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掌柜上来行礼,“小的见过夫人。”
“陶叔不必客气,先坐下喝杯茶暖暖身子。”宋锦温和浅笑地将桌上的热茶推至陶掌柜跟前,“我来是有事请教陶叔。”
“夫人请说。”
“去年在我离京后,你家公子都做了什么?”宋锦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陶掌柜为难道:“夫人,公子的事情,小的无权过问。”
宋锦又说:“我只需要知道个大概。”
“夫人莫要为难小的。”
私自泄露主子的消息是大忌,就算宋锦是主子的妻子,陶掌柜也清楚有些话不能从自己嘴里说出,“夫人想知道什么,可以直接询问公子。公子向来对您极好。”
宋锦盯了他好半晌,面上随之又挂上浅浅的笑意,“那陶叔给我说一说,在我离开之后,京城里发生了什么,但凡与叛军有关的消息,更要事无巨细的,我都想知道。”
其实这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陶掌柜一听不是公子的事,立马应下了,出去一趟之后,又抱来了一堆卷宗。
卷宗上面有日期。
宋锦看了一眼日期,没有为难陶掌柜,打发他出去后就开始查阅。
这一看便是一天。
早春的寒冷,挡不住宋锦外出寻人的决心。
顺着叛军可能出现的痕迹,宋锦几乎踏遍了大半的京师。
一些很少有外人踏足的偏僻山村,宋锦仍是会携带着父亲的画像,亲自去走一趟。
“你说人会不会在城内?”
木婷突发奇想说道。
秦七嘴角抽了抽,“叛军大败之后,公子掌权,便让户部重新攒造黄册。”
京师的人口去年调查过。
秦驰不仅是排查藏匿的叛军,也曾借此寻找过宋宽。当时秦七在京师养伤,听身边暗卫聊起过此事。
某日郊外,京城十里外。
宋锦骑马路过一处山头。
远远可见到山腰间,残垣断壁,一片荒凉。
宋锦停在山脚下,“那是什么地方?”
“以前建有一座庵堂,平时香火不怎么样。”木婷环顾了这里一圈,脑子便想起了关于这里的事。
宋锦望着那里,“毁了?”
木婷感慨,“是啊,去年二月份还是好好的。不过有人说这庵堂不干净,养了一群小尼姑,个个妖妖娆娆的,反正没一句好话。”
“还有这事?”宋锦若有所思。
秦七欲言又止。
宋锦刚要继续赶路,忽然又顿住。
从陶掌柜给出的卷宗,在她离开京城数日,城郊十里外的一座庵堂,一夜之间被烧毁,具体的情况含糊不清,但上面标记疑似叛军据点,不会就是这里吧?
“阿七有话不妨直言。”宋锦声音淡淡的说道。
秦七垂眸道:“此处庵堂曾是叛军的据点之一。”
话点到即止。
藏在这里的叛军是秦驰下令剿杀的,为了防止泄露消息,并没有通过官府,故而下过封口令。秦七并不能直接告诉宋锦。
宋锦下马,登山。
第454章 捷报
踏上青石台阶。
来到半山的庵堂遗址。斑驳的墙面上,有残存的壁画,佛像依稀可辨,金彩不再,只有黑炭般的轮廓。
荒凉的院落中,野草丛生。
焦黑的树干。
仿佛在默默守候着这片废墟。
宋锦不紧不慢的,将遗址查看了一遍,连同周围也没有放过,但在这里早就看不到人迹。
“东家,时间不早了,再不下山怕是赶不回城。”木婷望了望城门的房门,再看了看西边宛如银盘的落日。
宋锦不知为什么,对这里总有几分在意。听到木婷的话,还是选择了回去。
踏着石阶走下山。
站在山脚下的时候,宋锦回头望向半山腰的废墟,转而翻身上马。
“走吧,回去。”
宋锦此话一落。
其他人迅速上马,往城门的方向奔去。
进城之后,宋锦几个牵着马行走在街道。看着傍晚街道上来往匆匆的百姓,还有一些人面带着喜色。店铺两边时常能见到有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兴致勃勃的聊着。
“你们有发现今日城内有点儿不一样吗?”宋锦环顾四周说道。
木婷细细周围人谈论的话题,“似乎是南边传来了捷报,朝廷大军收复了建宁。”
宋锦没有多大的意外。
在徽州之前,朝廷大军就占了上风。城中的茶楼酒肆几乎在谈论此事,连同街道上一些百姓面上也带了喜色。
刚回到药铺。
宋继涛迎了上来。
招呼一个老仆过来,将马牵去马厩。
宋锦进去洗了把脸,喝了杯热茶,缓了缓奔波的疲劳,见宋继涛还守在外面,便知是有事,“进来。”
宋继涛低头恭顺进来,“少族长,今日上午公主府传来消息,说明日宫里有家宴,务必要让您出席。”
宋锦闻言沉默了。
在京城这个月,李氏不是没让人来请过宋锦,连带孩子也来过两回,只不过宋锦都不在城内,行走在外面,后来知道了,宋锦也只是买了份赔礼,让人送过去。
这次不一样。
李氏之前派下人过来,一般说是请她回去吃饭,此次提到了宫中的家宴。
想必不是她要求的,而是宫里头的意思。
“此事我知道了。”
宋锦在琢磨着此次是推不掉了。
宋继涛又道:“还有一事,正阳书局那边通知我们,可以将书送去印刷了。”
“等会你跟木婷去拿医书。”
宋锦行事很低调。
联系书局印刷医书,只是正常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