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生平二三事(212)

作者: 步云时 阅读记录

长宁这会儿亦是兴致盎然,对月霖毫不藏私,推荐自己所知的堪用之人,有致命短板的也加以提醒。

三个人一时专心商讨官场的事,一时跑题说点儿别的,然后再把话题扯回来,不知不觉到了夜半。

长宁道辞,顾月霖送她到园门外。

望着月朗星稀的夜空,长宁负手站定,轻声说:“皇上根本不相信,他的寿数能长过蒋昭说的期限。”

“皇上最是睿智通透,信与不信,都会做好万全的准备。”

“的确。”长宁望着顾月霖,怅然一笑,“偶尔会觉得活着很累,是不是?”

顾月霖坦诚地颔首,“的确,好在只是偶尔。”

“他从不曾说过我的死期,说不定突然有一天,我就不在了。”这个他,指的自然是蒋昭。

顾月霖蹙眉,“殿下醉了。”

长宁失笑,“顾淳风也有不肯听真话的时候。”

“何止不肯听真话,我连一些事都不想面对。”顾月霖睨她一眼,“几句话就能把天儿聊得这么丧气,长公主好口才。”

“丧气在哪儿了?我可没觉得。”长宁笑着一摆手,“走了,明儿还来,多送一些你爹爱喝的酒到这儿。”

“成,明儿您也别早走,我还有事请教。”

“嗯,回吧,你抓紧眯一觉。”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皇帝与顾月霖齐心协力着手官员升迁任免之事,宗旨其实就是一句大白话:一个萝卜一个坑,官员务必站到自己该占的位置。

高太傅瞧着君臣两个忙得不亦乐乎,心情格外好,身板儿也就硬朗了一些,这期间里每日到吏部当值,但凡顾月霖要他拍板儿的事,一概毫不耽搁地签字画押盖章,其他的他就不肯管了,因为精力有限,得悠着来。

于是,面见封疆大吏、推心置腹转告皇帝厚望的好事,委婉地劝德不配位的官员少些动作、自请贬职的开罪人的事,全落到了顾月霖身上。

顾月霖无所谓,落个好人缘儿固然是好,惹得谁背地里扎小人诅咒也再正常不过。

于是,官场对顾侯的评价出现了完全相悖的说法:有人说顾侯确然是风华无双的美男子,这也罢了,一言一行都令人如沐春风;有人说顾侯冷心冷情,口才全展现在不带脏字儿地骂人这事儿上了,不是一般的难相与。

这些都是正常的,皇帝听说了,哈哈大笑,后来又听说,顾侯性情暴躁狠辣,就有些纳闷儿了,随口跟李福说:

“这不是月霖剿匪的时候,那些悍匪说过的么?平时哪里就暴躁狠辣了?”他的奇才只是偶尔有些小脾气耍耍坏罢了。

李福转动脑筋,“奴才愚钝,不知原委,倒是听了些闲话:一些人降职牵扯的是非太多,后果比较严重,跟要了人半条命没区别。”心里则在想,杀人不见血,不正是顾侯如今最擅长的么?被他磋磨得恨不得上吊的那些人,怎么可能有好话?

皇帝释然一笑,“有分量的知道月霖是什么人就行了,其他的虾兵蟹将不用管,随他们去嚼舌根儿。”

李福也是打心底这么认为,笑着附和。

官场上人员的变动,自然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包括争储最有利的三位皇子,以及他们的亲友。

三位皇子绝对不会商议这种事,却极其默契地保持了一致的行径:平时缄默不语,遇到与自己相关的是非,赶紧面圣请罪,能舍不能舍的棋子,全都忍着肉疼舍了。

皇帝还是很满意的。既然想做帝王,就得深刻的明白:懂得取舍之道,是做帝王的根本之一。

皇子稳得住,如郑阁老一般的重臣却是没法儿稳住:门生旧部乃至子嗣的仕途受挫的事儿多了,证明的是举荐维护这类人的官员眼瞎心盲无能至极。

横竖得不着好,何不与那个过于年轻的顾阁老殊死一搏?

玩儿武的他们自然不行,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周业成,但耍笔杆子弹劾人是他们的长项。对,顾月霖最擅长这类事,但他们不是人多么,就不信他应付得过来。

岂料,顾月霖自来做不了他们眼中上道儿的人。

这一次,他不与任何人打笔墨官司,谁牵头对他群起攻之,他就将诸多确凿的证据送到皇帝面前,或是递交刑部、大理寺。

开什么玩笑?他爹可是月明楼宗主程放。月明楼发横财是真的,人脉眼线遍及官场更是真的,说句不客气的话,他们父子想弄死谁,易如反掌。

第一个遭殃的是次辅郑阁老。从跳着脚煽动亲友门生弹劾顾月霖,到他被皇帝亲自下令罢官流放,只用了半个月。

随后仍旧有不信邪的——这么说也不对,他们只是明白,怎么着都要倒霉,赌一赌弹劾顾月霖成事势在必行。

结果是都没成事,只内阁,少了次辅之后,沈阁老、杨阁老相继倒台。

顾月霖入阁时,内阁六个人,经了这么一场大戏之后,只剩下三个人。

皇帝和顾月霖、魏阁老商议之后,任命在两人之间的傅阁老为次辅,另提了三个人入阁。

值得一提的是,新入阁的三人的排位,都在顾月霖之后。

三个人完全没意见。

想当年,魏阁老一下子蹦到首辅的位置,凭的是外放多年累积的政绩,可不是资历。

如今那位过分年轻的顾阁老,只七年灾情期间立下的累累功绩,就已是魏运桥都要望尘莫及的,再加上连中三元的几百年不遇之事……

这人简直就是不给很多官员活路的煞星。

他们没那么想不开,他们很有自知之明。

上一篇: 所有人都在劝我离婚 下一篇: 装聋作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