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夫君黑化前(双重生)(76)

作者: 鱼苍苍 阅读记录

颈侧的冷意撤了下去,洛长安将名为‘小婵’的孩童交到女子手中。

怀里才空下来,女子的声音转瞬又响起:“捉住他们,要活的。”

绳索转瞬缠上三人的手腕

得了洛长安的示意,阮朝按下拔剑的冲动,也乖乖就擒。

不过眨眼间,姜满的手脚被缚,眼上蒙了段布条,口中也塞了只布块。

袖间腰间皆被搜过,本藏在袖中的短刀被取走了。

木门‘吱嘎吱嘎’地开了又合,灰尘落下来,呛在她的鼻息。

灰尘太密,姜满的喉咙有些发痒,她缓缓脑袋,感到自己似乎是被带到了一间小屋里。

眼睛隔着布条看不真切,听觉和触觉便异常敏锐起来,姜满熟悉这样的感觉,心中并未涌上太多不安。

当年在西清园,听到元陵的噩耗后,她曾整日整夜地哭。直到一日她睁开眼,发现眼前是一片模糊,再望不清楚任何事物。

她哭坏了眼,视线时而模糊时而清楚,离死期很近的那段时日,她始终是倚靠其它感知过活的。

身侧传来轻而细的呼吸声,几乎微不可闻。

姜满听着呼吸声,沉了沉嗓,用喉咙发出短促两道短促的声音。

回应她的是一声闷响。

姜满心中有了底,知道与她关在一起的人是阮朝。

不多时,房门再次‘吱嘎’了两声,冷风吹入,脚步声渐近,姜满口中的布块被扯走了。

微凉的手指顺着她的

额头一路划至下颌,停在她的脖颈上。

女子沙哑的声音响起:“瞧姑娘这细嫩的脸蛋,不知是哪户富贵人家的小姐?天色这么晚却在荒郊野外,是要到哪儿去?”

姜满感到颈侧的凉意,略一思量,答道:“我们自南而来,家中早已落魄了,这才要远赴北上寻亲,今日是恰巧路过此地,见到那孩子昏倒在半路。姑娘有话问我就是,我妹妹自幼失了声,还请姑娘不要为难她。”

“北上?”

女子狐疑,瞥一眼阮朝,又问,“她是你妹妹?那另一个小公子是你什么人?”

姜满道:“他是……我兄长。”

“兄妹三人一同北上,你们家是落魄到了什么地步?”

女子哼笑一声,继续问,“是去投奔谁?”

姜满面不改色:“燕京城,顾家。”

颈上的力道松了松,女子仍不算全信,继续问:“北地的顾将军?顾家在南方还有什么亲故?你可有信物?”

姜满趁着她松力的空隙喘了气,轻咳一声:“信物在我的衣襟里,你来翻就是,是我表姐顾嘉沅亲手所赠的香囊。”

颈上的手彻底放下了。

衣襟翻动,女子拽出小香囊来瞧了瞧,在香囊一角找到了枚小小的锦纹。

白光闪过,覆眼的布条解下,姜满眨眨眼,快速适应着眼前的光亮。

景物变得清晰,她忙侧首看向阮朝,见她也正望来,只剩手脚还绑着绳索,这才松了口气。

姜满回转目光。

她们眼下是在一间破败的屋子里。

屋子破旧,墙壁是拿泥巴糊的,屋内没有桌椅,只有一方用稻草垒起的床,旁侧是一扇小窗。

面前的女子仍带着那半张铜面具,她半蹲在她身前,腰间的玉石缀在她漆黑的衣摆上,成了装点她一身沉郁的唯一亮色。

姜满盯着那串花花绿绿的玉石,微眯了眯眼。

女子把玩着香囊,缓缓思虑着:“顾家与皇家也算沾亲带故,倒是个富贵人家……既然顾小姐看重你,想必顾家会开出个好价钱。”

姜满故意试探她:“我怎不知顾家还与皇家有什么关系?姑娘既说顾家与皇家沾亲带故,还敢要顾家的钱?”

女子瞥她一眼,不屑道:“还是个孤陋寡闻的,等你到了燕京城,问问你表姐便知道了。”

姜满的目光仍落在她腰间那串玉石上,边奉承她:“家中小门小户,从未教过我这些,我见姑娘谈吐不凡,又清楚燕京城的局势,姑娘当真是柳鸣村的人么?”

女子的动作顿了顿,笃定答道:“我自然是柳鸣村的人。”

姜满道:“是么,柳鸣村还有这样稀罕的玉串?”

“商队什么好东西没有……”

女子不打算掩饰劫掠的行径,说了一半却又顿住话语,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

她的目光落在那串玉石上,陡然警惕:“怎么?你见过这东西?”

姜满垂了垂眼,道:“是有些眼熟,不瞒姑娘,我的故乡在元陵,姑娘这玉串中,有三枚玉石是元陵独有的望山玉。”

她绝不会认错那串配色奇怪的玉石,那是……当年父亲离家前,她亲手串来,挂在他手腕上的玉串。

女子默了一瞬,眼尾微挑,答道:“这串玉石是故人所赠。”

姜满追问:“姑娘的故人,是元陵人?”

不等女子回答,玉串轻动,有光自门隙透进来,平白晃了人眼。

长时间浸在昏暗里,姜满的眼被那光刺痛,侧首躲了躲。

一男子推门而入,道:“小姐,审过了”。

女子站起身。

男子快步走来,附在她耳侧,低声说了什么。

女子的目光凝了凝,重新落在姜满身上,而后笑了声,拔出腰间的短刀。

泛着凉的刀刃贴上姜满的脸颊,她笑道:“姑娘,你说那小公子是你兄长,可他却说,他是你夫君呢。”

姜满心下长叹一口气,迅速盘算着话来应答,险些咬了舌头。

她不信洛长安连这样简单的口供都对不上,他这样说,显然是故意的。

想到这里,姜满哼笑一声,咬牙道:“表亲兄长,确是与我有婚约的,只是我嫌他落魄,不肯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