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棠锦(371)+番外

今日一见,董兴德的心态不稳了。

秦驰想到对方在自己初到翰林院之时,给过的一分善意,便不介意提点几句:“读书人爱好清高,但和你相处的人未必会喜欢,坦白说一句吧,我刚到翰林院的时候,便听其他人评价董大夫,说董大夫你这个人不好相处。”

他拿起了酒坛,又给董兴德倒了杯。

“但我同你短暂的相处,却知道你这人确实不好相处,行事却很有原则。”秦驰一句话将董兴德有点黑的脸色给拉了回来。

董兴德知道外人怎么说自己。

不代表他喜欢被人当面戳破。

秦驰又稳如泰山的说道:“把你当成朋友,今日才同你推心置腹一回,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修身必先反省。反省之道,犹茶之于壶,去浊而清,去疾而健。”

董兴德听得一脸黑线。

他就差说一句,让他回去反省?

他这些年若是懂得反省,还会至今还是郁郁不得志?

“瞧瞧你这脸色,我提到反省你便不乐意,你觉得自己的脾气很好,是不是?别人不顺着你,就是别的不对,自己就没有一丁点儿的错?”秦驰拉着椅子坐到董兴德身边。

他一巴掌就拍到董兴德的肩膀。

力度还不小。

秦驰冷笑道:“收一收你周身的戾气,平时不照镜子的吗?你现在周身哪有状元该有的气度?你所学的规矩,没有困住了他人,反倒是一板一眼的,把自己困在了当中。”

董兴德猛地瞪大了眼。

这是直接踩中了他的痛处。

他呆呆了好半晌,最终满身酒气的站起来,朝秦驰深深的一揖,“多谢今日的提点。”

“我可没提点。”

秦驰不承诺,又将他拉着坐下,“翰林院待不下去,便花点心思去刑部或是大理寺谋个差事,你这性子适合去这两个部门。”

照董兴德的脾气。

可能会改一改,但人的性格要改变谈何容易?

邢部和大理寺确实是个好去处。

去了那里,再板着脸别人就不稀奇。

秦驰不知道他今日的一番话,改变了董兴德的后半生,让他记住了一辈子。每当遇到困难之时,便会回想起秦驰今日所言。

在家里休息数日。

终于来到了大朝会。

秦驰早早起来,把自己收拾齐整。

宋锦让厨房比平日早了半个时辰准备早饭。

用过早饭之后,秦驰带上了奏折和所谓的感恩信要出门。

“把这个带上。”宋锦将几块小桃酥塞入一个荷包里,放到了秦驰的手里,“今日怕是不太平,中午不一定能下朝。”

秦驰想说带上了这个,在大殿上也不一定能吃上。

不过,娘子的心意,他受着便是。

秦驰把装桃酥的荷包明晃晃挂到了腰间。

等他来到宫前,碰到他的官员,总是若无若无的闻到桃酥的香味。他们倒没有怀疑秦驰身上有桃酥,而是怀疑他今早吃了桃酥。

正是严肃的上朝之时,大家也不会多说。

众人的注意力,也不在所谓的桃酥香味上,而是在秦驰带来的一小卷帛书上面。

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

这帛书是太湖百姓感谢明成帝的。

夏维站在前头,回身瞅了眼秦驰。

袁尚书和杨阁老等人,也一个个回头看向秦驰,他们位高权重,大殿上所列的位置,也是比秦驰靠前得很多。

而他们回头了。

顺理成章带动了秦驰面前的人,一个个都回头瞅了秦驰一眼。

于是,朝会还没开始。

秦驰便万众瞩目了,让他眼皮儿直跳。

“上朝!”

“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明成帝缓缓步入宝座,龙袍金辉,威严凛然。

朝臣们身着官袍,齐齐下跪高呼万岁。

在明成帝一句平身之后,朝臣们这才起身,退到了各自的位置肃然而立。

司礼太监高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等了好半会儿。

没有大臣站出来。

明成帝目光似有似无的望向秦驰。

秦驰心领神会,迈步上前,俯首行礼,字正腔圆道:“陛下,微臣秦祈安奉旨赈灾,幸不辱命,百姓感戴天恩,特献帛书以表寸心。”

“好好好,呈上来!”

明成帝龙心大悦。

秦驰把帛书举过头顶。

上面的太监下来,将帛书双手接过,再躬身将帛书呈到明成帝跟前。

在明成帝的示意之下,由两个太监将帛书徐徐打开。细细审阅过后,明成帝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秦爱卿,这桩差事,你办得不错!很不错!”

“能替陛下分忧,是微臣分内之事。”

“好一个分内之事,若人人都如你这般想,我大夏朝何愁不兴?”明成帝笑着感慨。

这话不说更好。

秦驰嘴角抽了抽。

这会儿他合理怀疑,明成帝就是要整他。这么迫不及待就要把他架到火上烤?

第316章 袁杨两家对上

明成帝一句感慨,是踩着诸臣的脸面。

秦驰没有抬头,亦能感受到众人落到他身上的目光。

大殿内年轻的官员或许懵懵懂懂。

一些老臣皆是一脸复杂地看向秦驰。有时候他们都要怀疑,秦驰年轻的外表下,是否有一个跟他们相似的灵魂,居然深谙官场之道。

此人仿佛天生就是混官场的好苗子。

厉害得让他们都有几分忌惮。

要知道他们如秦驰的年纪,也做不到如他这般面面俱到,立了功绩不止,还懂得拍明成帝的马屁,主要是拍到了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