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真的是咸鱼[快穿](212)+番外

作者: 寒星孤月 阅读记录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韩宜不知道沈明烛是不是真如他所说还会回来,他看着沈明烛的背影,心想,愿他的陛下此行一切顺利。

他不知道沈明烛要做什么,可不论是什么,他都由衷地希望他顺利。

大雍没有宵禁,恰巧今日有位画师睡不着登高楼赏雨。

眼见雨势渐小天色见晓,画师拢了拢外裳,叹了口气打算回去。

忽见一少年郎打马踏长街,腰间佩了一把剑,马有着血红色的鬃毛——雨夜,少年,飞扬的发丝和远处亮堂起来的天。

说不尽的少年风流。

画师忽而心念一动,铺陈笔墨,就在这高楼之上将眼前景画了下来。

如今山河破碎,乱世不知埋葬了多少这样的少年郎,鲜衣怒马倚斜桥,好似已经是独属于盛世的注脚。

大雍欠他们一个盛世。

画师不知道,他这幅画躲过了往后连绵的战火,躲过了数次皇朝更迭的乱象,始终被一些人保护得很好,直至流传到了千年之后。

这是他唯一流传下来的作品。

但仅凭这一幅画,便让他成了“华夏十大画师之一”,号称“一画成千古”。

因为他画上的这个人,带来了历史上最璀璨的一段盛世。

以至于时光飞逝屡变星霜,百年千年,依然追随者众。

第121章

郑孟贤被下人从睡梦中叫醒时是很惊讶的, 他已经不上早朝很多年,所以也很多年没有早起过了。

下人道:“是宫中来人,说是……带了圣上口谕。”

郑孟贤皱了皱眉, 起身换衣服,“有说是什么事吗?”

郑孟贤并非不想入朝为官,他若是当真胸无大志,当初也不会一路做到宰相。当初他辞官时沈明烛但凡挽留一下他,他或许都坚持不下去。

但事实是,这么多年了, 沈明烛压根没再提起过他。

下人替他整理衣冠,“只说陛下召见, 请老爷即刻入宫。”

大半夜的要见他?甚至还没到早朝时间。

郑孟贤想不明白:“宫中出事了?”

“不曾听闻。”

与此同时,晋王沈应与太傅许瑞章也被下人从被窝里薅了起来。

许瑞章一听是陛下宣召毫不犹豫起身, 迅速换了身衣服就跟着小太监进宫。

沈应则想的要更多些——他虽名义上是沈明烛的皇叔, 但与两朝帝王都不甚亲厚,历年来练除夕宫宴都没资格参与,陛下怎么会突然夤夜召他前去?

要见他的, 究竟是沈明烛, 还是韩如海?

郑孟贤与许瑞章还不敢想到有人假传圣旨的可能性, 觉得韩如海的权力不过来自于对帝王的蒙蔽,皇帝年幼,这才错信了小人。

但韩如海终究只是皇家豢养的一条狗而已,假传圣旨?他还没这胆量。

沈应不一样,他清楚地知道他那侄子有多愚蠢。

他毫不怀疑,只要韩如海稍微哄一下,沈明烛能把玉玺拿出来给韩如海砸核桃。

沈应心里“咯噔”一声。

他毕竟在宫里长大,还有些人脉, 听说韩如海答应了狄戎会让一国之君下跪递降书。

这次让他进宫,该不会这件事是真的,而沈明烛不愿意,所以让他代劳吧?

不行不行,这件事他可不干。

沈明烛也不许干。

三人在宫门口遇见,一问之下才知陛下是一下召见了他们三个人。

他们三人此时还不怎么熟悉,顶多郑孟贤与许瑞章有些多年以前的同僚情分,彼此见了礼,便再无话说,只兀自在心中思索,陛下/韩如海怎么一下叫了三个挨不着边的人进宫?

宫内不许骑马,但小皇帝很贴心地安排了马车。

只是很奇怪的是,他们没被送到御书房,而是被一路送到了小皇帝的寝宫。

几人刚下马车,便见长乐宫灯火通明,却并没几个宫人,唯有一个小太监在殿门前等待。

小太监坐立难安,四下张望,看来是着急得很。

韩宜见到他们后急迫更添三分,他小跑着走近,边抬手挥退了带他们过来的小太监,“见过三位大人。”

韩宜躬身一礼,侧身引路:“三位大人请随奴来。”

皇帝身边的太监向来都是随韩如海眼睛长在头顶上,对他们这群“不得圣眷”的官员爱答不理,这还是三人第一次有如此待遇。

三人不喜反惊,边随韩宜往前边问:“可否告知陛下何事召见?”

“这……”韩宜神色复杂,再度躬了躬身,“个中缘由言语难以尽述,稍后大人们一见便知,只是……还请做好心理准备。”

他推开门,韩如海已经凉透了的尸体就这么大大咧咧闯入眼帘。

三人同时一惊。

“这这这……”许瑞章大张着嘴,被呛了一口冷风,当即弯着腰咳嗽起来。

他咳得面色通红,还要艰难开口:“这是何方神佛下凡做的好事?”

沈应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他当机立断拉着郑孟贤与许瑞章两人进殿,“快将门关上。”

沈明烛的长乐宫里没有沈明烛,只有一具死去多时的尸体。

沈应冷静下来,看向韩宜,“这是怎么回事?”

韩宜关上门,转身后“扑通”一声跪地,“奴不敢欺瞒大人。”

他深深叩首,抬起头时,额头与眼眶都发红,“是奴杀了他。”

他谨遵沈明烛的吩咐,眼里恰到好处流露出恨与畏,“奴看见、看见他害死了陛下,他还吩咐侍卫去寻一个与陛下身量相似的人,好伪装陛下。奴不能……不能看他霍乱朝纲,故而怒极提刀,将他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