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棠锦(314)+番外

“董大人要不要一起吃?”

秦驰出声客气的邀请。

董兴德板着脸拒绝,训道:“孔圣人道:上者,民之表也,为官者当以身作则,树立良好风范,引领百姓前行。你刚入朝为官,理应勤俭——”

“哎呦喂,我终于找到了!”

一个白胖的官员走了过来,手端一碗大米饭。

他一见到秦驰面前的红烧排骨两眼放光,“祈安,你这是吃饭了呀……”

“颜大人……”

秦驰起身要行礼。

来的人是侍读学士,是秦驰顶头上司的上司,见到秦驰要行礼,他连忙阻止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以后大家都是同僚,是一家人了。”

“那大人要不要一起吃个饭?”

秦驰主动邀请对方,“我娘子准备的份量略多,一个人的话恐怕吃不完。”

“好吧,我就来帮你吃点。”

颜大人一边说话,一边朝红烧排骨伸筷子,排骨香得他想哭,“以前本官怎么就没想过要带饭呢,居然傻傻的吃了十几年的水煮白肉,这是人干的事么。”

他一边假哭,一边扒饭。

秦驰嘴角微微抽了抽。

仅这么一小会儿,红烧排骨就少了一半,秦驰连忙加入吃饭行列,吃相斯文得体。这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教养和仪态,很难想象他只是出身农门。

等一顿饭吃完。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

这正是秦驰的目的。

第266章 翰林院当差第一天

秦驰本来名声在外。

不说他和袁家的恩怨闹得满城风雨,仅是难得一见的六元及第,就让他来翰林院的第一天便备受关注。

上午的时候大家在观望。

等颜学士和秦驰坐在一起吃饭,又有人找理由过来,还是另外一个与颜学士同级的侍讲学士。

一个人过来了,相熟的自然也可以凑过来。

不管背后怀了多少心思,大家坐在一起,都像是相交多年的朋友,谈笑风生。

秦驰是个新人。

他没有贸然去插话,但又不会过分沉默。涉及到无关机密的事,他会适时开口请教一两句。

对方乐得给他指点。

“祈安,今日是你第一次当官,感觉如何?”

旁边有人笑着打趣。

秦驰听了腼腆似的一笑,站起来不卑不亢向在坐在诸位,微微弯腰执了一礼,“实话说吧,没有来之前心里是忐忑的,来了之后感触很是新奇,同僚们也很是平易近人。”

“新奇?”有人惊讶。

又有人笑道:“这形容新鲜。”

秦驰又笑道:“是呀,好比教导了我半天的董大人,他人是不苟言笑,在教导我的时候却尽心尽力,还有颜大人,我本以为上司都是严肃板正的,这接触下来才知道格外随和亲切。”

“哈哈哈。”

“你也不错。”

“以前听你的传闻,还以为有三头六臂,真见到了本人,咦,跟我们也没两样。”

“是极是极。”

这些人你一言一语。

几乎全是好话,算是结个善缘,诚然有人心里暗骂秦驰鸡贼,嘴上出来的也是好话。

一直遭受冷板凳和排挤的董兴德心里冷哼,对于秦驰的观感稍为好转些许,但对于其他人就不怎么样了。

全是趋炎附势的小人!

端得多清高,嘴上说得多好听,等涉及到利益之时,该捅刀的还是会捅刀。

“秦祈安可在?”

翰林院来了个司礼监的掌印太监。

秦驰站了出来,“我是秦祈安,公公不知来寻我有何事?”

“陛下宣您去文渊阁觐见。”

太监领着秦驰离开。

身后的人看到这一幕,神色各异。

新官上任第一日,便能得皇帝召见,这运气该有多逆天,在场的哪个不是熬上几年,才能到御前露个脸的。

例如董兴德。

上次见皇帝还是两年前。

“秦状元这运道真好!”

有个官员感慨。

另有人又道:“我有点儿同情与他同期的士子,被他的风头压得暗淡无光。”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了今科的榜眼和探花,同样是前三甲,现在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也幸好他们尚未到翰林院报到……”

否则,还不妒忌得要命?

不要说旁人了,他们也妒忌。

翰林院的主官是掌院学士。

同时也有人称之为翰林学士。

前任掌院是李华容,去年李华容被皇帝罢免,如今这个职位依旧是空置。

皇帝没有再提拔其他人。

掌院学士的品级为正五品,虽然品级不如丞相高,但是实权和影响力却非常大,要知道翰林院不仅负责起草诏令、记载皇帝言行、编修国史等重要工作,还直接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讨论,可以接触的都是朝廷最核心的事情。

故而这个位置盯着的人不知凡几。

当中颜学士便是其中之一。

秦驰随着司礼太监来到了文渊阁。

一路上秦驰跟太监搭话。

从中知道这太监叫吉祥,再多就问不出来,嘴巴挺严。

文渊阁是本朝内阁的所在地。

位于宫内的左顺门东南角。平时退朝后,皇帝和内阁大臣们会在文渊阁继续工作,批阅奏折和处理政务。因其幽静的位置和丰富的藏书,成为处理国家大事的重要场所。

在殿前停下。

两个御前太监站在门口。

秦驰过来的时候,便有个大太监躬身进去殿内通禀。

“请他进来。”

里面是一道带着几分威严的男子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