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两辈子。
终于找到了,让她惊喜之余,又惶惶不安。压根没有听出秦一话中的问题。
反倒是邢纶听出来了。
裴鑫将军本来是水师出身,可偏又被调去镇守东北边境,连从小教导的儿子也扔去了西北。由此可见明成帝把大夏作成了什么样子,连知人善任都做不到。
天色大亮,战斗停歇。
岛上有士兵举着旗子,冲着船的方向左右挥动。
秦一率先发现,“夫人可以登岛了。”
宋锦让船靠近岛屿。
岛上建有一个码头。
此次突袭,避开了码头那边。
大船无法直接靠近岸边,只在距离数丈的地方抛锚,宋锦等人借助小船登岛。
跟着领路的士兵来到了一处。
这里有不少石头的房子和茅草屋,唯有位置偏高的地段,有几处建筑是不错,其余的都只能用简陋来形容。
这时到处都是尸体。
叛军没死的人都选择了投降。
大概是领路的士兵被交待过,知道宋锦的意图,直接把人领去了药坊,来到了一间库房。
药坊没死的人暂时安置在库房。
库房没有窗户。
不用担心进去的人逃跑。
士兵像是生怕宋锦等人误会,替自家上司说一句:“朝廷有意善待无辜的百姓,可是否无辜也要经过一番核实。”
“我能理解,多谢了这位兄弟。”
宋锦以男子装扮,说出这话毫无违和感。
库房的门打开,里面蹲着上百人,宋锦目光扫去,在左边角落处,看到蹲在一处的十几个男子,有老有少。
熟悉的面容,霎时让宋锦眼眶泛红。
秦一低声交代士兵一句。
士兵站出来道:“徽州宋家人出来,你们家人来接你们了。”
这话一出,像是在湖里扔下了一颗石子,惊起了一阵波澜。
第435章 宋家人
一些人几乎齐齐望向角落里的宋家人。
反倒是宋家人面面相觑,要知道他们跟这里其他被捉来的不同,他们是一族人被捉的。
蹲在前面的一个中年男子,谨慎的目光定定落在宋锦的脸蛋上,正好和宋锦的目光对上。他先是一愣,接着面上露出震惊之色,再连忙低头拉起其他人,示意往外走。
等宋家老少走出库房。
士兵又将库房关上。
宋家人不管老少,皆是面黄肌瘦,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叠补丁,唯一可取之处,估摸便是洗得尚算干净。
中年男子停在宋锦面前,试探问:“是锦儿吗?”
“是我,二叔。”
宋锦眼泪无声往下流,忍住才没有哭出声,“我来接你们回家。”
“好好……”
中年男子眼眶也红了,“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你。”
在那声“锦儿”一出。
宋家其他人也陆续认出宋锦,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
宋锦又看向其他人,声音哽咽的依次叫人,“三叔,堂伯父,二堂叔,……”她的目光一一掠过在场的亲人,可是没有看到宋宽,不由的惊慌极了,“我,我爹呢?”
其余的神色顿时一滞。
宋二叔抹去了眼泪说道:“当年你父亲只在这里待了小半年,有一日便被人带走了,被带去了哪里我们也不知道。”
作为阶下囚,想探听都不容易。
看管他们的那些人也只是低层,所知道的事情有限,再上层的管事,他们也接触不到。
邢纶一见宋锦大受打击,连忙靠近她耳边低头提醒道:“东家忘了,宋老爷今年在福州出现过,人还活着,只是我们暂时不知道他在哪里。”
宋锦旋即想了起来,“是我一时急糊涂了,二叔,大家跟我离开这里再说。”
“先去找你二婶她们。”
宋二叔想起了妻女急忙道。
在这里的十几个宋家人都是男子。
想到之前的混乱,忙不迭目前居住的草棚跑去。昨晚他们不是不想出去荮坊,是被看守的人拦住,没多久又有官兵闯进来,将以前的守卫杀了,可又不顾他们说什么,统统关进了库房。
宋家人为了互相照应,草棚搭建在一起。
不是按各家住各家,而是特意让女眷住在中间的茅草屋,外围是青壮年居住。
这样子也是为了保护家中女眷。
宋二叔跑回去,“娟子?娟子?!”
“相公,我在这里。”
中间往左的一间草屋的门,打开了一道缝,里面露出了一个妇人半边的身子,在她的手里还拿着削尖一头的木棍。
堂伯和堂叔伯他们去叫人。
幸运的是昨晚的战火,没有涉及到这里。
主要是这里的茅草屋不起眼,摆明没有油水的地方,官兵想刮油水也不会来这里。而岛上的叛贼就算要逃跑,也不会往这里躲。不然,官兵搜查到这里,也是一捉一个准。
什么原因?
是岛上的叛贼吃穿不愁,被捉来干活的人,不是瘦成皮包骨,便是精瘦精瘦,明眼人一瞧便能看出不同,相当于在一群瘦子里想藏一个胖子,再怎么藏也藏不住。
只能说有几分运气。
宋锦站在旁边,看着叔伯们和家人面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婶子和堂婶她们,状态也不好。
早没有当年养尊处优的模样。
同时,宋锦也发现了,当时被捉走上百人,现场的人数不足一半,除了她爹去向不明,还有几个长辈没了,几个年幼的族弟和族妹没了,四堂婶和四堂妹不见影,瞧四堂叔麻木的神色,便知道个中的缘由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