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今天起不做炮灰(183)

作者: 沙砾海市 阅读记录

“那也不能打我啊!”杜明月不干了,她可是家里掌上明珠,哪里受过这种待遇!她咽不下这口气!

警员本来就不待见这搅事儿的记者,也跟着不乐意了,“那你说吧,是谁打的你,我们会对他进行传唤!”

杜明月哭的更厉害了,“那我怎么知道呜呜呜!你们去查啊!”

一警员说,“教室门口没监控。”

另一警员说,“如果动手人很多,你应该也告不过来。”

当时学生很多,除了一开始动手的,还有后来跟着凑热闹的,人那么多根本没办法找。

杜明月哭的哇哇的,就差趴在地上撒泼打滚。

罗招娣忍不住冒出一句,“怎么样,被迫调解的感觉不错吧,你那么善良可爱,你就原谅别人打你啊,你不是说人要宽容么。”

杜明月立刻职业病上身,叭叭讲了起来,“陌生人打我凭什么要宽容,我们又没有关系!可你和你父母之间就是再大的矛盾,那也是你父母啊,我调解你们又没错!”

罗招娣差点被气死,一警员头痛道,“不许再吵架了!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因为两边的拒不配合,这调解可是磨蹭了两个多钟头才算完事。

罗招娣是没什么事的,她又没动手,而且也算是被纠缠的受害人之一了。

警员主要是调节罗招娣不要追究杜明月的责任,以及不让杜明月追究学校的问题。罗招娣很给警员面子,聊的差不多就签字同意了。

而杜明月是想不同意,可又没得选择,除了妥协没有别的办法。就像警员说的,没监控谁也不知道谁干了什么,那么多人一起打,也不会有人互相指证的,只能吃了闷亏。

罗招娣从警卫室离开之前,看向杜明月警告的说,“你以后不要来找我了,你再纠缠我,我就和你同归于尽。谁逼我回去受苦,谁就是我的仇敌。”

杜明月被唬住了,死死地瞪着罗招娣,另外两个警员则是默契的什么都没说。

罗招娣出门来往回走,正看见青羽和是有卫文兰、董春梅在那里等着。

罗招娣鼻子一下就酸了,刚刚面对那尴尬的情景都没事,可一见到她们,眼泪就下来了。她扑过去抱着青羽哭。

青羽安慰道,“好了,没事了,他们如果还来我们再打一次。”

罗招娣闷声答应。

她知道,刚刚第一个扔水杯的就是青羽,带节奏打人的就是室友。幸好有她们一直帮忙,要不然自己就被吓疯了。

……

杜明月处理好了伤之后,火急火燎的来到罗老虎和张永秀的小出租屋。然而那两人都不在。他们夫妻两个是觉得好不容易来一次首都,也不能白来了,所以是出去溜达去了。

杜明月憋着火气不想走,等了快两个小时,罗老虎和张永秀才回来。

他们一见着杜明月就很激动,甚至都没问问她怎么受伤了,就只是关心自己的事。

“大记者你来了啊!我闺女找到没有啊?”

“是不是调解完了啊?”

杜明月冷着脸说,“找到了,她不接受调节。”

“不接受那能行么,你们不是说了算的么?你命令她啊!”张永秀是觉得,只要能上电视的都是令页导层面的,全国都要听的那种。

杜明月就很火大,先是跟着他们进了出租屋,然后摆出审犯人的架势说,“你们就先别说那个了,还是先说说为什么骗我吧!”

罗老虎被吓到了似的跳起来,“啥!我骗你啥了啊。”

“你说是女儿不学好偷钱,可罗招娣说你们把她卖给别人家当老婆!你们不知道买卖婚姻犯法的么,而且大一的学生那才几岁啊,还没到结婚年龄呢,你们这是骗我给你们当犯罪的帮凶。你看我脸上啊,我都让学生当人贩子了!”

第161章 回到九零(14)

杜明月怒道,“什么叫几件事没说全啊,你明明是该说的都没说!我伤成这样你都应该负责我医药费。”

杜明月只是那么一说,可罗老虎一听要掏钱就急眼了,谁跟他要钱就是要他的命!

他怒的拍案而起,“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你!怎么就我们负责了!又不是我们打的你——”

张永秀急忙上前拦着自家男人,背对着杜明月,疯狂给他使眼色。

女人看女人就是准的。

张永秀早就摸透了这个杜明月是怎么回事了,这女的吃软不吃硬,只要是哄着来就没问题。而且他们两口子出门在外的谁也不认识,要是不靠杜明月就没依仗了,干嘛把人得罪死啊。

罗老虎被劝回去了,张永秀转头凄凄惨惨的说,“姑娘啊,我们真的不是卖孩子,那丧尽天良的事儿畜生才做得出来!谁要是卖孩子,谁天打五雷轰!

我们给孩子说亲,只是想给她找个老实可靠的人家,让她后半生安稳。”

罗老虎这下反应快了,跟着颓废的哀叹一声,抠门守财奴再次变成了操心老父亲的形象。

张永秀继续说,“可是我们没读过书,好多事都不懂,我们只知道身边人都是那样,长大了就成家,成家了就生娃,就希望女儿也能这样安安稳稳一辈子。

我们多要彩礼,就想让女儿显得金贵,被婆家重视,不是做买卖,真的没卖人……”

杜明月心里迟疑但嘴还硬,“但是你女儿年纪还小,根本不到结婚年龄。”

罗老虎说,“我们村很偏僻,别看现在火车四通八达的,但是从这去我们那路上要跑三天呢,都不算来回倒车的。

我们那边的人都是这样的,年纪差不多了就办婚礼住一起,啥时候年龄到了啥时候扯证。像是我们这辈人,有的结婚一辈子了也没领结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