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生平二三事(161)

作者: 步云时 阅读记录

长宁莞尔,“锦衣卫又不同于别的官署,大可以能者多劳,再有要紧的事,你直接吩咐进之就是了。到何时,人的资质也分三六九等,譬如乡试夺魁的解元郎,你不是说他的文采见地胜过旁人太多?”

“也是。总而言之是人才少,人不够用。”皇帝心里已经舒坦了不少,“但愿明年春闱,能多选些青年才俊。”说着斜妹妹一眼,“反正如今你是只管说些宽慰人的话,也不管我焦头烂额。”

长宁理直气壮地耍赖,“怎么,我的病刚好一些,你就想把我累死?”

“闭上你那乌鸦嘴!”皇帝作势要用折子砸她,却忽地想起一事,“大长公主正往京城赶呢。”指的是他的姑姑,与老梁王情分最深的临安大长公主。

“一来不定闹出多少幺蛾子。”长宁苦笑。

皇帝素来知道,那个姑姑与长宁不对盘,忙安抚道:“没事儿,有我呢。”

太后在世的时候,对朝政、宫中规矩一窍不通,却最喜欢指手画脚瞎添乱,饶是亲娘,他也没惯她毛病,并非一母同胞的姑姑,更别指望他会纵容。

长宁则道:“你就别管那些了,我又不是吃素的。”情分都是相互的,哥哥怕她受委屈,她也心疼哥哥常年如一日的忙碌。

皇帝哈哈一乐。

顾家二老爷起先听说老梁王的事,心里一阵发苦,担心皇帝为着多年的叔侄情分,以过高的规格厚葬梁王,而顾采薇与杜华堂的婚期已近,一个闹不好就得延期。

万幸,观望了两日,二老爷发现官场民间都跟没那档子事一样,且亲眼瞧见有人如期举办婚宴,这才心安。

到这时候,他才顾得上回想三老爷又犯浑的经过,隐约觉出一准儿与竹园母子两个有关。

思量再三,不过是苦笑着叹息。

也好,横竖是宜早不宜晚的事。

撵走了老三,四房夫妇生怕落得相同的下场,开始主动问起府里有没有难处,承认手里有些体己银子,同时诚恳地道歉。

二老爷并没趁机拿乔刁难,但也没给好脸色,毕竟四房是歪主意最多的,与其面上和睦不定何时被捅一刀,不如长久疏远地凑合着过。

接下来,顾采薇与杜华堂如期成婚,临安大长公主回到京城。

消息陆续传到竹园,君若对前者听过就算,对后者却很是重视。

她去找顾月霖,“我们去长宁长公主府里串门,好不好?”

“有事?”顾月霖说着,已经取出一份拜帖,落笔书写。

君若道:“临安大长公主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跟着来了,都不是省油的灯,有些事我知道的比长公主多一些,觉着该给她提个醒儿。还有沈夫人那边,我们也得走一趟,要不然,我们的沈小侯保不齐要稀里糊涂地娶个媳妇儿进门。”

“临安是刺儿头?”顾月霖笑笑的,“说来听听。”

第95章 魏琳琅不怒反笑,“你当真是朱小姐?朱国公的亲侄女?”

君若娓娓道:“原本行事倒也看不出是糊涂的,毕竟与老梁王情分匪浅,就算与长宁长公主相互看顾着老王爷的情面,也不至于相互为难。

“只是,长宁殿下征战期间,临安的小儿子触犯军法,长宁按律赏了几十军棍,人就废了,至今还半瘫在床上。那件事之后,姑侄两个就结了仇。

“临安嫁入的是英国公朱家,夫君老国公爷生前官至陕甘总督,身故后过了孝期,如今的英国公亦任陕甘总督。

“英国公算是个不错的封疆大吏,但治家无方,主要是他娘贵为大长公主,根本就没他管谁的份儿。

“临安经了小儿子那件事,性情变了不少,对孙儿孙女的管教更是离谱,不是教成书呆子,就是惯得飞扬跋扈惹人厌。

“曾经不是查过长宁殿下的生平么?各地人手将所知的传信给我,捎带着说了说与她不对付的人。”

顾月霖一面聆听,一面写好了拜帖,放到一边,问:“是不是临安哪个孙女看中了星予?”

“是啊。”君若抿了抿唇,勾出一抹不屑,“好巧不巧的,正是临安小儿子的女儿朱宝璋,大约十六七,在其父任上议亲的时候,一味的对男子横挑鼻子竖挑眼,后来不知怎么的,说进京时曾见过沈家世子爷,说他长得好看,出身不错,她要嫁就只嫁他。”

顾月霖很是无语。

君若又道:“换个人这样说,我也不会觉得怎样,有不要脸的男子纠缠女子,女子为何不能自己选意中人?但朱宝璋真是要不得,口头禅是‘我祖母是临安大长公主’,余下的你就自己想吧。”

顾月霖莞尔,“长宁殿下那边,你要提醒什么?”

“临安在来京路上逢人就说,长宁忘恩负义,漠视清河郡主生不如死,断言老梁王不是病痛之故,是被长宁活生生气死的。手下并不知我们与长宁的渊源,到昨日我才收到相关的信。”

顾月霖颔首:“这样说来,老梁王死之前也没闲着,给临安大长公主传过信。”随后唤阿贵去送两份拜帖,又对妹妹道,“到时我送你到城里,就不去长公主府和什刹海了,找梁掌柜说说话。你是女孩子,跟两位长辈说这些是应当应分,我在场反而不合适。”

君若歪了歪头,“好吧,横竖只是瞧你整日里闷在书房,要你出去散散心,肯出门就成。”

顾月霖一笑。

阿贵快去快回,带来的回复是:“长宁长公主和沈夫人都说冬日无事,大小姐随时可以前去。”

于是,兄妹两个决定用过午饭就出门。

上一篇: 所有人都在劝我离婚 下一篇: 装聋作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