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真的是咸鱼[快穿](237)+番外

作者: 寒星孤月 阅读记录

商九安咂咂嘴,对秦铮道:“将军,他们有点厉害。”

秦铮叹气,“我倒宁愿,他们别这么厉害 ”

让他都没必胜的把握。

这话说得奇怪,商九安疑惑:“将军,大雍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我怎么觉得你不开心?”

秦铮迟疑片刻,还是决定知会下属一声:“我接到郑国公的密信,信上说,许太傅任钦差一职随使团前往清州赴任,让我暗中带兵前往,随时做好接应的准备。”

商九安瞠目结舌:“怎么会是许太傅去?”

突骑军可是有杀钦差的传统诶。

丁弘也就罢了,死不足惜,许太傅可不一样。

秦铮又是叹气,“钟将军与我写信解释过,他们看不惯丁弘,一时冲动便动手了,无意与朝廷对立。”

也算是安秦铮的心,要不然外患未除内忧又启,他寝食都难安。

商九安挠了挠头:“将军信他们?”

“以如今之形式,钟北尧没有骗我的必要。”

“说的也是,但朝廷估计不会信。”

秦铮忧心忡忡:“钟将军行事太过冲动了。”

就算现在还忠于大雍,说不定哪天就对某件事情又看不顺眼,揭竿而起自立为王。

太不可控。

而到了那时,他也必是与他们为敌。

商九安问:“可是将军,你去了清州,漠北怎么办?”

“只能速去速回了。”秦铮说:“我带队秘密出发,你留着军中故布疑阵,西境捷报连连,狄戎也不敢轻举妄动。”

他正色道:“若真有个万一,我要你无论如何撑住一天,直到我回来,听清楚了吗?”

漠北与西境的距离也没近到这份上,但不论发生任何事,他一定会赶回来。

商九安笔直一礼:“是,纵死不退!”

话题略显沉重,但他们早就习惯,毕竟身在战场,生死都只一线之间。

每一场大战前他们都会给家里人写一封信,算上那些没寄出去的,他光是遗书就写了上百封。

商九安还有心情想别的事情,他问:“不过将军,出了这么大的事,陛下也没出来说句话表个态吗?”

“陛下……”秦铮顿了顿。

细细思量起来,他们已经很久没听到沈明烛的消息,郑国公他们总说陛下是在静养,可是这未免也太“静”了,就好像世界上没这个人一样。

……大抵是他想多了吧,或许陛下只是单纯不想上朝。

秦铮轻斥道:“陛下行踪,不是你我可以窥探的。”

商九安撇撇嘴,“好嘛,我不提他就是了。”

当谁在乎?与小皇帝比起来,现今突骑军的钟将军与那神秘监军都更让他感兴趣。

与此同时,使团也踏入西境,不需要去打听,这些消息像是长了脚,自己就钻进他们的耳朵里。

契胡使团大惊失色,闹到许瑞章面前:“许大人,我们两国是刚签了盟约,这可不是礼仪之国应该有的行为!”

许瑞章也正焦头烂额,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且这件事确实是他们不讲道理。

可钟北尧毕竟没有公开宣布反了大雍,明面上仍是大雍的臣子,与朝廷同气连枝,他总不能辩驳说这是钟北尧私自所为与朝廷无关吧?

岂非叫人看了笑话。

许瑞章只好在被人耻笑和被人鄙夷中选择后者,可怜他自小熟读孔孟之道,克己复礼,如今也要厚颜无耻地狡辩:“贵国与我朝签的合约,写的是我朝朝廷不会下令发动战争,可没写各军队也不进攻。”

他忍着以袖掩面的冲动,“如今我朝既无明文下旨,也没给予粮草兵马上的帮助,谈何破坏盟约?”

使臣瞠目结舌:“你、你……”

都说中原是礼仪之邦,文化大国,他如今才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如果能重来,他要当诗人,好好读书,来大雍深造,就不会在这样的场合用尽肚子里的墨水都想不出一句反驳的话。

使臣气急败坏,他瞪着许瑞章,忽而露出狐疑的目光:“怎么你这么无耻的人,还会感到羞愧吗?”

许瑞章虽然面色没什么变化,但耳朵已经红透。

许瑞章:“……”

你骂得好脏啊。

他再也忍不住,抬了抬袖子。

这边钟北尧也在问沈明烛这个问题。

“公子,”他请教:“朝廷那边都和契胡签完国书了,我们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沈明烛边盘点战利品,嘴上振振有词:“哪里不太好?国书又不是我签的,谁签的谁遵守,反正我没签过的都是废纸,全都不作数。”

狡辩的理由与许瑞章如出一辙。

钟北尧挠挠头,嘿嘿一笑:“说的也是,您签过的才是国书。”

您是天子,您说了算。

宋时微痛苦地闭了闭眼。

他再说一次——有这样的主君和同僚,他要完!

第136章

契胡如今已经不成威胁, 相比起来,钟北尧更在乎另一件事。

他问:“公子,这次来的钦差是许瑞章许太傅, 您要见吗?”

沈明烛干脆利落:“不见。”

“哦好。”预料之中,钟北尧也不意外,沈明烛连丁弘都不见,更不可能见相对而言关系更亲厚更有可能认出他的许太傅。

沈明烛不见,他便打算亲自去迎接。

许太傅与丁弘可不一样,他是真正为民办事的好官, 钟北尧也素有耳闻其清廉。

且他毕竟是沈明烛的老师,于公于私, 钟北尧对他都是尊敬的。

使团不曾入城,与许瑞章中途分开便匆匆回了契胡。

钟北尧专程带了人马在城门口迎接, 预备为许钦差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