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142)+番外

作者: 福佑幸川/公子幸川 阅读记录

宝安王这样想,颖王也在想,为什么迟晚只跟宝安王说话,看来上次花船刺杀的事情,驸马还是把凶手当成了他。

现在好了,看情况公主府肯定是要站在宝安王那边了。

可宝安王要是死了呢?

颖王恶狠狠地想:巡盐路上意外频发,死掉了多少皇嗣,一个还不是皇嗣的人,又能如何。

宝安王开心,颖王心生恶意,中山王气得要死,恨不得再做一次刺杀。

天子脚下,能有几十个暗卫很不容易了,想要更多的人刺杀,就得有兵权,可为了杀迟晚暴露自己在军中的实力,不划算。

一旦动兵,视为谋反。

反过来想想,一下子派出来二十多个暗卫,足以看出中山王必杀迟晚的决心。

当时迟晚带了几十个护卫,皇城司的精英不过几个,剩余的那些护卫对付刺客,一对一都难,皇城司司卫对付普通人还可以,对付训练有素的暗卫,简直是痴心妄想。

刺客手里还有比□□厉害的弩箭,还有炸药,别说杀几十个司卫,就算是一支千人军队,怕是也逃不过去。

何况迟晚只带了两个人回去,若她不是内力深厚,肯定要死在竹林。

反正这一次,中山王损失重大,他肯定不敢轻举妄动了。

看到迟晚对宝安王优待,中山王心中更是愤怒她的不知好歹,同时记恨上了宝安王,对付不了迟晚,他还对付不了宝安王嘛!

就这短短的一个交锋,每个人都确定了下一步的目标。

早朝时间,顶多允许他们眼神传递一下信息,很快就有内监的声音响起,“陛下到。”

“臣等恭问圣躬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朕安。”

皇帝回了一声,早朝就正式开始了。

皇帝旁边站着的是汪海,他拿出圣旨高声道:“诸臣贺表,朕深感欣慰,今逢新春伊始,朕愿天下臣民,皆得幸福,阖家安康,农者五谷丰登……”

迟晚没仔细听,但她在数有多少个字,好几百个字,那这肯定是翰林院的人写的,不能是皇帝自己动笔。

要知道圣元帝祭天的青词都是别人写的,生怕被神明知道他文采不佳。

念完了圣旨,众臣回应,“臣等叩谢陛下,陛下仁慈圣明。”

彩虹屁过后,终于开始了正事,汪海合上了圣旨,“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臣有本奏。”

皇帝点头,汪海高声道:“讲。”

“臣弹劾驸马在清远县胡作非为,违反祖制,不尊大周律法,意图大行变法之事。”

该来的还是来了,就知道今天早朝有很多人要弹劾迟晚。

第一个出来的是圣天府府尹王瑾,此人是中山王的人,除夕宴上就针对虞九舟跟迟晚,现在又是第一个跳出来的。

当时迟晚让他腹痛了许久,没想到还是不长记性。

下一个是右都御史李福寿,上次因“肺痨”之事,被人孤立了许久,毕竟谁也不想被他传染,后来请了太医,才说他是旧疾。

“臣也弹劾驸马,既然无事,就该换好了衣服回京,一身血衣给谁看,影响京都治安,百姓难免恐惧惊慌,还以为天子脚下都不安全了呢。”

这俩人,每次都是他俩先跳出来。

王瑾的弹劾,圣元帝没有听进心里,他已经接受了试点变法的事,只要能给他带来银子,又不是让他承担压力,又有何不可呢。

可李福寿的话,他倒是觉得有理,迟晚一身血衣,带那么多刺客回京,百姓议论纷纷,不知道的还以为,天子脚下治安多差呢。

这时,都御史出来道:“臣也有本奏。”

“臣弹劾圣京府府尹王瑾,天子脚下有刺客刺杀驸马,他这个府尹是怎么当的,依他所言,驸马遇刺,还是驸马的错了?驸马把刺客带回京都,送往大理寺查案也是驸马的错?

“那请问王府尹,圣京百姓遇到事情,请求圣京府衙办案,你王府尹说,为了不让衙门有案件,就干脆不理吗?那本官算是知道,为何圣京府出现了刺杀,王府尹没有上折子请罪,还要在朝堂上弹劾驸马了,原来王府尹是为了推卸责任,把责任推到陛下身上。”

天子治理圣京不行,所以发生了刺杀案。

可你这个圣京府府尹就逃过责任了吗?

圣元帝:对啊,凭什么把这件事怪在朕头上,朕管着大周天下,要是哪里出现了问题都怪他,那他这个皇帝天天背锅算了。

驸马在京都遭遇刺杀,首先怪罪的就是王瑾这个府尹,怎么先把过锅甩他身上了。

皇帝反应了过来,语气不善,“都御史说得有理,王瑾,你这个圣京府府尹,不想着维护京都缉拿真凶,反倒是参遇到刺杀的驸马,王瑾,别以为朕不知道你的心思,还有你们。”

圣元帝冷冷地看着下面的众人,“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可朕还没死呢!”

听到皇帝发怒,还说到了“死”字,满朝文武都跪下,“臣等罪该万死。”

迟晚正感叹都御史董书翰的能言善道呢,不愧是言官,这张嘴绝了。

她跟着众人蹲下,多亏了衮服够大,谁也看不到她是跪着的还是蹲着的。

还是皇帝冷哼一声,“好了,你们都死了,让朕一个人做你们的事情?那你们也该等等,等朕选好了你们的接班人。”

众臣不敢说话,圣元帝把目光投向一直站在一旁的虞九舟,“给长公主赐座,工部尚书,下次早朝,朕要看到有一张麒麟椅在那里放着。”

工部尚书连忙上前,“臣遵旨。”