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不走剧情(344)
算了,走吧。”
夏大嫂忙问:“去哪里?你知道他们搬去哪里了吗?”
“我哪知道,我是说咱们趁着现在天色还早,赶紧回家去吧,地里还有那么多活呢,不赶紧干,等到了冬天吃什么!”
夫妻俩满腹怨言的离开了。
知云这边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
因为有着之前挖到的那一坛银子,再加上夫妻俩又勤劳肯干,现在房子也成了他们自己的,也不用每月付租金了,小日子过得倒也轻松。
夏老二做车夫,有时候去乡里送人送货,回来的时候还会顺便挖点野菜,捡点柴火,顺带的捎回来。
丁氏除了帮人家洗衣服赚点儿铜板补贴家用外,在院子里也种满了菜。
因为出了夏老大这事,夏老二就再没回过老家。
让知云觉得惊奇的是,他以前觉得三叔一家也不是省油的灯,却没想到这一次他们倒是安分。
倒是对他们高看了几分。
却没想到夏老三夫妇哪里是安分,只不过他们两口子心眼更多,也比夏老大两口子更要脸面,所以才想让夏老大两口子冲在前面,如果他们占到了便宜,那他们两口子就跟上。
如果夏老大两口子没占到便宜,那他们也就作罢了,这样一来,他们就只跟着占便宜,不会跟着丢人了。
等看到夏老大两口子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夏老三自然也息了心思。
他们现在有房子,手里又有分家分得的银子,两口子勤快一些,日子还能不越过越好吗?
不过夏大嫂向来是占人便宜占习惯了,时不时就会去夏老三家借棵葱,借头蒜,弄得夏老三烦不胜烦,干脆趁着农闲的时候,在两家之间筑起了一堵墙,将院子一分为二,彻底分成了两家人。
第317章 病秧子逆袭13
因为觉得自己年龄尚小,还不是出风头的时候,知云在学堂里只是表现的稍微聪慧了些,该藏拙的时候还是藏拙,并没有表现的特别出色,这让夫子稍微有了那么一点失望,以为自己当初看走了眼。
但知云表现的确实比其他孩子要聪慧些,尤其是那一手字,才不过几个月时间,就已经写得有模有样了,甚至还已经稍具风骨。
知云……我怕拿出我真实的实力来吓着你。
如此过了一年多时间。
因为夏老二一家特意的躲避,再加上老家又离的镇子上不是很近,来一趟镇子很不方便,这一年来两家人竟然奇迹的没有碰过面。
到了冬天,知云已经满了6周岁。
屋子里烧了暖暖的炭火,再加上知云夜晚一直在不停歇的修炼,这一年多时间,总算是已经引气入体了~~至少对寒冷和炎热不会那么畏惧。
看着便宜爹娘,每日里兢兢业业,尤其是丁氏,若不是知云坚持,她冬日里还想接浆水洗衣服的活呢。
想了想自己,不如表现出点能力来,明面上有一份赚钱的营生,虽然他的空间里金银玉器都不少,但此时也不适合拿出来,毕竟他们家也不是真缺钱,只是这夫妻俩不舍得花,想攒着给他读书。
他让夏老二带着自己去了书斋,接了一个抄书的活。
没办法,谁让他年龄小,如果自己来了,掌柜的肯定是不敢把抄书的活给他的。
有时候年龄太小,确实也是个短板。
在书斋的掌柜不信任的目光中,夏老二和知云带着样书和纸离开了。
尽管不相信知云这么小一个孩子就能做抄书这种活,但对方已经已经交了押金,他也没有理由拒绝。
最多就当是这本书和这些纸张都卖给了他,反正他收这两人的押金收的高,足够抵他那本书和那些纸了。
对于抄书这个事,原本夏老二是不同意的,他觉得儿子还小,家里的生计不用他担忧。
但知云说,这样既可以不用自己买纸就可以练字,也可以更牢固的记住书上的内容,还可以赚钱,一举数得。
夏老二这才勉强同意了。
于是丁氏又多了一个磨墨的活。
原本知云想自己来,但丁氏却说什么也要帮着他磨。
磨好了墨,就拿着针线篓子坐在旁边看知云写字。
丁氏觉得,虽然儿子写的字她一个都不认识,但看着儿子认真写字的样子,对她来说就是一种享受。
知云也就不再拒绝了。
反正他也没想在抄书这件事上作弊。
不过丁氏怕他累到,每次都不让他写太长时间,鉴于对方的拳拳爱子之心,知云只得加快了书写的速度。
知云还是用了三个傍晚,抄完了第一本书。
夏老二带着知云去结了账,顺便再领取下一本书。
书斋的掌柜看着抄写好的书,眼中都是震惊。
想不到这个看起来不大的孩子,一笔字竟然写得如此工整,很痛快的把第二本书给了他,收的押金也成了正常收取的金额。
拿着刚到手的800文钱酬劳,夏老二不由得有些感慨。
儿子也太能干了,这才几天就挣了800文,比他一个月的工钱都多了!
要知道他每月的工钱只有四钱银子,换算成铜板就是400文。
虽然这800万并不是纯利润,毕竟笔墨是知云自备的,书斋里只提供纸张和样品书,写这一本书所费的笔墨,差不多也有200文了,但就算是这样,也能剩下600文。
已经是周老二一个月的工钱了,当然周老二也不是每月只有四钱银子,有时候还能得点赏钱。
回程的时候有时候也能接点零活,这些都是车马行默许的外快。
这一次知云带回去的这本书,比上一本可厚多了,足足两倍有余,当然价钱也不一样,这本书抄完了,可得二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