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夫君黑化前(双重生)(151)

作者: 鱼苍苍 阅读记录

原是顾嘉沅。

久违地听到好友的消息,姜满神色微动。

燕京凶险,她已许久没同顾嘉沅传信,眼下顾嘉沅也不知她要来燕京的消息。

可她还是为她打算。

官兵环顾周遭,又道:“娘娘且等一等,我们不会在这儿留太久,此地已搜查过,今日暂且是安全的,只是明日……”

姜满颔首:“我明白,我会尽快离开,多谢你。”

“继续向燕京走会有更多搜查的人,比起村镇,山间小路会更安全些,娘娘若要入燕京,不如从山路走。”官兵提醒一句,躬身拜别,“属下不能耽搁太久,这便告退了。”

“等等。”姜满思忖片刻,唤住他,“回去后还请替我同顾小姐说,后日申时,在燕京城外的济心医馆,我想同她见一面。”

官兵神色犹豫,开口劝道:“如今燕京下令搜捕,到处都是五殿下的人,顾府免不得也已被盯上,娘娘这样……会招惹到不必要的危险……”

顾家也会因此染上风险,姜满知道他没敢说出的后话是什么。

她不避讳这些,径直点破:“多谢你提点,不过此事你只管告诉她,顾嘉沅是我的好友,我不会连累她,也不会连累顾家。”

见她神色坚定,官兵点头应下。

官兵离开后,二人悄声回到客栈。

本在客栈中搜查的官兵已经离去,厅堂一片空荡。

掌柜不知何处,入门的木柜台上放着她们藏在床下的包裹与住店的银钱。

这是送客的意思了。

姜满轻声叹息。

掌柜久经世故,想必方才在下面高声提点时,就已猜出她二人的身份了。

姜满没有动银钱,拿起包裹,又到后院牵了马,与阮朝一同离开。

城镇的路不能再走,二人循着山路而行,直到天色昏暗才席地而坐,燃起一捧火堆。

山风簌簌,带着冷意的风拂过鬓角,姜满裹紧斗篷,望着飘荡在风里的火星,隔着一层闪闪烁烁的光,看向对面的阮朝:“快入冬了,山里很冷,过来坐?”

阮朝摇摇头,朝周遭扫视一圈。

姜满明白,阮朝是要提防着危险,时刻不敢松懈。

这一路上,阮朝守着她,脑中的弦始终绷紧着,定然已经很累了。

姜满不再劝,看着阮朝因穿行林路而染上尘土的衣角,道:“一连赶了多日的路,难为你,如今还要同我一起露宿荒野。”

阮朝注视着她,摇摇头。

眼下的境况一时半刻难以了结,再如何言语也无济于事,姜满低低叹了口气:“明日一早我们就出发,快马赶路,后日便能到燕京的近郊……我们先去一趟静法寺,等到寺中,你便能安心歇息一会儿了。”

阮朝点点头。

姜满望着她被火光照亮的眼睛,沉吟片刻,神色忽而认真起来:“阮朝,如果有朝一日

我被擒住,落入洛璟之手,你要想办法,用明正司的人与我互通消息,将宫外的消息传到宫中。”

阮朝一怔,眉头顿时蹙紧,不解地看她。

“不要冒险救我。”姜满回望她的眼睛,一字一句道,“还有,不要用你自己来换我。”

--

静法寺坐落在山间,是佛家清修之地,官兵虽偶有搜查,却并未有太多叨扰。

赶到静法寺时是清晨,天际才泛起微光,一场小雨初歇,山间飘荡着寒气,寺中人寥寥。

姜满并未耽搁,走入寺庙,直奔后山。

前往后山的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透亮,后山最深处的禅院里,昔年的花已凋谢,满院萧索。

姜满望着混搅在泥土里的枯叶,转眼,是虽已凋败光秃,却仍挺立的花枝。

穿过小径,禅房的门并未合拢,姜满轻声叩,里面一道温和的声音请她入内。

宋老夫人在房中等着她。

许是修佛的人大多慈眉善目,虽到燕京以来,这几年间从未与宋老夫人见过面,姜满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

“宋祖母。”

一声唤落下,坐在案前的人抬起眼。

老人的面容是饱经风霜的模样,眼尾已爬满皱纹,那双眼却是清亮的,平和而坚毅,好似世上再多的厄难也无法击溃她。

自当年殿前一跪燕京尽知,只身带着宋洄远走他乡十余年,到宋家之案重见天日,她的骨子里自有一股不折的韧,牢不可拔,风雨难摧。

迎上宋老夫人目光的一瞬,姜满知道,南安的信已送到了宋洄手中。

她上前,躬身行礼:“自到燕京以来,始终未曾拜会过祖母,是晚辈礼数不周,不知祖母身体可好?”

“一切都好,来坐罢,前些时日宋洄来过,那之后我留意着许多时日,估摸着就在这几日,你也该来了。”宋老夫人捻着手中佛串,看着她,目光柔和,“瞧你如今,去南安不过一年余,已变得如此沉稳了。”

“有劳祖母费神。”姜满坐在案前,为她奉茶,边道,“燕京的境况似乎并不算好,我们来时遇见许多在各处搜查的官兵,眼下的燕京,怕是有人重重把守了。”

宋老夫人接过茶盏,颔首:“自皇城中的势力两厢撕咬起来,大肆罢官,朝令夕改,寻常人家哪儿受得住这些……而如今京中严防死守,就是怕你与王爷回京夺权。”

姜满捏紧茶盏:“朝中之事晚辈知晓一二,这一路上更所见良多,所以晚辈今日前来,想请祖母相助。”

“我活到这把年岁,早已不在乎尘间之事,亦置这条性命于身外,助你,不是难事。”宋老夫人话语微顿,道,“只是,我还有些话想要先问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