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棠锦(366)+番外

生南星有毒,中毒的人会出现唇舌发麻,咽喉有烧灼感,味觉感觉丧失,头晕心慌,四肢麻木,严重的话会出现昏迷,抽搐。

对方下的量不算大。

有人只想让秦驰造成病死的假象。

这个幸好是秦驰服药之前,小景大夫会先检查,于是就这样避开了一场祸事。

秦驰只能将计就计。

命人去追查是谁下毒。

后来查出与袁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秦驰没有直接捅出去,而是扯上了一个姓杨的县令,要将功劳都推到他的头上。

这个县令是杨家旁支的子弟。

为了引导此人捉住下毒之人,秦驰是煞费了一番苦恼。

原因还是此人太过蠢笨。

证据都给了他,偏生他还是用了半月才捉到下毒之人。

令人不得不怀疑,当上县令是不是走了后门。

秦驰早就收到了消息,说袁家在暗中调查杨令瑜在徽州任知府的罪证,他在太湖这里赈灾也不是什么都没干。

安排人将证据不着痕迹送了出去。

袁家这次来调查的人,是真真有不错的收获。

秦驰算了算时间,等他回去京师,估计袁尚书对他下毒一事,便会由杨县令上报,加深了袁杨两家的恩怨。届时袁尚书拿到杨令瑜的证据,定然不会再手软。

此事,一阵脚步声传来。

“哎哟,秦大人身体好些了吗?”

来此的人正是杨县令,大腹便便的迈进来,一脸的讨好之色。

秦驰虚弱又不失礼貌的道:“杨县令客气了,托你的福气,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小命,那个下毒的人审出来的吗?”

“正在审呢,秦大人请放心,我定会给您把事情查得清清楚楚。”杨县令捉到的正是衙门后厨的一个管事。

此人的家人被人捉走。

以此来威胁他,在秦驰的药里下毒。

杨县令又坐了半晌,这才心满意足的走了,连忙去衙门督促捕头办案。

秦一只能又让人扮作路人,将捕头引去犯人的家人被困之处,捉到了几个同犯,接着又费了两天,这才捉到了幕后的人。

实际上每一次,背后都是秦驰的人在干预。

幕后的人只是袁家培养的心腹。

他被捉的时候便想自尽,奈何秦一等人手法熟悉,三两下就断了他自尽的路,拿着他的画像开始调查他这段时间的行途。

秦驰用上了一些手段。

即是宋锦给他的药,让人服下会产生幻觉,用这个法子来审问,不一定会百分之一百准确,却也有可能会挖出真凶。

于是,袁尚书自以为隐蔽。

结果还是曝露了!

再加上杨县令是个愣头青。

让秦驰忽悠几句,便写了奏折,指出袁家派人毒害赈灾官员。

第311章 布局

“正好本官要回京,这奏折我顺便帮杨县令带回京师,此次我定会在陛下面前,给杨县令请功。你就等着陛下的嘉奖吧。”

在暗害他的人员落网。

秦驰便对外说碰到了厉害的大夫,病情已经好转,不日就会回京。

杨县令自从秦驰将功劳给自己,几乎要跟他称兄道弟,感激得要把他卖给秦驰,本来要送上京的折子,自然不介意递给秦驰。

他给了,还问写得如何,要不要修改等等。

秦驰看过之后,还真就指点了几句,“你这开头称赞陛下太过刻意,要说得晦暗点儿,陛下整日听到的恭维太多了,这个说法太多人说过了,你这样……”

杨县令一听茅塞顿开。

恨不得立马又重新去写奏折。

秦驰又指了指后面,“把疑似去掉,我们是有证据,那人就是袁家的人,有他明晃晃的供证,再用疑似就是误导陛下,让陛下以为你还没有查清楚就上报。”

“大人有理。”

杨县令又改了改。

秦驰将折子还给他,“等你写好了,拿来我再看看。”

“好好,多谢大人指点。”

杨县令开心极了,又搞出事来,“大人,等您离开了,我让百姓给您送万民伞。”

“那秦某人就谢过了。”

秦驰双手作揖,然后又小声的凑到他耳边道,“也要想法子称颂陛下,编个歌谣或是百姓联名感激陛下的信等等,我可以顺便带回去,让陛下高兴高兴。”

说完他一拍杨县令的肩膀,再扬了扬眉,一副你懂的眼神。

杨县令办案不行。

在小道上钻营颇有心得,一下子就懂了。

于是在秦驰起程回京当日。

城外无数百姓来相送,还有个代表送上了万民伞,此外有一道歌颂明成帝的歌谣出来,当中有一两句还提到了秦驰,大意就是称赞明成帝知人善任,派了清官大老爷来赈灾,求助万民等等。

期间有百姓联名写感激明成帝的信。

信是用长长的帛来写的。

这个当然是杨县令背后让人办的。

签名却是实打实的。

一个人签名可以私下领一斤粮食,谁不乐意去签个名?不懂的签名的盖个手印也行。

秦驰站在马车上,挥手跟身后的百姓道别。

“公子,这百姓真热情。”

老霍乐呵呵地说道,“让我都舍不得走了。”

秦八笑道:“人家盼公子不走,又不是盼着你不走,省省吧你。”

秦驰低头钻入了车厢,“起程吧。”

“是,公子。”

驾车的依旧是老李头。

来时这么多人,归时人类也差不多。

但身后的车队却是空的,物资已经没有了,速度上比起来的时候快多了。其实说是差不多,是因为护送的队伍,多了一支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