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101)+番外

作者: 福佑幸川/公子幸川 阅读记录

怪不得刚见面迟晚就说自己被刺杀了,感情是在试探他。

虞九舟肯定认为,刺客不是他,就是中山王跟宝安王,他们三个中山王跟长公主的梁子是结在表面的,现在中山王估计不敢派人刺杀。

而宝安王没什么势力,估计也不敢派刺客,那他就成了怀疑对象。

只是一开始他没有解释,现在再提起来就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到底是哪个贱种,居然敢挑拨他跟虞九舟的关系。

虞九舟是个坤泽,但他得到消息,皇帝要重用她,要她代理东宫的意思。

代理东宫,只要皇帝不想干活了,身为长公主的虞九舟就可以马上监国,这是多大的权力,有了她的支持,储君几乎就在囊中,这个时候谁要挑拨他跟虞九舟。

中山王跟虞九舟的矛盾很大,几乎无法调解,这个时候他再跟虞九舟闹翻,就剩下了……宝安王!

好小子,居然算计他。

颖王反应了过来,立即道:“长公主,驸马,此事吾定给你们一个交代。”

说完,他就离开了船舱。

迟晚:“?”

她疑惑地看向虞九舟,“他这是?”

按理说,她跟虞九舟那么说话,颖王不是该找她们要个交代吗?怎么是要给她们交代。

虞九舟笑了,“他以为,我们觉得刺客是他安排的。”

这就是聪明人之间的对话吗,明明什么都没说,却又什么都说了。

迟晚复盘了一下刚刚的对话,心里有了些许的猜测,“我上来跟颖王说,我遇到了刺杀,颖王是没有当回事的,所以当我跟他强硬说话,殿下就顺着我也说了,表面是说双方不该那么亲近,实际是在暗示颖王,你在怀疑他,所以才通过我的嘴试探他。”

“刺杀的幕后主使不管是不是颖王,他都得自证清白,表明刺杀与自己没有关系,所以颖王才说,要给我们一个交代,殿下以为,他要怎么给我们交代。”

不得不说虞九舟聪明,她打直球的那句,说自己遇到了刺杀,确实是试探,也是为了通过颖王警告一下三王。

虞九舟则顺着她的这句话,引得颖王需要自证清白之余,还得怀疑别人是不是嫁祸给他,从而引起三王之争。

“祸水东引。”虞九舟只说了这四个字。

也就说,不管刺客是不是颖王派来的,颖王都会把帽子扣到别人身上。

“殿下想要挑起三王的争斗,中山王跟颖王争斗已久,那殿下就是想把宝安王拉入局。”

说着,迟晚突然反应过来,“颖王会觉得,殿下跟中山王的关系已经很差了,肯定有人想要让他跟殿下的关系变差,这个时候,谁得利,谁就是幕后主使,颖王认为他跟中山王都得罪了殿下,那宝安王就是得利者,他绝不会任由宝安王得利的。”

“无论刺杀确实是他做的,还是别人做的,这个帽子他都会扣给宝安王。”

她的这一番见解,引来了虞九舟赞赏的目光。

“今朝不为阁臣,实乃大周之憾也。”

听闻虞九舟称自己新得的字,迟晚的耳朵热了热,莫名有点儿欢喜。

第45章

虞九舟的夸赞, 迟晚只当成了普通的夸赞。

她不知,这是虞九舟对她的期许,对方希望她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迟晚觉得这个夸赞太大了, 阁臣是什么, 内阁成员,掌管大周政务的那几个人之一,算起来她才十九,十九岁入阁是不可能的事。

正常入阁流程是,考上进士, 入翰林院苦修, 外放为官,回到京都,步入九卿,可能外放成巡抚或布政使等, 一省高官后再入阁,可能直接成为尚书直接入阁。

这一步步看起来简单,实际上翰林院出身的人那么多, 每年一甲三人,庶吉士可能几人, 可能数十人, 其中一部分人入翰林院,一部分人培养成六科给事中。

圣元二十八年,成功入阁的也就二十来人, 一甲跟庶吉士约莫二三百人, 十不取一的数量,可想而知这个阁臣的含金量。

迟晚可不敢当,她连进士都不是, 因是国子监的学生,就算没能考上举人,也是可以荫官的,可她是勋贵出身,荫的是武官,这要是真让她入阁,皇帝怕不是要被天下文人骂死。

再说了,她也不想做什么高官,在这京都的戏台上天天演戏有什么好,找个角落做她的“神医”不香吗?

以她的医术,在一个小地方混出“神医”的名头应该不会太难。

迟晚总觉得虞九舟是在暗示她什么,又想不到是什么,她哪知道,虞九舟虞老板是想给她一个动力,结果因不会画饼,便让人体会不了了。

今日游船,迟晚唯一可惜的是,她都没怎么玩,光接待人去了,一会儿王上一会儿首辅的,真没意思。

时间已经晚了,虞九舟今日出行的目的也达到了,答应了跟迟晚出来玩,这也算游玩过了,还做成了几件事,没白出来。

虞九舟习惯了这样的游玩,每每游玩就是隔着众多侍卫走马观花地看看,靠近或者亲自上手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表演节目的是自己人。

如往年皇后身体好的时候,会带着一众命妇体验集市,每个人拿出来一些东西到集市上卖,卖得的银两捐给灾民,或者是前线将士。

这样的活动能得来不少银子,又师出有名,是善事,一开始的时候,不是没有官员参皇后从事商贾之事,皇帝实在是没银子,一力压下了,每年举办一次,多年过去就成了风俗。

由皇后举办的集市上,身为长公主的虞九舟,才能体验一把普通人逛集市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