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佬不走剧情(597)

作者: 五月采风 阅读记录

这才想起了这个位面世界似乎有一种奇怪的磁场。

看来野营灯是不能用了。

不过这也难不倒知云~~她有夜明珠,一颗不够就两颗,两颗不够就更多颗。

她手里的夜明珠可是真的夜明珠,而不是荧石,只不过这珠子都不大,每墅都只有核桃大小,拿出来的光芒也没有野营灯那么亮,知云取了个塑料袋,在里面装上了几颗夜明珠,吊在了帐篷的顶部,充当灯来用。

把自己折从空间里扒拉出来了几本书,翻看着打发夜晚的时间。

也不知看了多久,感觉时间应该是差不多了,毕竟手表手机拿出来都不能用,自然也不能看时间。

知云忽然放下手中的书,钻出了帐篷。站在河边铺展开精神力,在周围细细的感应。

几分钟后,发现这里没什么异常,她又开始变换着地方感应。

幸亏她的精神异能已经达到了5级,否则精神力就这么个实用法,早就已经枯竭了。

折腾了近一个小时之后,终于在村口的一口枯井边感应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知云记下了这个位置,就又回帐篷里了。

晚上的光线不好,还是等天亮了再来查看情况吧。

等到第二天天亮了,知云收了帐篷,就来到了那座枯井旁,用绳索连接好一架软梯,很快就来到了井底。

哪怕是白天,井底的光线也不好,在手夜明珠光芒的照耀下,知云在井底发现了一块石头,一块黑色的石头。

此刻那块石头上布满了已经结块的尘土,周围还长了许多杂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碎石块,碎砖头瓦砾之类的东西,因为这是口枯井,井底下的水源早已枯竭了。

在原主的记忆里,自从她有记忆以来,这口井里就没有过水,一直都是一口废弃的枯井。

从石头上面的结块尘土来看,这块石头已经不知道在这里放了多少年了。

确认了就是这块石头的气息不同寻常,知云把这块石头收进了空间里,然后就发现……在石头的下面,竟然有一具枯骨,看着枯骨的形状,应该是个三四岁大小的孩童。

这让她不由的想起了在原主记忆里的一件事,大概是十几年前,他们村里曾经丢失了一个孩子。

第550章 丧尸王3

不过当时原主还小,并不知道经过,只是原主的爷爷奶奶经常拿着这个来吓唬原主,告诉她不要乱跑,否则就会像那个丢失的小孩一样,被拍花子的拍走,再也回不了家了。

再也见不到爹娘,也见不到爷爷奶奶,更吃不到甜甜的糖了。

原主信以为真,所以每次跟着爷爷奶奶出去赶集的时候都会变得很乖,从来不乱跑,就怕被拍花子的拍走。

现在看来,什么拍花子的,这具枯骨很可能就是那个失踪的小孩的,这是被人害了啊,恐怕那块石头就是砸死那个小孩的元凶。

当然,也可能孩子在被扔下枯井的时候就已经死了,那块石头扔下来,只是为了盖住孩子的尸体,不被从这里经过的人发现而已。

当然这一切只是知云的猜测,也可能这具枯骨属于另外一个人。

沿着软梯从井底爬上来,从空间里取出一辆折叠自行车,骑着向镇子上的方向出发。

在原主的记忆中,镇上有一家私人书店,虽然卖的主要是学习资料,但也有一部分课外读物。

知云就是冲着这部分课外读物去的,毕竟丧尸不需要睡眠,也无法修炼,对于一个拥有人类意识的丧尸来说,夜晚是漫长而难熬的。

这时候就很需要这种纸质读物了。

谁让电子设备不能用了呢,要不然就她空间里的那些手机里储存的游戏和电子书,也足够她打发时间了。

其实现在末世刚刚开始,村子里幸存下来的人类还没有离开,不过也正因为刚开始,幸存下来的人类在面对丧尸这种生物时,某种本能的畏惧,这才躲在家里,不肯出来。

毕竟农村跟城市里不同,农村里哪家家里没有点存粮,而且用的也是那种柴火灶。

就算是不敢出门,只要是没有丧尸闯进去,家里又有足够的柴火和粮食以及水,一时半会也饿不死。

不过这种情况应该也持续不了多久,因为他们这里哪怕是农村,也已经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可问题就在于,自来水已经停了。

不过或许是因为农村人的习惯,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大水缸用来贮水,以防止哪天忽然停水的时候没有水用。

等家里的这些水喝完,恐怕这些人就得冒险出来找水了。

毕竟家里还保留着压井的太少了。

毕竟人活着不仅只需要粮食,还需要水,没有水也坚持不了多少日子的。

这些都跟知云无关,她已经离开了村子,至于村里的这些人什么时候离开,就不关她的事了。

其实这些幸存下来的人,昨天已经看到了知云家的方向起火的情况,但却没有一人敢出来救援。

丧尸啊,谁不怕。

就看他们那尖利的如同野兽的爪子一样的指甲,就没有人敢上前招惹。

更何况只要是一露头,那些丧尸就会闻味而来,那兴奋劲,就如同是看到了天上掉下一块金子一样,疯狂的想上前争抢。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现在还留在村子里的,除了老年人,就是残疾人和孩子了,但是有点本事的,或者是年轻力壮的,都像原主的父母那样,到大城市里去打工挣钱去了。

虽然那些变成了丧尸的也都是这一类人,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丧尸病毒改造了他们的身体,在变成丧尸之后,就再没有了老年迟暮的那种滞涩感,而变得行动敏捷,比之年轻人也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