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棠锦(355)+番外

其实户部尚书没说。

这次宋锦此举帮了他大忙。原本他正为筹备赈灾钱银私物资发愁。

一下子就解决了!

陛下捐款了,其他的人敢不捐吗?

秦驰慌忙又谦虚几句。

但他今日故意提起宋锦,便是想让她在明成帝面前混个好印象。

以后行事会容易些。

很快,秦驰见识到何为老臣夸人的功力。

夏继跟明成帝聊起了太湖的水灾,提到了受灾的百姓,然后又不着痕迹地夸赞明成帝捐款,实乃太湖灾百之福,又道是福泽百姓,万民爱戴等等。

一顿吹捧说得情真意切。

秦驰若不是了解,差点都信了。

他,觉得自己学到了。

明成帝面上端着。

但从眉目间可以看出心情不错,还招来小太监,让他们注意户部的动静。没过多久便有小太监匆匆来禀报,说宁国公携同家眷向户部捐赠八百两,五十石粮食。

“这个老东西倒是识趣。”

明成帝就喜欢宁国公的识趣,不管他要做什么,宁国公总是第一个跳出来支持。故而心情不错的明成帝留夏维和秦驰一起用午膳。

仅是半天的时间。

京城各家不管怀着何等心思,纷纷来户部捐钱粮和衣物等,户部又将此事在城内宣扬,说捐赠的粮食和衣物不拘新旧,能吃能用就成。

这下捐赠成风。

城内富裕点的百姓,也将以前不穿的旧衣服捐了。

等二人离开皇宫。

夏维回去了户部。

秦驰转去了翰林院,跟颜显清私下说了说,再转去了工部一趟。

一路上碰到的同僚,表对秦驰热络了很多。

“秦大人,好巧。午饭吃了没?”

“秦大人,瞧你红光满面,想来是有喜事临门。”

“秦大人很得陛下看重,想来又要高升了,苟富贵勿相忘呐。”那人一拍秦驰的肩膀,眼里既羡慕又酸溜溜的。

以前这些人得知秦驰得罪了袁尚书,对秦驰是避之不及,碍于工作上的事情要接触,也是公事公办的态度。

秦驰琢磨了一下众人转变的原因。

一来可能是户部捐赠之事。

二来可能是他在明成帝那里待了半日,还又混了一顿御膳的原因。

在这些人看来,他秦驰是入了明成帝的眼,是得明成帝看重的臣子。也或者说这些人在他身上看到了价值。

秦驰对此应对自如。

虞衡司的事情,他已经处理好。

库存的旧物整理完成,秦八等人已经拉走跟人折算成了银子归入了账上,那个利落的劲头让另外三司的人见了很眼热。

将此事整理成册,递到了王侍郎那里。

王侍郎检查过没有问题,再送去袁尚书过目。

袁尚书对王侍郎道:“让虞衡司赶在冬日前生产二十万件军用的棉服,是送去给西北的,让秦郎中抓紧时间。”

王侍郎想说来了。

现今已经入秋,让人赶军用的棉服,按照以后虞衡司做事的速度,压根就完成不了。何况库存的棉花存量也远远不够。

秦驰收到这个任务,将公文收下,询问道:“王大人,虞衡司的账目上银子不够。”

“缺多少银子,你开个单子,我们去户部申请。”

“那够呛的。”秦驰这话很简短。

王侍郎也听懂了。

现在大家都缺银子,尤其在明成帝下令,要清除烂账的时候。论到烂账户部也不会少。再加上太湖年年水灾,今年又没有例外,户部缺银子早就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国库的银子经常被明成帝挪用,压根就指望不上。

秦驰面带无奈似的说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银子,我这里什么都办不成。”

“先去联系人?”

王侍郎知道这是袁尚书在故意刁难,还是当了一回帮凶,“我是说让人先做着,等银子下来了立马填上去。”

秦驰没有答应,只是说道:“库房现存的棉花和布匹,我让人先赶紧,至于后续的问题,就看什么时候银子下来。”

“行行,你先干着。”

王侍郎不忍心去看秦驰。

这个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

不谈时间上很赶,仅是去户部申请银子也没那么容易。

夏维那人会批才奇怪。

秦驰将往年二十万棉服所需的银子列成清单,想到太湖受灾可能会产业溢价,再标明了进去,王侍郎敷衍的拿着单子要走。

秦驰忽然叫住王侍郎,“王大人,这不对呀,眼看就要冬日,棉服真是送去西北的吗?若是要送去西北,上半年便该赶制完成了。”

按这个时间赶制。

等这批棉服完成,送到西北都过了年关。

王侍郎嘴角抽了抽,“尚书大人这么吩咐的,我便来这么来通知你。送去西北的军服早前便出发了,只是尚书大人说尚缺二十万,需要在年底前补上,他先前由于禁足的原因,把此事耽搁了。行了,照做便是。”

秦驰一听就知道是袁尚书扔下的难题。

王侍郎离开没有多久。

人又转回来了。

第302章 解决

王侍郎手里拿来袁尚书写的批文,即是去申请银子的凭据,上面有袁尚书的签名和官章。

本该他们去户部申请。

结果拿个批文让秦驰去办,这是要完全不当人了!

秦驰拿着批文,“王大人,让我去户部合适吗?”

“合适,你去户部找夏尚书,让他签个名盖个印章即可。”

王侍郎说完像是有狗追似的逃走了。或许他也清楚自己干的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