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总是穿成恶婆婆怎么办(54)
***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是孙氏的第二个孩子,自然比第一个好生,不过两个时辰就顺利产子,事先准备好的稳婆去给孙氏收拾清理。
“恭喜老夫人,一个男孩,母子平安,夫人睡过去了。”
孩子被抱到了外室,大家都围着去看孩子,王秀看着这个孩子,只要平安出生慢慢长大,自然会走他应该走的路,自己这个位面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这孩子赵强给起名字叫赵修远。
孙氏辛苦生下的孩子自己起了小名叫盼盼。
在盼盼满月的时候老家来了书信,老五的媳妇也怀孕了。
这兄弟二人还在村里自建了青砖瓦房的院子,原来的老房子就赠给了村里的宗族。
赵房家赵旭也送去私塾读书了,不求像大伯一样高中,只求明事理知法度。
一切都越来越好的时候,李瑜的案子经过了多方势力的角逐,历经了两年的时间终于结束了。
李瑜被流放到岭南府,他冒领功绩的事公布天下,朝廷新设了印刷部划归到工部管辖,在各个府城设立皇家书店,专门出售各种印刷版本的书籍。
各部都积极的配合着推进此事,有皇家书店的开设,国库就多了进账,就是陛下也是不嫌自己的钱够多吧。
有了便宜的书籍自然也推动了造纸的行业和国人的教化。而赵有粮的名声也传遍天下,死后托梦,人虽仙逝,仍然记挂着凡间的寒门学子。
慢慢的越穿就越离谱,反而王秀的名声不显。这就是掌权者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你能看到、听到的都是别人让你看到或听到的。
***
转眼就是赵强参加殿试的时候,考中进士后被视为天子门生。
想要考中进士仅仅苦读是不行的,还需要有人脉能拿到历年的考题和主考官的信息以及陛下的喜好,还需要名师指点策论,还要有经济条件进京赶考,还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忍受殿前考试的压力。
幸好这些对此时要参加考试的赵强都不算难题。
等赵强高中二甲进士的时候,王秀因为太高兴了,一紧张一激动竟然中风了,就非常突然,王秀内心吐槽这简直是体会死亡的一百种方式。
她实在是忍受不了自己嘴歪眼斜口齿不清的样子,把大儿子一家都叫到床前,费劲的说着话:“钱财平均分,就地下葬无需回乡。”
说完这些话后王秀就赶快脱离了这具身体,随着死亡而来的是各大人物们的安心。
赵强刚刚进士及第就要回家守孝三年,不过幸好有个好老师,加持着有个举世闻名的父亲,所以守孝过后的出仕也很顺利。
他在京城的西山安葬了母亲,按照母亲最后的嘱托,母亲留下的资产全部分成了五份,每家一份不偏不倚。
接到母亲去世消息的三英和四兰随着二哥他们一起到京城奔丧。
也许这一辈只能去祭拜这一次,所以大家就一起出发,到了京城后被赵强带着去祭拜了母亲,给母亲扫墓,在墓碑前磕头上香。
祭拜回来后兄妹几人说话,赵强拿出了娘留下所有东西的清单说:“按照娘的遗愿,所有物品全部都平均成五份进行分配,你们对一下清单吧。”
“大哥你这样说就是打我们的脸了,怎么会在这种事情上对你不信任,如果你不想给,我们一点也拿不到啊。”四兰接话。
“四兰的意思是信任大哥,那就按照大哥记录的分好,我们这次来主要是祭拜娘,路途遥远我们没赶上葬礼,实在没有办法,辛苦大哥操劳。”赵房接着说。
“自家兄弟,何谈操劳。”
***
自此以后,赵强在京城为官,其余兄妹四人都在安平县生活,直到下一代都长大了,渐渐的彼此生疏,好像一起长大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被淡化,只有偶尔的书信和记忆里的影子。
而李家一直在找赵强的麻烦,成为了他为官生涯中最敌对的势力,不过没有圣宠不衰的家族,赵强一直秉持本心,一心忠于陛下,余生倒也算位高权重。
赵修远有着自己的历史使命,他没有和父亲一样入朝为官,而是在一家书院当了山长,可谓桃李满天下,无数有大才华的寒门学子都得到他的教诲和资助,这些人在推动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第43章 穿成知清偏心母亲*1
在相应的时间停止了高考,无数的学生成了城市的负担.
大家响应了号召的学生们去往更广阔的天地,平洲市牛爱花家的三女儿张红英就面临着要去乡下的情况。
“爱花,你杵在这干啥呢,赶快和我一起打饭去啊,去晚了可没有好菜了啊。”一个人热情工友上前挎着爱花的胳膊。
爱花跟着人走到了食堂,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饭盒,到食堂打饭。
直到坐到自己的位子上,爱花才从记忆的漩涡中回过神了来。
“爱花今天怎么这么安静啊,平时就你最能叭叭。”工友李红霞调侃道。
“我这担心我家红英吗,她学习最好,本来要上高中的,这忽然就要去农村,我家那两个儿子皮糙肉厚的还都工作了,就红英最小又要去农村。”爱花愁眉苦脸的说。
自己这第一个任务对象去农村吃苦,不去还遇不到那同样到那里的恩师,真是愁人啊。而且这个世界竟然有两个需要守护的对象,想想自己都累得慌。
“我听说啊,现在纺织厂一个工作都卖到了五百块了,那还有价无市呢,你不晓得为了让孩子不下乡那些有钱人都疯了,我要是再大几岁就把工作卖了。”李红霞小声的和爱花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