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生平二三事(249)
女子的言语,是揭开蒋昭身世的引子。
女子离开蒋府两日后,中毒而亡,顺天府的说法是自尽,蒋昭也便随他们怎么说。
首辅认真查一件事,还是很容易的。时年秋,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双亲的亲生女儿出生当日,被胆大包天的产婆掉包,因为,那是养母授意,养母需要一个儿子,否则长辈就要给夫君纳妾,她宁死也不要与人分享夫君的宠爱。
看到这里,顾月霖眉心跳了跳。
蒋昭,原来并非蒋家人。正如他,并非顾家血脉。好笑又悲凉的是,蒋昭养母与他的养母,原由大抵不同,换子的理由却都是为了稳固地位。
她们需要一个儿子,这成为她们的执念,为此而疯狂,从不去尝试别的转圜之策。明明有那么多膝下无子孀居终生却也过得风光如意的前例,她们做不到让自己强悍起来,只在乎凡俗枷锁下的眼光规矩,不去直面,不去打破。
蒋昭的养父,在他二十岁那年得知实情。
这养父不是顾逊那般人品。
顾逊看穿一切,却实心实意地爱重养子,不惜为他殚精竭虑,安排好一切。
而蒋昭的养父,舍不下养子带来的荣耀,只望通过他享有一世荣华,只望他能在青云路上结一门锦上添花的好姻缘。
奈何夫妻二人做戏不能做全套,一年年下来,被长期窥视他们动向的两个房头——蒋昭的伯父伯母、叔父婶母发现端倪,且抽丝剥茧地知晓了换子的真相,少不得私下里一番相互的威逼利诱。
之后,当年被掉包的女子,顶着已嫁为人妇又为人母的身份,配合总共三对作为长辈的心思,给蒋昭来了一出半老徐娘色|诱首辅的戏。
蒋昭全无防备,可不就险些中招。
知晓真相之时,蒋昭的养父养母已经被另外两个房头的人相继毒杀了,原因是夫妻两个想将换子之事告诉蒋昭,相信他会为着养恩、荣华免却纷扰,日后诸事皆听他们的安排。
另外两个房头的人却是旁观者清,深知蒋昭若是知情,定会公开一切真相离开蒋家,且会追究他们知情后的种种算计。既如此,不将那对夫妻灭口不是太傻了么?他们断然舍不下蒋昭给蒋家带来的荣耀、恩赏。
最终,蒋昭没离开蒋家,他终生都做蒋家子嗣,但他也毫不手软地除掉了伯父伯母、叔父婶母。
是为养父养母报仇么?
不,顾月霖并不能这样看。
蒋昭只是容不得满心污秽的下作东西罢了。
蒋昭毕生都是蒋家人,而在他皈依道教之后,再没给蒋氏一门出头的机会。
终究,他念着养父养母的养恩。
至此,与蒋昭出生时就被掉包的女子身份,未见只言片语的表述。
顾月霖相信,迟早会看到,所以也便不急。
接下来的内容,是蒋昭谈及的数位友人,其中包括长宁。
那位从公主到长公主再到大长公主地位的绝代女子,是蒋昭的小友。
蒋昭言及长宁的时候,顾月霖明显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温情,这是极少见的情形,然后,他看到了令他连呼吸都屏住的文字:
长宁心悦程放,又与程放钟情之林珂私交甚笃,一番情意,唯可交付落花流水。
余盼长宁早日释怀,亦盼程放毕生无忧。
余与程放,本一门人,其为后辈。
顾月霖的目光凝住,整个人也僵住。
原来,他与蒋昭皆出自程氏一门。
*
孝期满二十七个月之后,首辅顾月霖将印信、请辞折子、皇帝种种赏赐全部送还,潇然远行。
其时正值朝会,皇帝正冷眼瞧着官员吵架,听得刘全耳语,再匆匆看过请辞折子,当即腾一下起身,抄起案上的砚台掷出去,砸得粉碎。
“混帐!那厮恁的混帐!”皇帝背着手,在龙书案前急促地来来回回踱步。
百官惊诧,齐齐跪下。
静默的氛围中,皇帝强迫自己平静下来,“朕如何都留不下他,早已知晓,可他真这么做了,仍会失态。”顿了顿,抬手,“诸位平身。”
朝臣起身,有胆子大的,偷眼瞄着皇帝。
“让朕这般失态的人,也只有一个顾淳风。朕登基之前仰慕他,登基后添了一份彻头彻尾的信重。与他君臣数年,是朕生平最大幸事。
“朕在位一日,首辅之位便只属于淳风——朕与父皇皆认可的奇才。
“他辞官,朕让他辞,其他一概不准。
“纵然再不能有君臣叙话之日,朕也要留着本该属于他的地位。
“朕,敬淳风如神明。
“日后倘有冒犯、污蔑、亵渎淳风者,杀无赦。”
百官齐齐地双膝一软,跪地领命,心里却都在犯嘀咕:知道您舍不得您家首辅,但也不用做到这份儿上吧?好吧,谁让您把顾淳风的阴招阳招损招、磊落大义残酷狠辣全学了个尽呢?我们没辙,我们认命。
皇帝如何暴躁,如何行事,已经与潇然远走的顾月霖无关。
朝堂中首辅的权势、江湖中月明楼宗主的荣耀,都已是他不能再在意的。
他只想把自己留给一份余生长远的静和、安宁。
蒋昭在最后的记载中说:
余毕生经历,不过前人旧路,只望再无后者。
毕生所窥见后世情形,不知凡几,至元和二十二年,卦象屡屡出异,非妖孽,奇才也。
此奇才命途,无法参透,当属程氏后人。
程氏一门,本江湖草莽,遭灭门横祸,不过冤冤相报。
最诡异的,是蒋昭最后的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