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真的是咸鱼[快穿](226)+番外

作者: 寒星孤月 阅读记录

这种无力感会叫人打心底里生出沮丧乃至于绝望, 可是没办法,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

沈明烛已经不在了, 他总不能也撒手不管。

沈应强打起精神, 开始新一轮的唇枪舌战。

边境事传至朝堂,自然也传至漠北青翼军中,连同那些“秦铮不如钟北尧”的论断。

青翼军上下自然是为自己的大将军不服的, 秦铮倒不是很介意。

江山代有才人出, 总好过他一人独支。

他只是有些忧心。

同为大雍还算拿得出手的名将, 虽说从前一西一北镇守,没太多私交,但难免有些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在。

他心中自有一套是非善恶,忠心报国为应有之义,谋逆造反是乱臣贼子所为,他既不希望家国动荡,也不希望钟北尧走上歧路。

秦铮沉思片刻,回帐中写了一封信, 想做一次争取。

“九安,派人将这份信送到突骑军,交予钟将军。”秦铮唤来副将,将信递了出去。

商九安点头应了声“是”,他将信收好,带着浅浅的抱怨:“将军是想劝降吗?大雍对您不仁,您又何必为其惹上突骑军的怨怼?”

他不喜欢钟北尧,是因为世人总是踩低捧高,他不满自家将军被议论受委屈。

但平心而论,钟北尧也是个出色的将军,他也是敬佩的。

相比起来,他更厌恶朝廷,倘若不是秦铮三令五申,他早就带上弟兄们打进盛京杀进天牢将秦铮带走。

“不得胡言乱语。”秦铮神情严肃:“报效朝廷、为国尽忠是军人分内之事,你既食君之禄,便该忠君之事,若是再让本将军听见你有不敬之语,定严惩不贷。”

商九安是陪着秦铮从一个小兵打拼起来的,关系素来亲厚,眼见如今连“本将军”的自称都出来了,便知秦铮确实生气了。

他利索半跪行礼,表面诚恳:“末将知错,请将军恕罪。”

秦铮也看出他心里还是不服气,无奈道:“你对朝廷有不满,便该试着改变,而非念着毁灭。”

怎么改变?换个皇帝算吗?

商九安心中恶意翻涌,知道秦铮不爱听,没有说出口,只是露出义愤填膺的委屈神色:“钟北尧都快把造反两个字写在头顶上了,朝廷也无动于衷,却对将军构陷罪名,逼迫将军回盛京,无非是知道将军忠心耿耿好欺负罢了。”

秦铮虽然全须全尾地回来了,但那些伤痕可不是这么容易消掉的。商九安只消一看,便知道秦铮曾经遭受过什么样的对待。

他感到愤怒。

战场留下的伤疤是英雄的勋章,刑罚留下的,只是罪恶而已。

无非是知道秦铮不会反抗。

无非是仗着秦铮忠心。

秦铮皱了皱眉:“我与你解释过了,那是韩如海假借陛下名义,你怎么对陛下这么大成见?陛下救了我,于我有恩。”

商九安暗自嘟囔:“这不就是打一棒子再给个甜枣吗?把我们当猴驯呢?”

“商九安!”秦铮面色微沉。

“将军别生气,我不说就是了。”商九安不甘地住口,他转移话题:“不过我听传言,突骑军能够屡战屡胜,好像是因为他们新来了一个监军?”

这监军大概就是钟北尧的军师吧?

商九安从军多年,也熟读兵书,自然知道一个好军师能起到的作用,只可惜这样的人物可遇而不可求。

他们军中秦铮就已是不世出的名将,等闲谋士都比不上他。

但这只代表青翼军没有出色的军师,不代表他们不需要军师了,事实上,秦铮一直都希望可以争取来一个能与他商讨兵法的谋士。

从前也没见钟北尧这么厉害,能将契胡打得节节败退,不得不献上公主求和。

可见那位军师果然十分足智多谋。

商九安也想要,商九安馋得很。

秦铮也不欲再与他起争端,也如他所愿谈论起新的话题。

他笑了笑:“我在信中向钟将军请求暂借元监军一段时间,请先生过来,共商征战狄戎的良策。”

商九安期待地张大了眼睛:“可是钟将军会同意吗?”

一个好的军师是军队的灵魂人物,重要性不弱于主将,钟北尧会舍得将他送出来吗?

秦铮也不是很确定,“我诚心恳求,或许看在同是为了大雍的份上,钟将军会愿意?总之,若先生当真前来,你定要约束好将士,对先生以礼相待。”

商九安郑重应:“是!”

这神情比他谈起当今陛下时要认真得多。

*

沈明烛在清州、淮州两地跑,忙着安排春耕。

清淮二州失落这五年没被好好对待,城内断壁残垣,耕地也多荒废,好在沈明烛不缺俘虏的青壮劳力,故而各项重建还是如火如荼地进行。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在契胡表露出求和之意时示意钟北尧将其递交给朝廷。

眼下百废俱兴,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且求和不能空手来,朝廷给契胡送了这么多年前,也是时候回回本了。

沈明烛是这么和钟北尧说的,后来钟北尧便反应过来,确实只休息了很短的一段时间。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这天从田间地头巡视回来,钟北尧收到了一封“钟将军亲启”的信。

漠北离西境要更近一些,因而信比圣旨先到了。

钟北尧崇拜了秦铮好多年,眼下看到是秦铮写来的信自然兴奋无比,他雀跃地拆开信封……他黑下脸。

前半段秦铮劝他回头是岸,钟北尧还能露出苦笑。

但是后半段什么意思?跟他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