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棠锦(69)+番外

宋绣正好瞧见了,上来就去扶秦明松,“姐你这是做什么?干吗推我相公?你平时不待见我就成了,我都不跟你计较,可你为什么还要迁怒我相公……”

“不好意思。”

宋锦秀眉轻轻蹙了起来,“他突然站到我背后,不推开他就差点撞上了,我现在是个双身子的人,他摔倒总比我摔的好。”

跑过来正想骂人的老刘氏。

一听到宋锦的话,顿时什么气都没了。

这话说得对啊。

四儿是重要,曾孙也紧要。

老刘氏生硬地问上一句:“四儿怎么样,没摔着哪里吧。”

“无碍,劳娘担心了。”

秦明松又端起了君子之风,关心起老刘氏以示孝顺。

宋锦只想说一句。

做作!太造作了啊!

只是差点摔了,又没有真摔实了!

凑过来的三郎探着脑子瓜子问:“小叔能受什么伤?心灵上的伤吗?那要好好找景大夫治一治。”

“噗——”

似乎有人失笑,可三郎左瞧右瞧也没瞧见谁笑。

屋顶的暗卫懊恼极了。

他一时没忍住,等下还要向公子请罪,身为暗卫连笑都忍不住算是犯错了。

当三郎那张小嘴巴拉巴拉的想说什么。

二郎飞快地跑过来,一把堵住他的嘴,连忙跟秦明松赔罪道:

“小叔,您大人有大量,别怪三郎这张嘴,老是想到啥就说啥的。”

“二哥捂我嘴干啥?”

三郎好不容易挣脱二郎的手,不服气地大声道,“大嫂一个女子能有多大的劲,再说我都亲眼看到了,小叔扶到柱子了,没有真的摔倒哦。”

“你这小子还嚷嚷?”

二郎真是救不活这蠢弟弟了,“小叔,您别跟他计较,我替他向您道歉。”

秦明松神态坦然,似乎并没有生气,含笑说道:“二郎,三郎说得对。我并没有摔着,是绣儿过于担心才闹出误会。何况刚才小叔也有错,急着去看大郎,反倒是没有注意大郎媳妇从屋子里出来。”

“看吧,我就是没错!”

三郎得意地抬起小脑袋,“阿爷常说小叔是个读书人,最会讲道理的。奶你说是不是?”

“快滚滚滚,找你那阿爷说去。”

老刘氏没好气的骂道。

不过这种骂和平时骂几个媳妇是不同的,带着长辈对小辈的亲昵。

宋锦知道老刘氏人品再不好,对于二房的几个孙子心里还是在意的。

据说秦驰小的时候,老刘氏也是有过疼爱,本想抱到身边养,但是李氏死活不让,再加上因为老刘氏经常找李氏的不痛快,秦驰就不乐意亲近老刘氏了。

人心是肉长的。

渐渐的,老刘氏对于大孙子的那份喜爱就淡了。

“明忠!你家有客了!”

一名汉子在秦家院子外大喊。

秦老大大步从屋子里出来,憨厚的脸上带着难得的轻松。

刚才景大夫给李氏把脉,说她的身子好转,没有大碍。

其他人都好奇。

这是有客人来秦家?

秦老大出去,领回来了三个年轻人。

第58章 有客来访

宋锦认出其中一个。

正是秦驰的同窗吕延吉。

另外两个衣着打扮,一瞧就是家境不错,身后跟着四名随从,各拎着上门的礼物。

“这是祈安的家吗?”

当中一人好奇问。

另一个锦衣少年道:“应该是了,我听祈安说过,他家在秦家沟。按我说,刚放榜就匆匆回家,他八成是躲懒的。”

“哈哈,你可别冤枉祈安,我怀疑他是躲我们仨的。”吕延吉开玩笑地说着。

锦衣少年凑到秦老大跟前,“叔,您是祈安的爹吧,他正在家干什么?”

“大郎生病了,正在屋里休息。”

秦老大憨厚地表示感激,“这大老远的,多谢你们有心来看他。”

三人同时一愣。

这次过来还想着抓住秦驰,让他请客或是带他们去山上玩一玩。

没有想到人是生病了。

那么,回到乡下养病倒是没有什么。

锦衣少年歉意道:“叔,很抱歉,我们不知道祈安生病了。”

“这事咋能怪你们。”

秦老大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如此。

一行人进了院子。

随从将礼品摆到堂屋。

老刘氏两眼放光,内心蠢蠢欲动。

岂料让秦老头一眼看过来,她顿时什么心思都没有了。

随之秦老头担心她给老秦家丢脸,将人赶出堂屋,“还不去给大郎几位同窗泡壶茶,我记得上次大郎给我买了包茶叶,正好去拿出来待客。”

“辛苦娘了。”

秦明松也担心老刘氏丢人。

以前老刘氏不是这样的。

自从宋家姐妹嫁进来,老刘氏闹出的事情就是一桩接一桩。

“咦,这不是秦秀才吗?”

锦衣少年客气地上来打招呼,“久仰大名,我先生平时还会跟我们说起你,说你的诗书一绝,连他都佩服。”

“过誉了,请问你先生是?”

秦明松不一会儿就跟锦衣少年攀谈起来。

锦衣少年叫孟庆瑞,是黟县的孟县令的第二子,另外那个乐严,与秦驰一般年纪,都是十六七岁的。

同是塔川书院的学子。

放榜当日,三人本来去找秦驰的,问了隔壁才得知他带着妻子刚回了乡下。于是三个少年郎就相约今日来乡下找人。

老刘氏让秦大丫端上茶。

吕延吉问道:“不知我等是否方便去看一看祈安?”

“这个要问下大郎。”

秦老头叫来大丫,让她去问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