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的地主生活(17)
这个家里空荡荡的,连个瓦罐什么的都没有。她也只能问问邻居看能不能买一个了。
厨房修补了一翻,暖和多了。
十斤白面已经被王维维造的差不多了。这次她烙的是杂粮饼子。
因着这几天她性子转变,几个娃也是不怵她了。
王维维话音一落,他们扫地的扫地,烧水的烧水,喂鸡的喂鸡。
三娃和四娃的动作很快,捡了两个鸡蛋,就出去玩了。
王维维也不拘着,但为了防止几个娃感冒,她之前连夜将自己的几件深色厚衣服改了出来。
改了四件厚外套和四双厚袜子,让几个娃穿着才让出门。
大娃和二娃因着穿女孩子的衣服,面上很抗拒。
三娃和四娃倒是高高兴兴的,因为有新衣服穿,而且还十分暖和。
“你们把屋子打扫干净,把水烧好,等下我回来检查。”
说完,王维维将烙好的饼子拿着,出门了。
这几天她每天都是糙米,萝卜,吃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急需做的酸菜或者是坛子菜改改口味。
出门拜访邻居,打好关系,不拿点东西是办不成事情的。
再说,他们几个孤儿寡母的住在村尾,又刚分了家,得了些粮食。
以防万一被人惦记没人帮忙,还是提前和邻里打好招呼为好。
虽然王维维觉得粮食不多,但是这对毛头村的村民而言,王维维眼中不多的粮食是他们一大家子人一年的口粮。
这边王维维提着装满饼子的篮子刚出门。
到处闲逛的王赖子远远就发现了王维维,赶忙对着一旁的大树说道,“树哥,树哥~你快看,村里来了个小妞,还没见过呢?我们去认识认识?”
大树顺着
王赖子指着的方向看过去,发现这个女人有些熟悉,但是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迟疑了会儿,在众位兄弟期盼的眼神下装出一副二流子样,大摇大摆地朝王维维走过去。
他们这群人都是家里没人管,或者是独门独户吃百家饭的。
平日里闲散惯了,所以聚在一起,逗逗小姑娘,捣捣蛋,小偷小摸的也没少干。
有时候被村里人抓住,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多就是被骂一顿。
不过有些好心的,看他们没爹没娘还会费些口舌劝导一番,发现无用也就任由他们去了。
近来,雪灾愈演愈烈,加入他们队伍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
此时的王维维还不知道自己遇上‘麻烦’了,拿着饼子走进了离她家最近的邻居家。
“有人在吗?”
“我是隔壁刚搬过来的秦大郎家的。”
屋里闻着声刚准备出门的白婶子听到是隔壁秦大郎家的,眉头紧促。
她可是听说这个秦大郎家的是个不安分的,不仅勾三搭四,还和人私奔。
现下上门,不会是看上她家这个书呆子了吧!
这可不行,为了家里这个书呆子她可是特意从村头搬到了村尾。
就是为了避免村里的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的来骚扰。
不曾想到,这个秦大郎家的居然被赶到村尾来了,看来以后又要不清净了。
想着,白婶子不耐烦的开了门,“快走快走,我家儿子可是要考状元的,需要清净”。
王维维面对白婶子的不耐烦,语气温和的解释道,“白婶子,我是做了点东西,想着让令郎帮忙写封书信呢。”
秦家的事情闹得很大,所以白婶子也是知道王维维的事情,上下打量着王维维,见王维维大大方方的,脾气立即软了下来,“行吧,要写什么,和我说就行。”
“家里一切都好,盼归。”
白婶子愣了一下,看着王维维的眼神充满了同情,“大郎……大娃娘,一切要往前看。”
王维维笑了笑,知道白婶子这是误会了,却没有解释。
王维维拿到信,转身又去了不远处的另外一家。
刚到门口,这家人早已猜到了王维维的来意。
闻着香味笑嘻嘻的出门迎接,热情的让王维维有些不自在。
寒暄几句,王维维简单认识了下。
这户人家姓许,是毛头村的外来户。
十年前逃荒至毛头村,随后便在毛头村落户了。
因为是外来的,所以只能在村尾废弃处安家,和村里人不大接触。
但听这家人的意思是村里人都排斥他们。王维维笑笑不说话,将自己的来意说了。
许家刚好有几个好瓦罐,中等偏上,能腌十多斤左右的萝卜。
一个罐子五十文,王维维买了两个。
买完罐子,王维维把饼子留了几个便离开了。
王维维一离开,这家人齐齐变了脸色。
“这个秦大郎家的也太小气了吧!分家分了那么多银子,就送这几个杂粮饼子,寒碜谁呢?
我可是听说她给村长家送了四五个白面饼子啊!”
说话的是许家二姑娘宝珠,才九岁大的女娃眼里满是戾气。
一旁收拾饼子的许氏打了一下许宝珠,想要制止她,“作死啊,有的吃就不错了,还嫌弃。”
“我说的又没错,这可是美丽嫂子告诉我的,她本来就是势利眼,想要巴结村长一家呢?可惜村长家没同意。”
边说还边拿了一个大饼子扔自己嘴里,不顾许氏的叫骂声跑了。
许氏看着这个被自己宠坏了的二女儿有些无奈。
转头看了眼一旁满是坏心眼的男人,叹了口气,将饼子收进厨房。
这个秦大郎家的,是个大方的,整整五个大饼子说送就送了。
虽然是杂粮饼子,但这年头野菜糊糊都没得吃,还送人饼子,说明是个心眼好的,可惜这些年被人欺负的,都是没娘家做靠山惹的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