大家都不来买药,不来买药说明大家都很健康,我开药店,宁愿柜台落满灰尘,
也不愿进店的客人比肩接踵,络绎不绝。”
大娘感慨,“小舒大夫你人还怪好的哩,我娘家姓张,名叫张春珍,大家都喊我春珍大娘,你记住我哈,我夫家住在承德大道38号,以后你要是有什么办不来的事情,你都可以来找我,我帮你搞定!”
舒念念赶紧道谢,“行,那我先谢谢春珍大娘了哈,说不定我今后要经常麻烦你呢,到时候,你可千万别嫌我烦呢。”
春珍大娘胸脯拍的啪啪响,“怎么可能呢,承德大道的人谁不知道我春珍大娘是热心肠。”
舒念念现在名下有一套承德大道的房产,过两天,她娘和她大哥就会过来,说不得,到时候她真要有事请春珍大娘帮忙,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她娘和她大哥初到海城,人生地不熟的,多给他们接一份善缘,总是没有坏处的。
春珍大娘走后,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看诊的,舒念念照例收集记录号临床病例,并让他们次日来取药。
上午忙完,午休的时候,舒念念将记录的临床病理进行归纳总结,她突然翻到了不孕不育那一页,算算时间,今天刚好是大姐调理不孕不育的第十天,她该来复诊了,正想着,药棚突然走进来一个人,舒念念抬头一看,不是调理不孕不育的大姐吗?
大姐名叫霞玲,是土生土长的海城人,三十多岁,娘家条件不错,上山下乡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丈夫也是海城人,两人算是自由恋爱,在农村一起干农活的时候互生情愫,在一起抱团取暖熬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两人又在家人的帮助下回到了海城,双双顶替了家里退休长辈的职位,组成了一个新的双职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