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咸鱼[快穿](223)+番外
这倒是个好主意,钟北尧眼睛一亮。
其实如果他们是为收复清、淮二州出兵,想来仓内稍有余粮的城池、略微殷实一些的人家也愿尽其所能,但百姓已然多疾苦,能给些回报总是好的。
倘若担心这些俘虏动乱,那就打散多分几个城池,有专人看守,自然惹不出事。
如此一来,大雍今年能多开垦些良田,周遭百姓也能轻松几分。
突骑军能多一些军备,还能清理掉这群白吃不干的垃圾。
一举四得!
唯一的坏处可能是诸如什么僭越啊意图割据引起君王疑心之类的,但沈明烛在这里,算什么坏处?
钟北尧兴冲冲地就要离开军帐:“我这就去办。”
“等等,”沈明烛叫住他:“那个二皇子就别卖了,你给契胡递信,告诉他们如果想让他们的二皇子活命,就拿出点诚意来。”
钟北尧诚实道:“如果是清淮二州的话,他们可能不会愿意。”
赫连拓还没值钱到这份上。
没有一个国家会满意一个被俘虏过的储君,不说孛烈现在对赫连拓的看重还剩下几分,即便他已经成了太子,契胡也不会为了他放弃好不容易从雍朝身上剐下来的膏腴之地。
沈明烛轻哼一声,无所谓道:“你告诉他们,要么把清淮二州还回来,我把二皇子送回去。要么,我杀了二皇子,亲自打过去。”
很猖狂,钟北尧很喜欢。
他抱拳行了一个板正的军礼,大声应道:“是。”
钟北尧满面春风地出去,叫来将领将这些事情一件一件地吩咐下去,敦促道:“好好干,务必尽善尽美,知道吗?”
将领们:“……”
主意倒都是好主意,但是将军究竟有没有意识到,他干的全都是朝廷的活啊。
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刑了。
*
已经将大雍当成属国的狄戎收到那堪称决裂的国书,自觉尊严受到了挑衅,气势汹汹预备给大雍一点颜色看看。
秦铮将军伤势好得差不多,重新回了漠北坐镇。
狄戎:“……”
算了,且再缓缓,给大雍一个反省的机会。
狄戎不会承认他们其实很怕秦铮。
倒不是因为秦铮行事有多残忍,而是他们在面对秦铮时总有一种难以匹敌的感觉,好像不论用出什么谋划都会在秦铮的目光下无所遁形,而后惨败至溃不成军。
人在面对太过强大的对手时是会失去斗志的,他们忌惮秦铮,故而不敢轻易宣战。
秦铮暂时也无力再渡河,于是两方便再次僵持下来。
狄戎接连又送了几个使者,他们在等。
在等据说是在静养的小皇帝出现,再杀秦铮一次,再保狄戎七年富贵。
而就在这段时间里,突骑军将边境线推到清淮二州之后,大雍的军旗再一次飘扬在这片土地。
从今以后,清州、淮州,重归九州。
故土收复的消息从西境席卷至整个大雍,一时间洛阳纸贵,漫天都是飞扬的家书。
深夜落下的骤雨,都掩不住家家户户喜极而泣的哭声。
清淮二州是被大雍割让出去,以讨契胡欢心的。
离开家的时间并不长,不过五年。
可是五年,足够新出生的孩子渡过牙牙学语的懵懂光阴,熟练地操着一口胡人语。
汉人学得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黄河对岸的苦痛好似轮回一般在这片土地上演,他们似乎终将步其后尘,他们害怕极了。
他们可以好好教导自己的孩子,要他们永远记得自己的血脉,记得故土;等他们的孩子长大,他们会盯着自己的孩子用同样的语言教他们的孙子。
可是……以后呢?
等他们这一代人全部死去,等他们的孙子也有了孩子,谁来记得那一切?
谁来记得他们的生命缘起何处?谁来记得他们日夜遥望的远方?谁来将他们民族的名字刻在后世子孙脊梁深处?
他们怕极了。
幸好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他们等到了来接他们回家的同胞。
城破那日,百姓极少见没有像经历从前战事一样躲在家中,他们打开了房门,期待又恐慌地看着大军走进。
魏敦山望着满城含泪的目光,不由得垂下眼,像是不敢对视。
他承受不起这种目光背后的重量。
魏敦山忽然知道当时契胡弃城逃跑的消息传来时,沈明烛为何也不多见喜色,而是深深叹了一口气。
他现在也有点想叹气了。
魏敦山猛地骑着马调转方向,大声道:“我再强调一次,入城之后,不得惊扰百姓,你们是大雍的兵,大雍的兵保家卫国,保护的就是他们。公子治军的风格你们是知道的,若有触犯军纪之举,严惩不贷!”
将士们目光坚毅,齐声应道:“是!”
他们穿着厚实的盔甲,骑着高头大马,手中还拿着武器。
黑压压一片从城门口进来,本该是极具压迫感的场面,但百姓不知为何都放松了许多。
他们放下心,从家里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吃食干粮。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多谢钟将军大恩。”
“钟将军天神下凡,天佑我朝。”
“我等回去为将军立长生祠,愿将军长命百岁。”
钟北尧的名声随着突骑军一场场胜利传遍天下,一如当初的秦铮。
有心人或许知道功劳大半在这个全军上下都极为信服的所谓监军,毕竟钟北尧从前可没这种本事。
契胡也知道真正让他们节节败退的是个新出现的银袍小将,连钟北尧都对他恭敬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