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大佬她想安静种田(824)

作者: 青山下的狐 阅读记录

因为高山大队离镇上远,很多东西都必须自给自足,所以在杨满福他们烧出第一窑砖瓦出来的时候,村里的人心思就活络开了。

他们这里一直用的都是茅草房,年年都得给房顶换草,否则的话,到了第二年房顶上的草就容易烂,还容易长虫。

现在杨家人烧出了砖和瓦,他们就都想着把自己家的房顶都换成瓦片的,到时候也不用年年换瓦片,用的时间久也没那么容易长虫。

杨大国知道自家这几个侄子搞出了瓦片和砖头也很高兴,他们这里就连镇上都没有一个砖瓦窑,要是想要买砖瓦的话,得要跑到隔壁镇上还得提前预定才能买到。

现在好了,自己大队里也有那砖瓦窑,到时候不仅烧出来的砖瓦可以卖钱为大队里增加收入,村民们也能住上砖瓦房。

清泠知道这个砖瓦窑保不住,所以提前就给几个侄子说好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几人也想的很开,即便是现在砖瓦窑被大队征收了,只要他们有技术在就有钱赚。

杨大国来了之后,才开口,杨满福几人就同意了杨大国的意见,他们都很相信杨大国,相信这个伯父不会伤害到他们的利益,反而还会给他们争取到最好的利益。

杨家兄弟几人弄起来的砖窑就有了正式的名字,叫做高山窑厂,杨家兄弟四人成了窑厂的工人。

村里有那条件的也在窑厂买了瓦片回家翻盖房子。

清泠也想翻盖,可是今年已经来不及了,她现在要忙着带徒弟,还有杨满满的嫁妆,甚至还教杨满满用山上的葛根,麻,纺线,织布,做衣服。

这个年代买啥都要票,但是在乡下隔一段时间也会有大集,集上有人会拿着自己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东西,拿到集上和人换一些自家需要东西。

大集上换什么样东西的都有,也有一些城里人会以走亲戚的理由来乡下的大集上换东西,这些乡下人虽然也有人织一些土布来换,但是他们织出来的土布很粗糙,颜色也不好看。

所以清泠教杨满满织的布都是比较精细的,摸起来也很柔软,一点也不比供销社卖的差,

而且清泠还教杨满满如何用山上的一些植物调制成染料,用来染布,染出来的布颜色既鲜艳又好看,还没那么容易掉色。

大妮姐妹三人对于织布也很喜欢,天天都跟在杨满满的身后一起学习。

胡杏儿对于裁衣和缝衣服比较感兴趣,所以杨满满织出来的残次品都给她拿去做成衣服,裤子,枕头什么的,做好后也能换点零花钱。

时间飞逝,很快就到了十一月,眼看着杨满满的婚期快到了,清泠已经把杨满满的嫁妆准备好了,现在绝对是村里的头一份。

被子,褥子,毛毯,热水壶,搪瓷盆,搪瓷缸子,碗筷,一张架子床,两口红木箱子,一张八仙桌配四根条凳。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而藏在箱子底下的有杨满满自己织的布,还有清泠给她做的兔皮大衣,一根几十年的人参,以及金首饰。

杨满满结婚的前两天,清泠晚上和杨满满一起睡,给杨满满讲了许多女人出嫁后注意的事。

“满满,出嫁后你不要凡事都听男人的,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如果他说的是正确的就听听,要是他不着调或是偏帮他自己的家人,你也可以回来找娘家人。

虽然你只有一个亲兄弟了,但是你还有好几个堂兄弟,而且咱们杨家在村里也算是一个大家族,用脚趾头都能将钟家人给碾死,所以你要有底气,不要被人家吓唬两句就服了软。”

“娘,我知道了,我会好好表现,绝对不让娘失望。”杨满满满眼崇拜的望着清泠。

清泠摸了摸杨满满的头发,这大概就是人生一步到位的好处吧!儿子女儿都长大了,自己只管安心的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就行,还有儿孙绕膝。

母女两人嘀嘀咕咕大半宿,听得隔壁屋里的两口子心生羡慕,他们娘对满满真好,夫妻两人辗转难以入眠,最后还是胡杏儿强迫自己早点入睡。

“满仓,快睡吧!明天还要杀猪呢!你要是不睡够哪里有力气?”

想到自己家的大肥猪终于可以杀了,杨满仓也想着油汪汪的猪肉睡着了。

早上一大早,杨家几兄弟包括杨大国家的人都到了清泠家,杨大国看着清泠家猪圈里的三头大肥猪笑的见牙不见眼。

杨老头和杨老太婆也在旁边看着,特别是杨老太婆笑得满脸褶子,她就知道这几头猪养到冬天肯定会很肥。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瞧瞧那肥猪走路的姿势肚子上的肥肉都甩来甩去,老二家的真是个人才。

“满仓妈,你家这猪到时候和村里人的猪一起赶去交任务猪实在是太浪费了,要不我用村里的猪和你换换。”

第29章 年代文极品奶奶种田忙(29)

“差的钱让大伙补给你,这年月都缺油水,你家这猪是真肥,到时候大家伙也能多得一点油水。”

清泠想了想,点头同意道:“行,大国哥,这剩下的钱我就不要了,等明年队里抓猪娃的时候帮我也抓三只,再给我两只小羊糕怎么样?”

杨大国觉得这个可以,多抓几只猪娃,人家卖猪娃的还会给降降价,何况这羊队里自己养得有,也不值当多少钱,仔细一算自己还赚了。

“行,这事过两天我就找大队干部们说说,他们肯定也会同意的。”

杨老太婆拉着清泠来到一边,神神秘秘的问:“老二家的,你真要换啊!”

“换,咱们家又是鸡又是猪的,村里人肯定会眼红,咱们用大肥猪换了他们那瘦巴巴的猪,他们肯定不好意思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