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棠锦(375)+番外

他相信宋锦自己便懂。

宋锦沉默了很久,“今日你就算不递杨县令那本奏折,袁尚书也可能会状告杨令瑜,他奏折都写好了,证据也带在身上。”

“那不一定。”

秦驰端起茶碗浅浅的喝了口,“袁尚书拿到证据可以报复杨家,也可以把它当作把柄来威胁杨家,达到利益最大化。他把证据和奏折带在身上,也是想等待时机罢了。相信我,今日他不告杨家,下一个大朝会他也会带上。”

这些官场的老鬼最擅长寻找时机。

今日秦驰只不过是推了一把。

宋锦眸子专注地看着秦驰。

等着他的下文。

秦驰有一瞬间被她看得心神恍了恍,很快又摆出端正的姿态,用喝茶来虚掩自己内心的那点涟漪,“今日我不推一把,袁老鬼不会把证据拿出来。”

“为什么?”宋锦疑惑。

“陛下今日看到了感恩的帛书,摆明是很开心,袁老鬼有心要给杨家一击,也不会选择今日,无疑是得罪那位了。”

秦驰是虱子多了不咬。

作为了解明成帝的袁尚书就不一定。

官员们写了奏折没有呈上去的比比皆是,真不差袁尚书这一本。

秦驰却希望袁尚书选择今日。

正好激怒明成帝。

不生气的明成帝,怕是记忆不会深刻。

宋锦听到了秦驰的分析,还有他的恶趣味,感激之余又忍不住失笑,“我家人的事,有劳相公操心了。”

“这话以后可不要再说,为夫不乐意听到。”秦驰笑容敛去,很是认真的说道,“娘子的家人也是我的家人。”

宋锦下意识的伸手握住了秦驰的手。

秦驰反手握住她的手,嘴角微微翘起,眼底有着别样的亮光。

第319章 各方反应

袁杨两家的事情尚未有定案。

真正决定生死的博弈,便是在案子的调查期间。袁杨两家必定会倾全族之力来斗得死去活来,秦驰没想过要掺和进去。

他只会暗中去推波助澜。

明成帝让他休假,对他来说却是好事。

秦驰在家里娇妻相陪,关门谢客,那个模样就像是压根不管朝廷上剑拔弩张的压抑气氛。

聊过朝中的事宜。

宋锦琢磨着家人的所在。

这些年她已经确实了,人就在福州那一带海域,只不过她亲自去找过了,还是没找到。她留了人在那边,也交待过邢纶。

宋锦异想天开道:“相公,你说幕后的人会不会为了给杨令瑜脱罪,把我家人放出来呢?只要我家人都没有事,对外说是举族搬迁或是隐居,仅是拜托杨令瑜配合一下,杨令瑜的罪责也就不重了。”

说死掉的人都活着。

罪名是能轻很多。

秦驰闻言差点被茶水给呛到,“娘子莫要难过,你还有我呢。”

“我很好。”

宋锦这辈子的心态尚可。

这辈子难过有之,却早就接受了现实。

对于外人来说,她和家人分离是数年,在她这里,前世今生回起来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家人的面容早就在岁月中模糊。

坚持至今,只不过是执念。

在夫妻俩说话的同时。

袁杨两家府上是大动荡。

袁尚书家还好上一些,毕竟他禁足不是第一次,回到袁府立马召见幕僚来商议。

将殿上的事情一说。

幕僚一针见血道:“此事会不会是秦祈安在背后推波助澜?”

“他有这能耐吗?”

袁尚书换作去年会嗤之以鼻。

如今就不太确实了。

他三天两头刁难秦驰都让他分解,连带派人去刺杀对方,对方都能毫发无伤,本来上次听到他在太湖病危,还以为这次他死定了。

可谁知道人家又坚挺的转危为安。

对外说是遇到了医术好的大夫,袁尚书对此抱有怀疑,“我怀疑他压根没有中过毒,要不要让太医去给他把脉?”

“过去这么久了,还能把得出来?”

幕僚很是怀疑。

太医院当中有些人的医术,并没有外面传闻中的厉害。很多说法都是经过词语的修饰,略有一些夸张的成分在里面,好比治好一点小病小疼,方子还是前朝或是前人传承下来的,照着人家抄出来,把病人治好了,传出去便夸成了对方医术了得。

不怪幕僚怀疑。

好比刘家人的医术,多数是这种状态。

幕僚将怀疑也说出来。

袁尚书不确定,“能不能也要先请人过去才知道。”

没有实际的行动。

光是靠在这里猜也没用。

当即,袁尚书叫来老管家,吩咐道:“拿我的名帖,去太医院请卓太医,你再去备上一份厚礼,走一趟秦府。”

“老奴这就去办。”

老管家拿着袁尚书递来的名帖走了。

这时幕僚才问:“医术最好的,不是刘太医吗?”

“你为什么这样觉得?”袁尚书反问。

“他是院使。”

“能当上太医院的院使,医术自然不会是欺世盗名,却不一定是最好的。”混迹官场多年,袁尚书知道的秘密比旁人多了去。

……

几乎同时在杨家。

杨府当家的人几乎都聚到了书房。

杨阁老还让人去请了族中的长辈,一同过来商议此事。比起袁尚书那个不痛不痒的罪名,杨家的罪名一经证实,后果不堪设想。

杨应骥和杨应荣也匆匆回府。

来到了杨阁老的书房。

“祖父!”杨应骥进来便向杨阁老行礼。

杨应荣也跟着行礼。

杨阁老将今日大朝会发生的事简单提起,“袁家这是要置我们于死地,我们必须要尽快想出应对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